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7-05-13 02:49陈丽军胡潇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旅游老区

陈丽军,杨 凯,胡潇敏

(黄冈师范学院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陈丽军,杨 凯,胡潇敏

(黄冈师范学院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基于对“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社区参与情况的调查发现:缺乏合理的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的机制、缺少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社区居民优先参与的意识不强、居民缺乏对红色旅游业本质的认识是制约社区参与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主要问题。为有效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府应处于充分的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指导和监督作用,鼓励支持社区积极参与;重视社区居民及其言行举止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青年的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环境保护专题等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居民参与利益分配,创新思路开发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社区参与;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目的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同时它也是实施红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1],“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依靠社区参与来解决[2],一些学者呼吁积极发展社区参与红色旅游。[3-4]近年来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①,然在发展中亦暴露出若干威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修缮和维护资金缺乏;社区民众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存在破坏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和生态环境的现象;旅游人才极为缺乏;旅游产品过于单一,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等。本文尝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破解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难题。

社区参与旅游主要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展开并不断深化,[5-7]是指在政府行为和政策指导下,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参与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维护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经济、社会等各项利益,并最终实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8-12]目前我国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成果颇丰,范围主要涉及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研究、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研究、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热点区域研究四个方面。[13-20]

一、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现状

“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大别山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均留下大量珍贵遗迹和精神遗留,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空间上主要集聚于黄冈(红安)、信阳(新县)、六安(金寨)和安庆市[21],且依托大别山,资源相似高。经综合考虑资源类型、影响力等因子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陈潭秋故居、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秦基伟故居四个景区的社区居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并分析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的基本现状。

(1)社区居民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旅游区缺乏较高素质人才。96.83%的社区居民世居本地,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二者比例高达71.43%。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9.05%,这一批年轻人有望成为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接班人(见表1)。

表1 被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2)居民不了解本地红色历史文化,社区参与程度低。七里坪长胜街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相对较高,有些户不止一人在参与旅游。其他社区参与程度均不高,仅约2.6%的居民参与到当地的红色旅游,如陈潭秋故居、秦基伟故居。究其原因,主要有:社区居民对历史事件了解不详实、对本地红色文化了解不深入;景区开发较晚;当地政府在对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的政策引导不足。

(3)绝大多数居民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持积极态度。38.36%的居民表示愿意参与旅游规划和开发,42.59%认为可以尝试,除5.03%不愿意参与外,其他持无所谓态度(详见图1)。不愿意参与的原因主要有自由受限、工资回报少、文化程度低做不了等。

图1 对参与红色旅游发展的意愿

(4)较多居民对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表示不满意,占总数的51.32%。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游客数量仍太少、政府形式化内容太多、游客逗留时间短等。30.42%的居民则表示满意,有25%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详见图2)。部分表示不知道的居民认为游客数量控制应由旅游部门协调,还有部分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态度淡漠、与自己无关。

图2 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满意度

(5)居民对红色旅游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感知都比较强烈,整体上持积极的态度。从表2可知,只有少数人对本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认识不清或态度冷漠,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清楚地感知到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且100%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正是红色旅游的开展,使大别山的革命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从总体来看,社区居民对红色旅游的影响以积极感知为主。然而,有些负面效应也已被人们感知到,如调查对象中有38.1%的认为红色旅游的开展引起物价上涨,33.8%不同意“使当地环境好于从前”,36.9%认为噪音和固体废弃物增多,30.6%认为扰乱了本地居民正常生活,36.5%认为降低了居民之间的信任度,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见表2)。

表2 社区居民对经济、文化、环境影响感知度/%

二、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

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社区参与仍处于初级阶段,参与层次较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调查及访谈后总结如下:

(1)缺乏合理的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的机制。当前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社区参与内容主要为居民自我参与性的经营服务活动,参与内容单一、范围不广。至目前为止,尚未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居民参与机制,对居民的参与也缺乏完整的制度或法律法规保障。要让社区居民自愿主动地参与到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决策、规划以及与之有关的旅游培训等过程中,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同时要以一定的政策法规来保障保证居民的参与权。

(2)缺少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目前本区域对参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居民政府未提供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革命文物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大背景是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内涵增加红色旅游产品厚度和纵深感的资源凭借,且旅游业及旅游管理、社区参与旅游管理、环境保护等都是较为专业的领域,因此,如果旅游从业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未必会深入了解并灵活应用于实践中。这就要求加强对社区参与者进行红色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

(3)社区居民优先参与的意识不强。一方面,受思想观念约束,旅游管理人员在制定红色旅游规划、制定旅游决策、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时,往往求助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而未意识到作为社区主体力量的居民应更具发言权。另一方面,对参与居民来说,长期固化的“服从意识”思维模式及对国家和政府的依赖心理,影响了居民参与红色旅游广度和深度以及优先参与意识。因此,居民参与的层次较低,只是参与旅游发展的服务性行业,而对旅游规划、决策、管理和开发等方面参与意识淡薄。

(4)居民缺乏对红色旅游业本质的认识。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环境、社会文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均有其两面性。本研究区内绝大多数社区居民认为红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改变了经济观念,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居民间贫富差距加大。而对噪音和固体废弃物是否增多,犯罪现象是否增多、居民间信任度是否降低时,半数以上居民持否定态度。可见居民对红色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认识较充分,而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认识不足。而对红色旅游而言,在促进本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恰恰是社会效益更加重要。这主要是居民自身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了他们对红色旅游发展与其他旅游发展的相同之处及红色旅游自身的特点认识、理解不够准确,并且对自身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定位也不够准确。

三、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解决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面貌,实现老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实地调查和访谈结论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要以红色旅游资源为抓手,从社区参与角度,提出如下对策以供参考。

