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
摘要:本研究选取250名四年级学生为被试,以《学习动机诊断测验》和《家庭教养方式》为研究工具,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家庭教养方式现状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结论如下: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2、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家庭教养方式能预测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家庭教养方式;小学生
1、前言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直接影响。不同的学习动机水平使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不一样的学习行为表现。
通过知网文献检索,可以发现:近年来,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呈快速上升趋势。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初高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调查、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研究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上,而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则很少。
家庭是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的环境,而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更是我们直接接触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培养动机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动机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把家庭教养方式作为家庭环境的主要因素,讨论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动机的相关关系。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郊区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剔除无效问卷40份,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10名。
2.2研究工具
学习动诊断测验测验问卷(MMAT)
此问卷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编制,它由成就动机、考试焦虑、自己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四个分量表构成。其中成就动机又由知识学习场面、技能场面、运动场面和社会场面四个来测定。
该问卷是测量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它的分半相关系数在0.83-0.89之间,重测相关系数在0.79-0.86之间。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此量表是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1993年修订的中文版,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量表共有66个题目。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6个维度共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5个维度共57个条目。
2.3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发放,主试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里独立完成问卷,当场回收。
2.4数据分析
问卷所获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独立样本t 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小学生学习动机整体水平
对小学生学习动机整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成就动机中,学生在知识学习场面成就动机、运动场面学习动机、社会生活场面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总体水平的学习动机一般的占多数,比较强的和稍弱的少数,非常强和非常弱占极少数。在考试焦虑中,学生在促进紧张和回避失败上,动机比较强的占多数,动机一般的和非常强的占少数。在自我责任性上占中等水平的人占大多数,其余的是比较强和比较弱的;在要求水平上,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水平低于实际水平,理想的要求水平占一小部分。
3.2小学生学习动机在性别上的差异
对男女学生在学习动机各因子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性别差异。从整体水平来看,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小学生在知识学习成就动机(t=-18.140,p<0.001)、社会生活场面成就动机(t=-22.791,p<0.001)、自我责任性(t=-5.612,p<0.001)和要求水平(t=-3.245,p<0.01)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在技能场面成就动机、运动场面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总体水平、促进紧张和回避失败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明显。
3.3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
对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在父亲严厉惩罚型(t=4.134,p<0.001)、父亲偏爱被试型(t=3.907,p<0.001)、父亲过分保护型(t=5.082,p<0.01)、母亲严厉惩罚型(t=3.60,p<0.001)、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型(t=7.658,p<0.001)和母亲偏爱型(t=10.158,p<0.001)上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且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在父母情感温暖型、父亲过分干涉型、父母拒绝否认型上性别差异不明显。
3.4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以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成就动机动机总体水平、促进紧张、回避失败、自我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对家庭教养方式各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 可以知道,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严厉惩罚型与成就总体水平、自我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分干涉型与回避失败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偏爱被试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拒绝否认型与自我责任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分保护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和促进紧张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严厉惩罚型與自我责任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偏爱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促进紧张和自我责任存在显著负相关。
3.5小学生学习动机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
以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五个因子为因变量,以与之显著相关的家庭教养方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家庭教养中父亲偏爱被试型与母亲过分保护型对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母亲偏爱被试型对学习动机中促进紧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过于干涉型对回避失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型对回避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偏爱型和母亲拒绝否认型与自我责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亲过度保护型对要求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父亲严厉型对要求水平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4.讨论
4.1学生学习动机整体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成就动机中,学生在知识学习场面成就动机、运动场面学习动机、社会生活场面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总体水平的学习动机一般的占多数,比较强的和稍弱的少数,非常强和非常弱占极少数。在考试焦虑中,学生在促进紧张和回避失败上,动机比较强的占多数,动机一般的和非常强的占少数。在自我责任性上占中等水平的人占大多数,其余的是比较强和比较弱的;在要求水平上,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水平低于实际水平,理想的要求水平占一小部分。这反映出了当代小学生不爱学习,惧怕考试,学习责任感不强、学习期望值不高的特点。这一现象的存在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强,自我认知不足,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和教师通常会用外界条件吸引学生达到明确的目标,这使学生们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要求较高,但学习动机可能并没有随之升高。
4.2小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在本研究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小学生在知识学习成就动机、社会生活场面成就动机、自我责任性和要求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在这几个维度的动机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知识学习场面上,女生的成就动机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她们希望通过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来获得老师、家长、同學的认可。在社会生活场面中,由于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团体生活中女生比男生更具有合作意识,她们善于与他人交往,喜欢团体活动,希望获得更多朋友。在自我责任性和要求水平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应该树立乖巧、顺从的形象,她们更偏向于遵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符合家长与老师的期待,对自己负责,在学习上具有更高的要求。
4.3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在父亲严厉惩罚型、父亲偏爱被试型、父亲过分保护型、母亲严厉惩罚型、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型(和母亲偏爱型上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且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又受传统观念“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对男生抱有更大的期望,什么事情都要求做到最好,所以采用严厉的家养方式;同时封建社会又受“重男轻女”想法的影响,并且在同龄的孩子中,男孩更淘气、好动,生活理解能力不如女孩,对男孩过度保护和偏爱。
4.4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家庭教养方式学习动机存在显著相关。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严厉惩罚型与成就总体水平、自我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分干涉型与回避失败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偏爱被试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拒绝否认型与自我责任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分保护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和促进紧张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自我责任和要求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严厉惩罚型与自我责任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偏爱型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促进紧张和自我责任存在显著负相关。
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型、父亲严厉型对学习动机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父母亲过分偏爱被试型、父亲过分干涉型、父亲过度保护型、母亲过度保护型、母亲拒绝否认型对学习动机因子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在家庭中,父亲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在孩子的心中是一个高大的形象,所以父亲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采取理解、信任、鼓励、宽容、严厉的方式,既有利于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又能使孩子严格要求自己,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父亲对孩子采取过分干涉、约束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朝着与之相反的方向成长;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和过度保护的方式相处,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不愿自己独立完成目标;母亲对孩子采取打击、拒绝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会在学习中会产生退缩,害怕学习。
5、结论
5.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5.2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家庭教养方式能预测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李福华.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
[2]周仁会,王钢,郭成.高中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790-793.
[3]佐斌,谭亚莉.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应用心理学.2002,8(4):24-27.
[4]张宏如,沈烈敏.学习动机元认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28(1):114-116.
[5]]Chan,L.K, S.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and Met Cognition Abilities of Intelligence Gifted Students[J].Often Children Quarterly,1996(4):184-193·
[6]倪清泉.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外语界.2010(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