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5-16 00:44毕良军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创新

毕良军

摘要:“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必将对此作出反应。目前我国将“互联网+”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已经有所实践,如何在大环境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迫在眉睫,在此我通过对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探索研究,对“互联网+”下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互联网+ 档案利用服务 应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18-02

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改进以往一元化的网络服务提供模式,提供市场上 “供 —求”之间的纽带,通过将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社会产业的新发展和新变革,从而开创新业态和社会新局面。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档案利用工作也在主动适应新环境,利用互联网共享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探索新的利用方式,做到改革创新为人民。“互联网+”下的档案利用工作追求的是丰富的服务方式、高效的用户体验和高品质的服务质量。

一、“互联网+”下档案利用工作中的问题

1.档案利用服务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还是传统的单向的传递,多数情况下只有档案用户提出了档案利用的需求才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这就导致信息服务的滞后性与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形成矛盾,降低了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我国信息服务市场走向一片新的天地,在此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如果不能够紧跟潮流,很难在以后的信息服务市场中生存发展。深入分析后发现,主要是由于我国档案利用服务的观念落后,尚未完全突破“束之高阁、重藏轻用”的传统。相比较其他信息服务行业,档案利用服务总是将安全性摆在第一位,害怕新举动对档案的安全保障造成冲击,长此以往定会造成档案利用服务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反观与档案学相关的图书馆学,将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与图书馆信息推送相结合,形成了快捷方便的Library20系统,而我们的档案事业却发展缓慢,尚未真正打破传统观念。

2.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和档案工作效率的高低与进行档案工作的人员素质有密切联系,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对我们的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具备传统档案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只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应对新环境,将“互联网+”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完美融合。

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无法满足“互联网+”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的新需求。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在实际开展的档案利用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仍按传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档案部门也没有对档案工作者开展“互联网+”的专题培训,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有限。其二,截至目前,我国开设档案专业的学校只有33所,受过综合性档案教育的学生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新环境下档案用户对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这势必将影响我国档案事业的综合发展。

3. 档案利用模式创新度较低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信息服务市场带来的改变是开创性的,例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的创新利用项目高达16项,这些应用具有划分细致、覆盖面广泛和实用度高等优势,为美国档案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也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从实际工作来看,我国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度不高,档案网站的建设中,使用最多的是留言板、问卷调查以及E-mail等初级应用,这与美国等国家对互联网的利用与开发建设差距十分明显;4G的数据网络使得我们的智能手机客户端已经变得十分流畅,但我国档案界却并没有对这一契机给予必要的重视和开发,这给我国档案服务利用依然以电脑为依托的现状造成极大的冲击。综合来看,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在面对“互联网+”时并没有将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工作人员目光短浅,没有思考如何根据新环境的挑战作出改变,导致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并没有完全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

二、问题对策研究及思考

1.革新档案利用服务理念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最大化地发挥价值。但传统的档案工作更趋向于一种“问答式”的模式,缺乏对档案用户的研究,也没有做到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很难化被动为主动,更别提寻求新的档案用户群体,一定程度上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淡化了档案服务人民的价值。此时我们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也应该不断革新,形成超前思维、主动服务和共同发展的服务理念,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去审视档案工作,用先进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去开展工作;二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扩大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及加大创新力度,建设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推动“互联网+”下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2.优化档案利用服务人才质量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利用服务的执行者,其知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档案工作者除了必須具备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应该广泛涉猎其他学科,尤其是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用先进的技术更好地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调整提高档案人才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势在必行。首先,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信息编研和传播人才。我们可以把档案信息系统及网站交给外包公司设计开发,但是后续的定期更新维护交由档案专业的信息人才更加可靠;此外档案队伍中的编研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新媒体素养,做好档案新闻传播工作。其次,大力加强对档案专员的技能培训。“互联网+”下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更加强调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比如通过IM工具、邮件等形式与用户对话来了解用户的现状、问题与新需求,更准确地确定新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再对档案服务者进行对口的技能培训,加强与从业人员的交流学习,建立定期交流模式,增强团队凝聚力,确保团队高质量。

3.推动档案利用服务创新建设

目前社会上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创新难落实。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档案

网站逐渐成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开发信息资源的新窗口,这一平台目前仅为用户提供档案检索和查找利用等基础服务,如何在信息技术和各种便携式智能客户端的发展下,对新技术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更为高效的新模式是当下档案工作创新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开通档案馆的官方微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客户端的飞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一款使用率相当高的应用软件,这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契机。我们可以根据档案馆特有的特点,来打造具有档案部门独特个性的微信平台,利用平台的优势来吸引档案用户,通过平台的共享对档案进行双重宣传,这不仅可以为已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便利,甚至能带来新的档案客户群体。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图书馆相关部门学习,在他们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工作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小刚.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田伟,韩海涛.实现我国“互联网+档案”关键问题刍议[J].中国档案,2015(12):62-65.

[3]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J].档案学研究,2016(6):66-69.

[4]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6(5):94-99.

[5]王英玮,陈智为,刘越男.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7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