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2017-05-16 11:06谢红雨
大观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学校不重视、教师辅导员素质不高,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学习行为不稳等。究其原因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存在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高校学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风建设强基固本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风建设;思考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凝炼和概括,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的学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書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2]由此可见,学风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目前,高校的学风建设呈良好态势,大多数学生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态度积极向上。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加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

(一)学校层面

良好的学风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但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学风建设这一重要地位。首先,缺乏优良校风。优良的校风是培育优良学风的根本保证。部分高校不重视培育优良校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风建设。其次,漠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校园景观也内含着学风。部分高校认为校园文化只是学校景观的一部分,不蕴含学校的学风和价值理念,忽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教师层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但实际教学中,因教师自身素质不同、工作认同度不同,上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那些知识储备雄厚、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他们的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厚;相反,那些单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知识储备较薄弱的教师只是生硬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死板、学习氛围淡薄。由此可见,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对工作的认同度会影响学风建设。

(三)辅导员层面

辅导员是与学生最亲密的一种师生关系,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能。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分担大量的其他事务性工作。而辅导员大多由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担任,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事务,加之自我期待不能正常实现,使得部分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每天的工作职责仅是完成一些硬性的日常工作要求,忽略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不能及时指导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进而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国门,致使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如拜金主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道德领域支流,仍对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他们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大学四年如期毕业,获取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因此,择考前“临时抱佛脚”,导致知识不系统、基础不牢靠,反而不利于就业。大学生的学习要靠自主、自觉。在没人催、逼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秉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旷课、迟到、课上玩手机、课下打游戏,用自己的青春赌明天、挥霍自己的未来。

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存在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风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风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偶合关系,这种偶合关系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所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摒弃错误的扭曲的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在功利主义面前,就能构筑“抗干扰”的防火墙,克服急功近利心理,进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自觉纠正以前养成的不良学习行为进行纠正,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等。

(二)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助于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不光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主要场合。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就使得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面前,在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交流交锋中,能辨别真伪、善恶,自觉接受、认可社会主义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外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价值理念,具有统领和引导的作用。因此,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风建设的同时,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强基固本的方法。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风建设

第一,校风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学风、教风和干部作风、师生员工的生活作风、后勤工作人员的作风。这就需要对影响校风建设的人员,如学生、教师、干部、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通过专题培训、讲座、学术交流会等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素质。第二,制定规章制度、量化考核标准,督促师生员工积极践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形成优良校风,孕育良好学风。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师风

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身上得到放大化。这就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第一,教师的日常管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通过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引导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二,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身心特点,及时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辅导员的职业追求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对他们的学习、理想信念的树立以及行为都产生较大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辅导员的职业追求,是提升其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内在要求。第一,爱岗敬业,避免职业倦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加强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能力培养,使其干一行爱一行,把辅导员的工作当做一种事业、一种乐趣,避免职业倦怠。第二,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科学化的转变。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大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等随之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通过不断学习夯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新特点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生为本,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诉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还不稳定。因此,第一,通过学校的校风、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育以及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助推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进而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等。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重复、不断地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学阶段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枢纽。高校应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风建设,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塑造学生端正的学习目的、态度等,创造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2013—12—23

[2]教育部關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0/201408/172770.html.2011-11-02

作者简介:谢红雨,女,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