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明
【摘 要】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教学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太难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科學教学活动,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简要分析了在初中教育阶段开设科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性,指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必要性;策略
初中生终于思想活跃、行为叛逆的青春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和思想,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初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以提高學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从课堂教学来谈初中科学教育
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比较困难,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比较低。学案辅助的教学模式将引导、诱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方式来进行初中科学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辅佐为主,来体现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下,来对教学进行统一。学案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给学生课前发放学案,来使得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对知识的困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自我意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初中科学教学的方向也必须要让学生对事物有理理性的认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深度。但是,理性的基础和前提的感性认知,也就是说初中科学知识也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展现出来的。因此,教学应该注意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观察能力的提高,实现感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以此推动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就成为初中科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教学方向,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不能跳开感性能力的培养,而直接将理性的科学规律直接灌输给学生。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时,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感性认知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避开传统的开门见山的教学方法,暂时跳出课本的文字信息,而直接从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开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接着影像资料,通过投影仪,放映日食和月食的片段资料,但是不标明哪段是月食,哪段是日食,而是让学生观察之后,根据已有的对日食和月食的知识进行判断。然后教师在进入课文教学,阐述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及相关联系,最后再回到影像资料,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并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保证学生真正的主动进行学习,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冲动,换言之,教师必须要通过合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要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也就是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处于课堂主人翁的位置。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思想等需要和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原本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无聊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比较有意识的教学内容,将书本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往往更加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提升备课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保证现代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让教师真正的做到有备无患。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科学的办法提升备课的质量,通过提升备课的质量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学生要如何进行学习,同时还应该深入的进行思考,如何解决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换言之,教师应该思考,在不断变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对于可能存在的危机、学生可能的提问等,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回答,才能够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在现代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学生平等的相处,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注意关注到学生内心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现代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综上所述,我国现如今基础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转变。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通过改革,将学习方式多样化,才能获得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土秀红,马云鹏.论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发展特征[J].教育科学,2012(6):20-23.
[2]土秀红,马云鹏.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理科教师们准备好了吗:分科理科教师对综合科学课程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