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与师德建设思考

2017-05-15 22:06李厚福
求知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教师

李厚福

摘 要:伴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各地师资资源的引入,整体的高校教师学习素质有所降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各自的职业素养与师德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及师道建设的主要内容,其次对高校教师产生师德素养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着重提出了加强新进教师职业素养与师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及师德建设简述

(1)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属于在社会事务中扮演教师这一角色的群体所特有的心理与行为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属于一种知识方面的技能,其次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信念,而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所展现的职业道德都将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努力培养,并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主要表现的规范要求分别是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以及教师与自我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价值。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是指良好的师德对教师产生的积极作用,而这种积極的表现就要求教师在规范的师德原则和道德范围中逐渐形成优秀教育理念与观念,如师德、信念、意志、情感等。具体到教学实践上,更是要做到能满足社会、学校的各种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崇高的道德价值观。

2.高校教师师德素养问题产生的原因

(1)市场经济在运行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发生的社会变化无疑对高校师德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忽略的是其中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总的来看,市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对自我发展与职业规划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更重视效率的提高,能够激发教师的潜质,营造更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学习氛围。但与此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等隐藏其中,对新思潮下道德观念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尊师重教的传统作风在现实面前受到严重打击,过去提倡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在一些个人主义思想泛滥的教师中呈现各种等价交换的教育观,如一些教师都重新以新的社会坐标去考察自我职业的发展问题,并将其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2)缺乏科学规范的培训机制。很多大学教师均是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文凭与知识水平,而在其学生时代受到学校培养目标与专业要求的影响,在向教职工的社会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难以采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参加岗前培训,就会直接参加来自不同环境下的道德实践与教学操作工作。另外,一些高校也没有为新进教师提供有组织、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引导工作,培训方式相对简单,导致一些教师道德认知水平低下甚至完全丧失。

(3)不具备行之有效的管理能力。当前很多所高校内部都成立了教职工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一定程度上充实并丰富了师德建设内容。还有一些高校细化师德行为规范,但在贯彻落实上却并不彻底,很多仅仅停留在表面;另外,监督管理力度欠缺,教师师德建设与素质提升没有形成很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只有形式上的教育和引导,管理与监督脱节;评价体系不健全,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真正科学的师德与素质评价机制,大多将精力花在教学管理和科研创新上,注重评优、晋级、选拔等;有的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形同虚设,无人落实,针对落实不力的情况无人追究责任,内容空泛,甚至严重缺乏可操作性。

(4)教师的人才培养与使用重才轻德。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对自我的要求过于重视才华而忽略道德建设,如重学历、轻素质,重智能、轻德育,在自我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历与文凭以及课堂教学的业务水平,却忽视了对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久而久之,很多教师的利欲心会越来越严重,由此产生的后果也会更严重。

3.关于加强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素养与师德建设的措施

(1)提高意识,强化教育。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新进教师的师德建设与职业素养教育本质在于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信念及职业理想意识。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新进教师的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意识,进而重新认识全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自身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国务院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及,应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新进教师需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内容,明确自身在教师岗位上的责任与义务,全面提高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达到强化教育的目的。

(2)完善机制,促进发展。高校新进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依靠有效的机制来加以保障,其内容包括培训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这需要学校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比如建立健全教育理论培训制度,规范化师德培训模式,要求新进教师在上岗工作后的一年时间内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一方面可确保新进教师能够明确自身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从而熟知标准要求,端正品行,及早进入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在培训中逐渐培养自身的职业兴趣,使自己更充满自信与斗志,在遭遇职业挫折或逆境时知难而上,理性挑战。激励机制则包含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实践证明,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树立榜样和典型,能够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学校师德建设的发展。尽管我国当前很多高校均有不少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但还应扩大其感染力,让新进教师从中产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的强大动力,不断鞭策自我,努力上进。而为了有效避免物质奖励的利益化趋势,教师在接受物质激励时,必须保证合理合适,基本保障如岗位津贴、工作酬金等,还要增强并争取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通过学习使自身产生压力感,强化责任心与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强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设,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师德建设不仅要求自律,还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制度的管理约束作用,因此,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新进教师依法治教和严于律己,细化各种教学差错和事故处理的规定,引导教师学会从法律角度解读和领悟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与方针,自觉遵守并维护法律法规,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真正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

(3)自我教育,强化自律。新进教师要注重自身内因在职业素养培养与师德建设方面产生的作用,确保师德理论在自己身上得以内化,并实现两者之间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巨大的建设效能。此外,教师在与同事、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与竞争氛围,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师德内涵,也有助于激发自身的学术研究性及管理主动性,增强集体感和荣誉感。教师还要时刻谨记自重、自律和自觉,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4.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青年教师已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而面对的则是承担社会和国家建设重任的现代化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丰富专业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担任教学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于 坤.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高教研究,2015(10):72-73.

[2]张忠华,桑 瑜.对大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2,6(5):71-75.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