俞惠亭��
摘 要:应对江苏新高考方案及2017年高考录取方案调整的形势,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业务素质,以个人的魅力强化政治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政治,激发他们2关心和研究政治的积极性,以构建知识网络的最基本的方法推动政治知识的升华。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魅力;网络化;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9-1
伴随着高考改革,2017年新一轮高考录取方案不可阻挡地来临,江苏高考录取批次做出最新的调整,将原来的本一、本二、本三3个批次,调整为本一、本二两个批次,这样在最终录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选科等级的要求总体降低的情况,但某些本一、本二类高校录取的选科等级的要求实际上并未有明显的降低,这也迫使我们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依然要保持相应的要求和实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及早应对。
一、增强学科魅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积极性
政治學科被称为“冷学科”,但是,超强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热情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所必须的元素,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学生对此乐此不疲,因此,政治学科有责任面向这些学生——未来可能从政、推动中国社会革新的风云人物,当然,面向全体提高未来国民良好的政治素养也是本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必须一方面面向全体,不断增强政治教师的个人的人格魅力,一方面必须提高政治教学素养,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同时针对未来选考政治的学生而特别设计出适应他们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案。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学定教,更加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政治课生活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更加灵活地设计教学,强化与学生生活实际、未来发展联系紧密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政治学科的特有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梳理关联知识,潜心设计构建网络化的复习专题
无论面向全体,还是针对未来选考政治的学生而言,梳理政治概念,采用直观、一目了然的表现形式,使知识网络化,突出一个个专题,是我们必须采取的方案。如果不能够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学生就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无法对政治思想有一个深层的逻辑层面的把握。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为例:
按照这个逻辑纵向排列下去,再作横向的链接,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哲学的两大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有机编织在一起。学生根据这个网络,将生活与哲学的逻辑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据此,可以进一步将知识点升华成智慧,从中发现生活哲学。
构建的过程既是梳理,又是思考,既是夯实基础,又是把握知识概念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产生联想,不断拓展,将关联的知识充分联系起来,甚至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从而帮助理解。比如上面的知识网络,学生如果仔细思考,具备开放的思维能力和意识,就会将哲学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演绎和重要影响,还有哲学对于生活的实际的指导意义等,都可以融进其中,从而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并且形成哲学智慧,养成勤于思考,多维开拓的好习惯。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足够支撑他们完成这些任务,并且,现成的资料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在研读、借鉴的基础上,如果有自己的构图,并且更多地体现出独我的发现和心得等,则就会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将网络图的构建活动发展成为哲学思维的训练场和哲学思想的创造地。
也许,我们见多了这种构图偏偏忽略了它存在的价值,往往只是凭借资料略微阅读一下而已。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
三、尊重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个体学科学习具体方案
因材施教的道理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如果要真正贯彻到位,我们尚需努力。那些偏爱政治的学生会特别关注时政新闻,热爱阅读政治人物传记,以及相关的报刊等。其实,他们大多也关注所在区域的政治生态。我们教师理当及时发现这一点,引导他们做专门的个体化的研究,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站在区域教育层面的宏观把控,契合地域的文化传承,就应立足本土教育的现状,寻求更多样、更‘合身的拓展性课程资源,为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将政治的学习提高到政治研究的高度,能够让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培养他们超过同龄人的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牢固的政治思维的意识。这当然能够助力他们为走入心仪的政治学专业的学习而奠定厚实的基础。
2011届学生朱正远特别热衷关注时政和法律热点,发现后,经过观察,他很有政治敏感性,具有超过同龄人的分析思考能力,能够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他上课时注意力特别集中。我有意识地结合未来的高考方案,鼓励他认真研究政治,就像教授指导研究生一样帮助他,让他有一种遇到知音的兴奋。
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只关注政治体制方面的内容,于是,笔者便告诉他全面了解政治知识,深入研究的价值所在,鼓励他读一些有价值的文献,让他自由地利用课内外时间,并不特别要求他一定要在上课时中规中矩地听课。后来,这位学生确实在多次大型考试中初试锋芒,最终顺利考入湘潭大学学习法律专业,后考取研究生,并正努力攻读法律博士。
时代在变,我们也应当与时俱进,一方面从自身素质出发,努力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一方面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采取恰当的策略应对不同层次、不同个体学生的学情,从而使政治学科永葆活力,适应新高考对教学的形势要求。
[参考文献]
[1]楼炯亮.普通高中政治课走班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2016(03).
[2]蕙兰,宝迎艳.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J].江苏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