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珍?赵帆
摘 要 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我国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讨论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强调问题导向、主题引领,强调全方位互动和协作学习。思想政治课学科的人学性、学科教学的体验性、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其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开发探索价值。
关键词 高等学校;讨论式;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5-0046-04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阐释
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采用生与生、生与师、师与生的多主体互动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讨论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客体,而是学习的主体;文本教材、网络资源不再单纯是教师授课的支持材料,而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共享资源;要求学生学会,更强化学生会学,即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地获得相关资源,自主地消化、吸收、转化,完成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和再造。
(二)强调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型
在讨论式教学的情境中,教师不再只是文本教材及PPT的讲授者、演示者,而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者、支持者、引领者。教师既要设计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和主题,更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和帮助。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将不再是教师讲完、讲清、讲好了没有,而是要评价学生学会了没有,会学了没有,会自主学习了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再是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化和发挥。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彻底转型,从知识和意义的授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引领者;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三)强调问题导向、主题引领,即问题本位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动机、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从而推动学生进行主动的积极的学习。从教学过程上讲,这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
(四)强调协作学习
讨论式教学中的小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从教学管理需要出发的行政性小组,而是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性小组。这种协作学习小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单元。在学习小组里,每个学生都要自我管理,按照分工积极获得相关学习资源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要通过生与生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完成初级层次的学习。
(五)强调全方位学习互动
这是一个课堂教学的创新性重塑,以小组协作学习为基础,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全班级的对话,围绕问题和主题,实现组与组、生与生、师与生的全方位互动,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交流和争鸣。全体学生在共享学习成果的同时,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升华,完成第一次深层次的学习。
(六)强调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讨论式教学弱化了教师的讲授,但不等于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教师主导作用在更多方面需要充分强化。一是教师要当好“设计师”,善于设计既切合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和主题;二是要善于帮助学生获取和领会学习资源;三是要善于引导和掌控课堂全方位交流对话,以平等身份参与其中,积极进行适当的暗示、释疑解惑,积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多向互动既坚持开放性,又保持方向性;四是要善于进行一个高水平的总结点评。总结点评是讨论式教学的终结性环节,也是学生的第二次深层次学习。这一环节应该由两方面构成:其一,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精神给予鼓励,对学生独到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给予肯定,尤其要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给以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对于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偏颇和不正确的思想观点也要作耐心的、有说服力的纠正。其二,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讲授,这是讨论式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步。这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决不排斥教师讲授。而且,强调教师要十分重视总结点评的讲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精炼,做到鲜活而不苍白,生动而不呆板,亲切而不生硬;要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引人入胜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唤起学生的心灵觉醒和信仰追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勾勒出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环流图,如图1所示。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升华出来的,但实践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对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克服实践的盲目性。
(一)哲学依据
在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促进事物的矛盾运动,促成事物的变化。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恰恰是讨论式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大学乃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终极目的是造就学生,是促进和促成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人生意义的不正确、不成熟、不稳定到逐步正确、成熟、稳定。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在教与学、教师(教育者)与学生两者构成的矛盾共同体中,学生是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施教者施加的一切影响,只有通过教育者自身的体验、顺应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引起教育者自身的矛盾运动,促进和促成其智力和心灵的成长。讨论式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哲学规律,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给学生以更多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在外因的作用下,内因发热,自主获得学习资源,自主消化领悟,并在協作互动中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反思、自我升华,提升和充盈精神世界。
(二)现代教育理论依据
