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花
摘要:分层教学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之一,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读,还能促进各种层次需求的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发挥其巨大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应用对策
分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分层安排,促使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整体性的提高,从而实现“无差别化”教学。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特点进行观察,从而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层次进行分层式的教学,促使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短。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的教学手段必须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差别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之间需求差异和个性化差异的考虑,促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永远跟不上课程的教学进度,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等现象,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安排的教学进度永远无法满足他的好胜心,促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激发性,甚至出现“自我满足”的现象。这两种极端的教学结果都是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上升空间的原因之一。而分层教学最为一种科学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的缓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1.班级内部分层教学模式
班级内部分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原本的教学对象“班级”进行人性化的分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教师一视同仁的教学思想。首先,教师在进行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得到较好的互相带动;其次,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促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再次激发学习的动力,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能再次的找到学习的挑战性。此外,在班级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小组间、小组成员间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潜能等特性进行小组划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搭档式的分组,促使两个学生之间存在一种激励的教学形式,由性格活泼的学生带动性格沉闷的学生,或者是将两个学习能力差不多的学生安排为学习搭档,促使两个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的影响,共同的提高学习水平。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1.因材施教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
分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上,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全面性的统一教学。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内容上的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形成独特的个性。
2.分层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能够正确的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将这些差异性进行有效的调整,促使差距能够缩小,教学效果得到统一性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促使教学具有针对的性质,在针对教学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得到上升的空间
教师要想促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必须将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观,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促使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激发。而这一点就非常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促使分层教学模式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体现。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加大对学生差异的尊重,进行科学的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较大的效果,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结合与兴趣爱好等方面要有所了解,才能较好的发挥分层教学中“一视同仁”的教学效果。在当前教学阶段中,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上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等教学环节加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原本的学习情况,常常随意的进行分组,甚至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顾。这种教学意识在分层教学中不仅难以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倘若教师对教学环节不加以控制,这种教学现象在分层教学中还容易产生相反的作用,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脱离了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要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在面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坚持做到“一视同仁”的教学思想。此外,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通常会以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分组,这在短时间能够较好的带动知识结构弱的学生,但在长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容易随着学习的过程进行改变,在分层教学中知识结构也能得到较好的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的进行换组教学,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发展的变化和思维能力的变化及时的调整分组的现象,促使全体学生之间能够互相的制约、互相的影响,从而实现无差异的教学模式。
2.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合理性的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高于学生原本的学习情况,倘若教学目标低于或平齐于學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通常会呈现一种“毫无压力”的心理现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一个低于他原本学习效果的学习目标不仅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无法前进;而倘若教学目标比原本的学习情况还要高上一层,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跨步较大,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甚至出现烦躁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设计稍微高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有信心完成目标,同时这样的学习目标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3.注重教学环节的分层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还需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分层方式,才能促使每一个教学阶段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学习数字计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难度的计算题,待当前环节中全体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就目前学生的计算情况再一次提出不同难度的题目,由简单到困难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不仅照顾到了知识结构较差的学生,还带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价值体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大对分层教学法的重视,能够较好地认识到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促使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将不同知识层面上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利用合理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方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策略[J].教育,2016,(43):16.
[2]迟明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10.
[3]邹火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6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