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目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探索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微课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文章根据“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与内容,构建了基于微课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推动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42-0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在美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而我国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更多的情形是“重建设轻应用”。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及特点决定了它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正处在教学改革瓶颈期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必定会成为推动其教学改革的强劲力量。
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由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1]。翻转课堂的变革意义在于重新利用课堂时间,变教师讲授为师生讨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翻转。归根结底,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改造。
(一)教学关系的翻转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宰。以教材为依据,以“口授+粉笔”为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操纵着课堂和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核心、学生为旁观者的传统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时间地点被限定,学习方式僵化枯燥。翻转课堂的主要革新就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动与被动关系。教师不再是主导学生学习的“一言之师”,而是成为帮扶学生走向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学生的角色在翻转中则从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探求者。
(二)教学模式的翻转
翻转课堂使学生学习的时空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白天和课堂,而转变为课外时间学习新知识,在教室课堂讨论实践。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观看教学视频,并有针对性地完成练习。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难解问题则在课堂中提出,由教师进一步讲解,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充分吸收与内化过程。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模式。学生完全从旧式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使学习变得高效,学习质量迅速提升。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则促进了学习的个性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也得以实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在“翻转”中逐渐形成。
(三)教学手段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前提之一在于教学微视频的录制,即微课的制作。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2]。微课短小精练,主题鲜明突出,知识点高度集中,使用方便,一般时长为10分钟左右。微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将知识碎片化,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便于学生精力集中。教师可以自行录制视频,也可以借助互联网选取优秀的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温故知新”。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至理解明白,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讨论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也能使教师、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从而突显教学成效。
二、“中国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中国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目前,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着重文史讲述、轻作品分析的现状,教学模式仍遵行传统,强调课堂以“授”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时间当堂吸收、理解、反思所学知识。虽然通过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探索,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了较大改变,但学生学习状态的麻木和漠然、综合创新能力的弱化和削减等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教学手段仍停留在电化教学的初级层面,教学课件长久不更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貌合神离,教学方法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所谓的教学改革并没有深入实际。
如何更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成为当下“中国当代文学”课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线上微课与线下课堂进行整合,通过先学后教的“知识传递”和个性化的“知识建构”形成有效教学,为打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僵局提供了最好的途径。
(二)基于微课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转课堂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三部分,即课前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师的微课制作、学生的微课学习、教师的课堂实施及评价[3]。依据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设计如下。
1.课前教学设计与微课制作。“中国当代文学”课程采取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合网络信息的交互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
首先,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等方面做好课前准备。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为例,独立学院的学生学科基础差,学习不积极,但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他们的知识需求更多的是对作家作品的直观了解和具备基本审美鉴赏的能力。依据学情,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上应该重视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将文学史的线索融入作品的讲解中,并力求形象、生动,多设计思考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选取知识点录制微课。微课以10分钟为宜,将知识点分解、碎片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视频中,教师可针对重要的知识点设计练习题或思考题,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发掘和思考。微课制作的类型是多样的。教师可截取相关作品的影视片段作为辅助教学,这更加直观形象。如话剧《茶馆》民族化典范性知识点的讲授,课前教师可以自录讲授视频或截取电影《茶馆》的经典片段供学生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或小组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如制作《金庸小说现代意识》微课时,可以利用学生对金庸作品的熟悉和了解,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录制微视频,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仅如此,因“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极容易形成专题,教师也可围绕某个专题内容设计多个内容相对独立,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微课群。
2.学生课前微课学习。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步骤。虽然微课容量小、时间短,有利于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但没有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微课的自主性有待监督和管理。教師可先行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组长,由组长负责监督管理小组成员的微课学习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馈,以保证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学生观看微视频时,可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决定观看视频时间的长短,重难点或不易理解的知识重复看,明了简单的或已掌握的知识粗略看。在学习微课时,学生要将知识难点和疑点记录下来,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也可利用QQ、E-mail等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最后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教师探讨。微课学习完成后,学生需按要求完成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3.课堂教学实施。在翻转课堂中,主要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主讲,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将自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例,通过预读和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化苦旅》的篇章内容和文化意义,测试问题可设为“分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利与弊”。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以发挥。除小组讨论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答疑,实现个性化学习。最后,教师提取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反思
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挑战,如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而教师的角色与能力则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4],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因此,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正确认识翻转课堂,具备制作微课的技术。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能够监督、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微课学习。同时,翻转课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角色由“灌输者”变为“引导者”,教学方法变填鸭教学为启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在实践运用中日臻完善,并驱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走向纵深处。
参考文献:
[1]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2]胡铁生.胡铁生的最新“微课”定义[EB/OL].[2016-05-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arwp.html.
[3]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
[4]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收稿日期:2016-09-08
作者简介:赵丹(1978—),女,吉林梨树人,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文学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
实践”(吉教高字〔201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