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丽丽
摘要: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以其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学习 习惯 能力 教学效率
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簡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作家肖恩·柯维曾说过:“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这说明习惯的力量。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国外教学研究讨论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好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一、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就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
还记得去年冬天,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送教活动中,我执教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红领巾真好》一课,会后与在场的老师们现场互动交流,老师们提出了许多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其中,有一位老师的问题就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识字任务特别重,感觉在课堂上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什么好办法吗?”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是这样回答的:“预习,搞好预习是非常好的办法。”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老师课堂教学注重兴趣的引导、教学策略之外,从一开始学生字时,就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并经常复习,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即“授之以渔”,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那就是:“读—划—说(写)—查”。即当天下午对第二天要学的课文先读通顺,将课文中的生词用线划出来,对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然后标上注音,这样将词语读几遍,然后做简易的小生字卡片,尝试着组一到两个词,再抽读几遍字卡。另外,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就用笔圈出来,第二天在课堂上可以提出来。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了;同时,老师通过检查读课文,就会发现学生的识字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作重点精讲,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省时,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释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提高学习质量。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其实,很多老师的高效课堂,就在于及时反馈。预习就是反馈的第一步,我们的预习还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远期预习(新学期前的预习)”“中期预习”(每个星期前的预习)、“近期预习”(每晚对次日学习内容的预习),等等。由于学生是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的预习,所以效果显著。
二、养成学习严谨细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严谨细致是一种优良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在学习上严谨细致,就是对一切知识都有认真、勤奋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真是“于细微之处见水平”。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相信《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大辞典》每天都不离我们的左右,在看书时、备课时、批改学生作业时,哪怕一个调号、一个笔画的名称拿不准主意,我们都去随时请教他们。就像我们经常教育学生的,老师学习、研究学问也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就要问,绝不能马马虎虎。在课上、课下,我们常这样做,就是给学生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还记得去年代的班上,有个男孩自尊心很强,有一次做练习,组长说:“郭小鹏,你这道题错了!”他便拿起橡皮就要擦,我走过去,悄悄问他:“知道哪儿错了吗?”他摇摇头,“那为什么急着擦呢?”“怕同学们会笑话我。”他不好意思地说。“这没什么好笑话的,也不用感到不好意思。咱们学习的过程中谁都可能出错,连老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然后,我帮他分析、查找错在哪儿、为什么会错,怎样避免这种错误,后来这个孩子不再位出错难为情,而是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我经常在班里教育学生: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出错的同学不要心浮气躁,旁边会的同学要及时提供帮助,而不要嘲笑他们,这样,出错的学生解决了疑难,优秀的学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提升。
三、养成纠错、回顾的习惯,提高总结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积极倡导:要定期回顾和总结已学过的知识。
我在教学中,总是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强调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和梳理,每周将教材及每课的笔记梳理一次,读一读,说一说。每次,我将课后检测时发现的问题,哪些同学、哪类知识掌握不好,原因是什么,分类记录在一个专用本上,然后每周一整理,将这些知识点出类似题型再进行练习,做到每周的知识“周周清”,我把我的这个本子拿给学生看,交给他们这种纠错、回顾的方法,对错题不是一记了事,而是反复琢磨,寻找错因,不懂再问,养成积极进取,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错题集也会随着学生不时地翻阅而融入他的“知识库”中供自己随时提取。这是有效记忆的一个积累和收藏的过程,同时也能增强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改进不良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改变与完善是智者的选择。养成习惯,一定要坚持,成功就在努力的坚持之中。
四、养成课余博览群书的习惯,提高智力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指出:“30年的经验是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大凡是文理兼修、学习轻松的中学生,都是在小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课外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在与家长交流的常听到这样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我的孩子学习都不跟趟,哪有功夫去读课外书呀?就好像学书本知识才是正业,而读课外书又不能提高学习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是: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正因为功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艰难,所以我们更要鼓励他们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好比让一个在封闭的屋子里干活干久了的人,到鸟语花香的院子里散步。否则,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解将是枯燥和无法忍受的。
苏霍姆林斯基:“‘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的建议也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提示。他转化“后进生”费佳的案例就给了我们最好的启发。有些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开窍较迟。用教育学家的话说,是思维暂时处于沉睡的状态。那么,怎样唤醒思维,使他们蕴藏着的聪明苏醒过来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趣的课外书。
人的心灵是一片田野,不长嘉禾,就会长野草。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会使人的心田成为热土,只有在这样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结出丰硕的知识之果。
要真正让学生做到有效学习,一切要以学生为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晓君.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J].小学教学参考,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