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魁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长期吃素也会血脂高?
文/姚魁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肉类摄入量逐年增高,谷类、植物纤维类食物的摄取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各种“吃出来”“养出来”的“富贵病”“营养病”也纷至杳来,高脂血症便是其中之一。
说起高脂血症,想必各位并不陌生。因为血脂异常患者连年增加,且有趋于年轻化的特点,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定期抽血检测生化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大幅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 2010年~2030年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因此加强对血脂的管理和宣教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与患者的认可与关注。
在门诊上经常有人拿着化验单说自己“血脂高”,但是“血脂高”只是个通俗的叫法,在医学上应叫做“高脂血症”。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上高脂血症应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几种,也就是说要根据异常指标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病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与先天和遗传因素、基因缺陷等有关,继发则多与代谢紊乱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等相关,或与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关系密切。
得了高脂血症,患者有啥症状?其实,多数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在血生化检验时发现该病。但也有不少病友有头晕目眩、头痛、胸闷、胸痛、气短、心慌、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或有眼睑黄色瘤(多位于上睑内眦,呈橘黄色,椭圆型,米粒至黄豆大小,边界清楚,质地柔软)、掌皱纹黄色瘤(位于手掌及手指的皱纹处,橘黄色,线条样或扁平状)、结节疹性黄色瘤(肘、臀部多见,呈橘黄色结节状,可在短期内成批出现)等症状或表现。
生化单上,很多人常常弄不清楚化验单里与血脂有关的这些高高低低的数值代表了什么,为了让大家看到化验单后有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可以依据临床意义将血脂简单分为“好血脂”与“坏血脂”。
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血脂”:甘油三酯就是人体的脂肪成分,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而低密度脂蛋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的一种载脂蛋白。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蓄积在动脉壁上,久而久之引起动脉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好血脂”, 它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我们常说应该“高密越高,低密越低”,想必这下大家就不难理解了。
什么样的人血脂会高?是不是只有整天吃大鱼大肉,看起来油光满面的人才会得高脂血症呢?答案并非如此!当然如果应酬不断,频繁摄入高油高脂饮食,疏于运动锻炼,则血脂无法代谢,久之可导致血脂升高。除此以外,高脂血症也与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静坐、精神紧张、焦虑以及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酗酒、吸烟等因素有关。
饮食营养不平衡,如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黄油、奶油、油酥点心、煎炸食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摄入不足均可导致本病。中医认为“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作用在血管就易形成斑块;工作忙碌,锻炼身体的时间一再被压缩,导致体质减弱;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高脂血症的发展,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我在门诊上见到很多患者拿着印有各种上升箭头的化验单满腹委屈:我一点肉都不吃,长期全素饮食,怎么还会血脂高呢?的确,有一些素食主义者以及僧侣的血脂也偏高,这其实不难回答:造成高脂血症除了外因(摄入过量),还有内因作祟。如果人体代谢机制减弱,我们正常摄入的脂质不能得到充分的代谢,久之就引发了高脂血症。这部分患者往往有个特点,就是体格偏瘦,面色偏黄,脾胃功能较弱。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布达全身,如果脾胃运化失司,则水谷精微不得布达,浊物难以祛除。
对于高脂血症,从中医角度说,我们认为高脂血症病位在血脉,属于全身性疾患,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指肝、脾、肾三脏的不足,标实主要指痰浊和瘀血。
中医的痰浊、瘀血与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虽名不相同,但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与辨证治疗上却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痰浊、瘀血既是病理状态下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各种诱因如劳倦过度、食饮失调、情志失常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形成痰浊、瘀血。
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津液,水湿停聚而生痰浊;或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失常,久则痰瘀互阻,停于血脉之中;或肾失气化,不能温煦脾阳,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从浊化,津液内停为痰饮;亦或由于心阳虚衰,不能温煦血脉,导致心脉不通,血行不畅。以上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使得膏浊入血存于血脉之中,脉络壅塞不畅,痰瘀互结,导致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出现,严重者出现血管结构变化终致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对于高脂血症,西医已有规范的治疗方案。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药物治疗的基石,《指南》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作为中国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但具体如何使用还应由临床医生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特点来进行。
以他汀为代表的药物经多年临床运用降脂效果明确,但也有不少患者服用后出现肌肉疼痛、肌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高脂血症临床上很常见,而且由于该病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患者无明显的不适而容易引起大家的忽视。但是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硬化及靶器官损害,其后果又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得到重视。
我在临床上运用中药治疗过很多例高脂血症患者。有位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月后复查生化发现转氨酶升高,遂停用,并来我处寻求中医药治疗。初诊时其甘油三酯高达10.51毫摩尔/升(正常值为0.56毫摩尔/升~1.7毫摩尔/升),感觉头昏沉,心前区闷塞不适(冠脉CT未提示明显狭窄),进食后胃胀满,大便每日2次、质黏腻,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沉滑。结合患者舌脉症,辨证为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
处方以健脾助运、活血化瘀、行气化痰之大柴胡汤合丹参饮加减: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丹参18克,檀香6克,砂仁3克,三七10克,炒神曲15克,焦山楂15克,炒白术10克,山药15克,党参10克,石斛12克。全方内外双调,以通为用。后患者多次复诊,在上方基础上进行药味加减,共服药三个月,复查生化甘油三酯明显下降。
可见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大有作为,中药除了能降低血脂,还能针对因血脂升高出现的头晕昏蒙、倦怠乏力、胸膈满闷、大便稀溏或干结等不适症状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具有疗效好、不伤肝、不易反弹等特点。
除了汤药治疗,我常会建议患者用一些代茶饮或食疗方辅助治疗,如决明子荷叶粳米粥、山楂粳米薏仁粥、橘红山楂饮等,操作简便,味道适口。
在规范用药的同时,饮食上应做到低油、低盐、低脂,减少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用鱼类、豆类替代红肉;烹调使用玉米油、葵花子油、橄榄油;应增加胆固醇含量较低的食物在膳食中的比重,如大豆、黄瓜、大蒜、生姜、茶叶、蜜橘、酸奶、香菇、黑木耳、胡萝卜、空心菜、茄子、山楂、玉米、海藻等。此外,进食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应进行有效运动如健步走,运动后感觉全身轻松,并伴有轻微出汗为佳。
高脂血症的治疗,药物是基础,科学的生活、饮食方式则是维持血脂健康的保障,希望各位能管住嘴,迈开腿,拥抱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