首先,由于红色旅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政府应处于充分的主导地位,发挥引导、指导和监督作用,鼓励支持社区积极参与。第一,由政府设立专门针对红色旅游发展的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听证会制度、社区论坛、社区交流网络等方式,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区参与红色旅游管理的意愿。第二,由政府组建委员会等专门的监管机构,对红色旅游中社区参与超越权限或社区居民违法参与的现象进行控制管理。第三,由政府构建相关法律与制度,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贷款或担保、参与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原材料供应或在本地加工等经营参与机会或优先权,以共同保障社区居民的参与。

其次,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社区居民及其言行举止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在红色旅游开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教育和培训。第一,经常性地开展有规模有力度的全民性红色旅游宣传专题教育活动,或将红色旅游融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地方性大众传播媒介,对社区居民进行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普及。第二,加大教育投入,并形成定期培训机制,使居民能够尽快地具备参与社区旅游发展的技术和能力,尤其是针对青年人开展专题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吸引高素质的社区青年参与到红色旅游发展中来。第三,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控制与协调意识的培养,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环保的宣传和监督,形成一套符合环保要求的综合方案,使居民必须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

最后,在“特色”上做文章,突出红色主题,居民参与利益分配和旅游产品开发。对游客而言,社区居民是当地的主人,不仅对当地环境最为了解,同时对旅游区的感情也最深厚,从他们身上才能真正唤醒游客的红色印象和红色情感。那么,居民参与利益分配和旅游产品开发就显得相当重要。除相应提高征地补偿,对失地农民要提供生活保障之外,还可采用多元化的分配补偿形式:以“按劳分配”形式的补偿、直接参与红色旅游项目经营获得收益,或以参股形式加入旅游相关股份企业并获得一定股利。另外,利益各方还应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情感沟通,避免冲突和矛盾,真正做到融入当地。对旅游产品有如下开发建议:第一,饮食上设计符合地方特色的“吃农家饭”和野餐(炊),包括当年革命军队所吃的农家饭和行军野餐(炊)以及有现代地域特点的农家饭和符合当代人情趣的野餐(炊)。第二,购物上推出红薯、红薯叶、南瓜、野菜等“粗粮”系列的旅游商品。第三,旅游活动上将红色旅游与体育运动旅游相结合设计,可就“挺进大别山”的战斗路线选取部分较为安全的路段,模拟当年现场,让游客亲自体验。还可借鉴“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旅游营销方式,打造本地的旅游特色。使居民参与红色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深。

总之,只有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社区居民对本地红色历史、社区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等有深刻认识,当地旅游产品富有特色,如此各方相互合作,最终共同致力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既实现了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富民工程”,又解决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三农问题”。

注释:

①大别山革命老区: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核心,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联系和协调发展要求,规划范围包括:安徽省六安市、安庆市全境;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南阳市的桐柏县、唐河县;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全境,孝感市的孝南区、安陆市、应城市、大悟县、孝昌县、云梦县,襄阳市的枣阳市,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规划区域总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4263万、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分别占中部六省的10.5%、11.8%和8%。

[1]唐治元.基于红色旅游主导的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导师:许春晓.湖南师范大学,2005.

[2]程道品,曾湘宁.基于社区参与的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7)339-340.

[3]邱小燕,赖双奇.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看红色旅游的社区参与[J].福建党史月刊,2005(12)96-97.

[4]方世敏,贺雪阳.韶山红色旅游社区参与评价及实证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4)38-43.

[5]Matarrita-Cascante D.Beyond growth: Reaching tourism-led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0(4)1141-1163.

[6]Lee T H.Influence analysis of community resident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13(34)37-46.

[7]Sebele L S.Community-based tourism ventures,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Khama rhino sanctuary trust, central district, Botswana[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1)136-146.

[8]孙九霞,保继刚. 从缺失到凸显: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 旅游学刊,2006(7)63-68.

[9]杨晓红.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立法探讨[J]. 旅游学刊,2011(3)9-10.

[10]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1)47-52

[11]郭颖.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 旅游学刊,2001(3)68-71.

[12]胡志毅,张兆千.社区参与和旅游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2)38-41.

[13]孙九霞,保继刚.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28-136.

[14]连玉銮. 白马社区旅游开发个案研究—兼论自然与文化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发展[J]. 旅游学刊,2005(3)13-17.

[15]梁明珠. 生态旅游与“三农”利益保障机制探讨[J]. 旅游学刊,2004(6)69-72.

[16]武晓英,李伟.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利益矛盾及协调对策[J]. 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7]单纬东.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产权合理安排[J]. 人文地理,2004(4)26-29.

[18]李东和,叶晴,肖舒羽. 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目的地居民参与问题研究[J]. 人文地理,2004(3)84-88.

[19]王亚欣. 对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的思考[J]. 旅游学刊,2006(4)27-31.

[20]周永广. 日本节庆活动对我国旅游节庆开发的启示[J]. 旅游学刊,2005(2)66-69.

[21]陈丽军.大别山三省六市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J]. 科教导刊. 2014(4)156-158.

责任编辑 周觅

F592.3

A

1003-8078(2017)02-0105-04

2016-09-30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2.26

陈丽军(1981-),女,湖北鄂州人,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讲师,硕士;杨凯(1966-),男,湖北蕲春人,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胡潇敏(1986-),女,河南信阳人,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助教,硕士。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000903;黄冈师范学院高级别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19103;黄冈师范学院2016年度智库项目,项目编号:201608303;黄冈师范学院2015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022003。

猜你喜欢
大别山红色旅游老区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又见大别山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老区在努力奔跑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再见了,大别山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