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锋
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职教师应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需要掌握的会计技能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文章以会计专业技能教育的意义为出发点,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究,为中职教师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会计;高效课堂;中职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会计成为一门热门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各中职院校提供了开设和发展会计专业的动力。需要注意的是,各企业对于会计和其他员工也较之前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会计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社会现状,帮助学生熟悉会计业务的流程,以便其步入社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一、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意义
会计专业技能包括点钞、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实务技能等许多方面,这些技能对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都针对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在会计专业开设了多门技能课程,力求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使学生对会计技能进行科學、系统的掌握,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由最初的“成绩高于一切”向“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变。因此,各大院校开始将培养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基于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对社会相关岗位时要求进行调查,对教学内容进行发展和完善。例如,会计应当掌握基础实务技能,出纳应当掌握快速点钞技能等[1]。另一方面,近几年针对会计技能所开展的竞赛种类越来越丰富,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社会有关部门和各大院校希望能够通过竞赛的开展,实现“以赛促学”的目标,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由此可以看出,中职教师应当明确会计技能的意义,通过对教学观念、方法和内容的创新,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会计专业技能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将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会计业务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将传统的手工做账和信息分析过程交由计算机进行替代。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对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的熟练上,让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管理、记账和登记等操作的具体流程[2]。
(二)点钞、翻打传票
最关键的是保证学生相关指法的准确和规范程度,让学生对日常工作过程中常见的单指点钞法和多指点钞法进行练习,并且对加减乘除等会计运算进行熟练掌握,保证会计业务的高效办理。
(三)手工做账流程
将企业日常活动作为手工做账技能教学的场景,让学生能够对建账、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账务处理、编制报表、报税等相关内容进行高效、准确的掌握。
(四)计算机的维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会计业务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技术加以应用的步骤越来越多。因此,锻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的能力,是日后保证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现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包括:汉字输入等基础性训练;文件打印、病毒维护等系统性训练;软、硬件的维护等技能性训练[3]。
三、构建高效会计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中职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为严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在中职院校就职的教师,都是在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聘和考核的方式步入工作岗位的,正是因为如此,中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应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且不熟悉实际生活中的会计业务流程,对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想要对上述问题加以规避,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保证教师水平的提高[4]。一方面,在中职院校就职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当在工作的同时,保持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且考取会计相关职称证书和其他会计专业所需证书,提升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定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加以改进,让学生能够对会计技能进行更加高效的掌握。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根据点钞、账务处理、翻打传票等不同会计技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占据的比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安排,保证不同技能所对应教学课时的合理性。例如在对点钞和翻打传票进行教学时,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对相应的指法进行掌握,然后再在课下自行对其加以练习即可。在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时,教师可以在课上随机进行测试,并对检查结果加以点评;而编制报表、填制凭证等内容,教师则可以选择与日常的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而不必单独进行授课。
(三)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
由于中职学生较少有机会与社会进行接触,并且在校期间学习的均为基础学科,因此,他们对会计专业的理解通常局限在字面含义上,也就是计算,对该专业其他方面的内容一无所知。教师如果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这一现状,就贸然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会计技能教学,不仅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会计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在会计实习室中对学生的会计技能进行训练。虽然在教室中也可以对这一内容加以完成,但是选择适当的环境能够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在学习点钞的时候,学生面对的不再是课本,而是大量的点钞纸,在进行会计模拟实习的时候,学生面对的则是教师提供的报表、记账凭证等。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自身对会计技能的掌握水平。在学习账簿登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对常见的账簿形式进行了解,例如活页式、订本式等,然后再对账簿格式进行了解,例如多栏式、三栏式等。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对账簿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自己进行账簿登记,通过亲身实践对操作过程进行体会,保证对该项会计技能的准确掌握。另外,模拟教学也是保证中职学生会计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个单位会计业务的资料加以整理,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由教师指定一名学生为组长,组长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担任企业内部会计部门负责人,然后再由组长对组内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完成相应的模拟业务,在提高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保证学生对相关会计技能的准确掌握[5]。
(四)完善会计考核体系
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判定。所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要想保证将考核对学生具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结合会计专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考核的内容和体系进行完善。
1.完善考核内容
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明确考核中心为学生会计技能的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據教学大纲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确定最终的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不仅需要将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加以反映,还应当关注到学生独立应用相关会计技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不应当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刻板重复[6]。
2.完善考核体系
与普通高中不同,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考核体系进行丰富,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实践、口试等方法,保证最终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另外,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也是保证考核结果科学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加以注意,并且运用练习、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适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提问、小组竞争、合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保证考核功效的最大化呈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文章从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和完善会计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构建高效会计课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只有保证学生对会计技能的准确掌握,才能使其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也才能为社会经济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7):176.
[2]张汉梅.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课课型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231-232.
[3]许悦.以会计技能竞赛推动中职会计教学质量提升思路构建[J].亚太教育,2016(29):88.
[4]雷运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129.
[5]王黎.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与应对分析[J].吉林教育,2016(01):147.
[6]章钿.浅谈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考试与评价,2014(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