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和丰富的教育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学界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开展了深入的教育研究,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逐步形成。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在教育结构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一种非同构性矛盾关系。从施教角度讲,教育者承担着造就人、造就社会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责任,表面上属于授受主体,受教育者属于授受关系中的受体、客体地位。但从本质上讲,受教育者才是教育目标、教育使命的最终承载者、体现者,才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长期以来,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及包括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这一非同构性矛盾关系却严重缺乏了解和认识。体制上的制约、观念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滞后,导致在教育实践中长期固守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的外铄性教学,把学生当作“瓶子”去灌,当作“袋子”去装,当作“器物”去加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超越性受到严重忽视和压抑。应该说,教育的这一痼疾是我国教育屡经改革而成效甚微的基本原因之一。讨论式教学模式恰恰根治了这一教育顽症,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和重塑,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认和顺应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价值和主体性。
(三)建构主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在西方产生很早,已有百年以上的成长历史,成为关于教育教学方面一个比较完善和成熟的理论。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是: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围绕问题组织学习活动;协作和交流是基本方式和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决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再单纯是学生的知识呈现者、传递者,而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和高级伙伴。讨论式教学模式,正是学习和借鉴了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而进行的一种实践和创新。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大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要点
目前,在大学各学科教学中都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改革“三个中心”模式,重塑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需要申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具有更大的契合性和必要性。对此,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大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质及对象差异做一些研判。
(一)人学性是讨论式教学模式具体应用的出发点
大学思想政治课大体包括思想品德课、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等课程,因学校与学生层次不同,其开设情况也有所区别。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传授是必需和必要的,但更其主要和重要的教学目的,在于涵养人的德性,完善人的人格,实现人的精神再造,培养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其他自然、人文学科比较,大学思想政治课具有更强烈、更突出、更浓重的人学性。基于这一学科特质,教学活动决不可以以传授知识为主旨,不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而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我”与文本的融合,在学习中反照自我,调整自我,自觉主动地完成知识和人生意义的重构。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一直处于低微状态,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即是忽视了思想政治课是涉及人的生命意义,涉及人的精神活动本身的特殊学科,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普遍的灌输,学生被当作浇灌的对象;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普遍的智育化,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弱化了人的培养和造就;教学内容上脱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往往陷入空洞说教。由此,使本来与人的意义世界休戚相关的思想政治课,形成了“人学”空场,成为外在于主体之外的外铄性力量,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相斥性。讨论式教学模式革除了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这些弊端,使学科教学回归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价值维度。
(二)体验性是讨论式教学模式具体应用的核心点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观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相关学科知识的说明和证明。与自然科学不同,人文学科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属于精神科学,其教学目的是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集中和主要针对的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建构,只能通过学生的内在性的体验来完成。换而言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接受,无法通过单纯讲授的方法来完成,必须而且只有通过其自身的选择、判断、同化、顺应等内化的矛盾运动去实现。这一观点正是大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的体验性特质所在。在当代,由于西方各种思潮的流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由于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刺激,多数大学生陷入观念纷扰、价值多元和人生方向与意义失落的状态。而大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诉求,是要激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关注,建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的精神家园。讨论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平等的对话、交流中,领悟和接受区别于自身的价值目标,正确评价“自我世界”、“他人世界”,从而把自己融入真正的“大世界”、“大人生”、“大意义”,在主动、积极的体验中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生态重构。
(三)个体差异性是讨论式教学模式具体应用的落脚点
在自然科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对象也存在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只在于经验的多少和智力的高低,只在于知之多与知之少之区别。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则不然,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可以说是千差万别。除经验、智力、知之多少之差异之外,由于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从家庭、社会、学校及周围人群等各方面接受的信息不同,引起的反应不同,每个学生都形成了独有的成长渴望、个性化的内心焦虑和迥异于他人的价值冲突。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根本不可能适应学生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差异,难以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及学生心灵需求真正契合,难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呜,最终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人的精神重建效果。讨论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反,在重视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广阔时空,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各抒己见,协作交流,自我叩问,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达到充盈和提升自身精神世界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用力,讨论式教学模式对于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低微的状况极为奏效,不仅是一般教学方法意义上的改革,而且是具有方法论价值意义的重要创新。
参 考 文 献
[1]杜威.杜威教学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梁建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完善的着力点[J].理论探讨,2005(5):74-76.
[3]恽瑛,张勇.研究型、互动型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7-29.
[4]皮連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吴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