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云
从教十多年,做班主任也十多年了。非常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很多时候,看到家长的期待和无奈,我都会感到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他们,从而使得孩子扭曲自己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特点,应有的希望,应有的需要,这是违背规律的。不同类型的孩子对适应教育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教育要受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所以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沟通,从而形成对学生从思想到学习的全面教育非常必要。
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学生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转折点。在学习方面,面对新增的学科,陌生的老师,和小学迥然有别的初中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同时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变化,这使得他们时而兴奋时而困惑。那么,如何尽快消除学生的困惑和苦恼,妥善处理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衔接与过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我对教育的思考。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基本上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就有了更高层的需求,对于一个有孩子正在上学的家庭而言,子女的教育是家庭成员之中迫切的需求之一,这就促使形成一种以“因教育良好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的观念。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学生面对大量的外来信息与诱惑,而这些并不都是來源于学校,很多都是学生在校外接触的,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在现代社会必须要走一条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的教育策略。而最直接的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对学生从思想到学习的全面教育。
我对孩子的理解。虽然是初中生了,可是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孩子。那么,就要承认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承认这一点才能对学生施行正确的教育方法。很多时候看到家长的期待和无奈我都会感到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他们,从而使得孩子扭曲自己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特点,应有的希望,应有的需要,这是违背规律的。但我们总不能寄希望于每个家长都能够理解这种理论并指导教育子女吧,要是那样教育就太简单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情感的归属也在不断变化,在小学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很重要,在中学就不一样了,孩子很重视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当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学节奏时就会得到非议,而孩子现阶段没有承受这样非议的心理能力,只有和同伴保持一致,心理才踏实。然而,不同类型的孩子对适应教育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教育要受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
因此,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生活情景出发,走出一条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地家庭教育活动结合学校教育的优势的路子势在必行。
我曾对初一几个班学生进行过随机调查,发现新生中对初中生活抱有畏难心理;对过去小学生活,怀有恋旧心理的有很多。以上两种消极心理已成为初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新生活方方面面的不适应所致,小学时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老师对学生也照顾得多,管理得严;而中学则要求对学生的照顾和外控相对减少。初一学生处于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时期,他们在小学已形成的一些习惯还未达到中学教育管理的标准,不少学生身上还存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适应初中的教育管理方式,关爱、理解、支持孩子。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励孩子制定出拼一拼能达到的目标,并协助他为之奋斗。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冷暖,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当好孩子的大朋友。在孩子参加升学考试的前后都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做好稳定情绪的工作。在临考前,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轻松的情绪,不要过分地唠叨,那样容易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在升学考试结束后,家长要及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考场上发挥不好的孩子更应做好安慰工作。
初一是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衔接时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管理得当,衔接合理,学生就会平稳过渡,健康成长,否则,学生就会隐入茫然、迷惑,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走,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也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因此,每一位有志于此的初中班主任都要悉心钻研,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迈好初中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朱考华.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增强高校理论学习实效的几点启示[J].学理论,2010,(09).
[2]袁懿慧.浅谈创新思维与写作教学[J].今日科苑,2010,(10).
[3]张建初.生命——一个庄严而神圣的话题(下)[J].中学生语数外,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