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探寻化学课堂的源头活水

2017-05-19 18:42郑凤根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高中化学生活化

郑凤根

[摘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事物,由于知识的欠缺并不能察觉。教师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把它们作为教学的素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课本内容,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日常生活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90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化学的教学应该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重视化学学科中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实际例子引入课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而且还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正价值,让生活更好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

一、导入生活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导入阶段,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学生对新接触的知识产生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概念和现象,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如,在教学《铝的性质》一课时,教师拿出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材料进行新课的引人:这则新闻报道称,在一块铝制板上生出了很多漂亮的、白色的小花,人们都猜想这些花是怎么生出来的。有人认为这种白色的小花是经过几千年才能生出的名叫曼昙圣陀罗的花。学生瞬间被这新奇古怪的白色小花所吸引。教师趁机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对这朵白色小花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吗?学生认为这朵白花是从铝制板上生出来的,所以很可能有氧化铝、氢氧化铝这样的成分。显然,此类新奇、简单的生活报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实效性。

在化学课堂中,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新课的导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联系生活体验,唤醒学习认知

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规律无处不在。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展示课本中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体验,理解化学课本中所提到的现象和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课时,在进行原电池的构成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惑:为什么电极要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同种金属不能组成原电池的电极吗?面对质疑,教师找来一根玻璃管,然后在里面放上一个小球,并提问:怎样才能使小球从玻璃管的一端到达另一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只要拿起玻璃管,使玻璃管倾斜,小球就可以从玻璃管的一端到另一端。教师引导学生,当金属和溶液发生反应后,就会有电子产生,要想电子能够从一个电极到达另一個电极,就要像小球在玻璃管中的运动一样,出现高低的变化,而用同种金属做电极不能实现电子的定向运动,当然也就不能形成电流了。

在生活中学生虽然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但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示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用自身的体验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化学认识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环节。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往往会有部分学生对一些化学反应不能理解到位。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加人生活元素,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现象,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课时,关于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很多学生都认为不会发生。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在闹市区经常看到有卖氢气球的小贩,他们用一个铁罐,在里面装某种液体和金属铝,就这样构成了一个自制的制取氢气的装置。请猜想这些小贩所用的液体是什么。学生在初中学过可以通过较活泼的金属如铁块、锌块与酸反应来获取氢气。这时教师提出,如果里面放的液体是酸的话,为什么铁罐没被里面的酸腐蚀掉呢?如果铁罐里装的不是酸溶液,又会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取氢气。

通过日常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还使学生形成了持续、稳定的思维习惯。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日常生活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读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罗艳)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高中化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