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策略
——以英国伯肯海德公园和美国晨曦公园为借鉴

2017-05-10 12:53周向频
城市观察 2017年2期
关键词:晨曦遗产公园

◎ 周向频 王 庆

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策略
——以英国伯肯海德公园和美国晨曦公园为借鉴

◎ 周向频 王 庆

近代公园是我国城市文化空间遗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是动态的过程,一方面要尽力保证历史园林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又要适应不同时代复杂多变的价值观及公众使用的需求。欧美对于历史公园的遗产保护与更新较为成熟,从保护组织、工作流程、规划导则到策略方法都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通过深入分析英国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和美国纽约晨曦公园(Morningside Park)遗产保护的一手史料与规划管理导则,梳理其具体的保护策略与更新改造要点,借以探讨中国近代公园如何进行遗产保护和更新改造,归纳总结理念思路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近代公园 遗产保护 更新改造 伯肯海德公园 晨曦公园

一、引言

随着遗产保护的理念在风景园林领域逐渐被认可并实践,近代公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被认为是我国城市文化空间遗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但是近年来国内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在实践中往往因缺乏成熟理论和策略而难以有效开展,不少近代公园更新项目因不当改造而弱化甚至破坏了公园的历史价值,也存在着因拘泥于现状不敢更新,以致无法满足当下功能需求的问题。国际上,欧美自19-20世纪产生早期城市公园①起,很多著名的城市公园在其发展过程中就伴随着不断的更新,至今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历史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体系,例如美国的中央公园、英国的邱园、法国的蒙索公园、西班牙的桂尔公园等。其中,以历史建筑遗存为胜的英国伯肯海德公园和以自然地形、特色植被为突出特征的美国晨曦公园,在动态的发展演变中持续对历史意义进行思考,寻求既保留原始设计思想又充分考虑当下使用需要的平衡,以保护传统和适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同时通过公众参与保证了公众利益的落实,对我国近代公园保护更新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二、欧美历史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历程

(一)保护制度与政策法律

国际上对历史公园的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的理念始于20世纪中后期。《威尼斯宪章》(1964)、《世界遗产公约》(1977)、《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章程》(1978)、《佛罗伦萨宪章》(1982)等相继明确了对历史公园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其中《佛罗伦萨宪章》针对历史公园保护、维护、修复、重建等方法展开了具体讨论,形成了部分国际公认的历史公园保护准则。此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②(1992)、《现代遗产的鉴别和记录》(2003)则探索了历史公园遗产价值认知的基本原则。

英国、法国、美国等最早开始落实历史公园遗产保护工作。英国1953年的《历史建筑和古迹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历史公园的重要意义,1974年的《城乡文明法》进一步明确了对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城市公园的保护,1990年的《规划政策指导15:规划和历史环境》③成为至今英国历史公园遗产保护的主要法律约束;法国早在1913年就颁布了《历史纪念物法》,制定了包括历史公园在内的登录文物建筑制度,此后1930年的《景观地法》对历史公园遗产采用列级和登录两个级别的保护方式;美国历史公园遗产保护的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1966年国家历史保护法》是历史公园遗产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

欧美对历史公园遗产价值评估的标准也在不断完善。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注册历史公园与园林(The Registered Historic Parks and Gardens)”的评估制度,认为超过三十年历史的园林都具有历史价值,根据园林场地重要性、设计师影响力、与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相关度等将历史公园与园林划分为I、II★、II三个保护等级;美国2008年制定的《历史景观鉴定评价导则》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技术价值等方面规定了历史公园遗产价值的评估标准。

(二)保护理念与实践特色

早期国际上制定的历史公园保护导则和方法策略,基本上都源自古迹建筑和历史地段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以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为主要保护理念,追求再现历史真实风貌。进入21世纪,英法等国开始强调历史公园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促进作用,重视历史保护与当代更新之间的平衡,以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并重作为21世纪遗产保护的主要理念。

在实践中,欧美国家拥有成熟的组织机构来推动历史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工作。英国通过国家授权的“国民信托(The National Trust)”④和“英国遗产(English Heritage)”⑤两大机构负责全面保护历史公园,其中“注册历史公园与园林”中I、II★类由英国遗产直接管理,Ⅱ类交给地方当局和“英国历史公园”管理;法国根据《景观地法》的规定建立了国家层面的景观地高级委员会和省级层面的景观地省级委员会;美国以纽约市为代表,其历史公园保护更新工作由纽约市公园与康乐局、历史街区理事会、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等共同合作承担。

欧美国家的历史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工作强调各利益团体分工协作、分享责任,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提高遗产价值评估的专业性、准确性和合理性。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机构是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这些民间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英国国民信托和地标信托通过构筑广泛的群众网络,协助英国遗产执行具体的管理任务。欧美民间还普遍存在一类名为“公园之友”的志愿组织,协助历史公园管理部门进行宣传、建造、维护等工作。“公园之友”通常会建立专门的网站,整理、公布公园历史文献和最新数据,以提高公众对公园遗产价值的认知。在政府编制管理导则时,“公园之友”担任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以一定的发言权保证了公众利益的落实。

三、伯肯海德公园和晨曦公园的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

(一)伯肯海德公园的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

图1 伯肯海德公园空间形态图

英国利物浦市的伯肯海德公园(图1)被视为西方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作为主设计师规划了公园的整体布局,肯普(Edward Kemp)进行种植设计和监督施工。公园于1847年建成,占地50.6公顷,整体布局上分为内外两环,外环为居住用地和运动场地,内环为由湖面、缓坡地形、疏林草地、密林等构成的核心景观区。同时公园又被一条从内部穿行而过的城市道路分割为上公园和下公园两个部分。公园建造之初政府为了缓解资金紧张,将外环的土地划分出售,依据购买者的需求而设计了各式古典主义建筑,这些19世纪的建筑和后来沿用此风格增建、改建的建筑大多被保留至今,排布在公园沿街一面,展示了充满细节的历史建筑立面(图2)。在公园内部的人也可透过乔木顶端欣赏到优美连续的建筑天际线。公园从1878年起经历了数次更新,总体布局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对建筑进行维修、改造,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中广受公众喜爱的绿色开放空间和市民社交娱乐、集会展览、运动休闲的游憩场所。1977年,伯肯海德公园所在的区域被政府确立为历史保护区,1995年英国遗产将其注册为一级登录景观。

图2 伯肯海德公园意大利式建筑

2009年,Donald Insall 联合事务所⑥代表当地理事会首次向政府提交了《伯肯海德公园保护区评估》和《伯肯海德公园保护区管理规划》来保障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工作的进行。这两份文件分别以遵守英国遗产2006年发布的《保护区评估导则》和《保护区管理规划导则》为前提。

《伯肯海德公园保护区评估》作为管理规划的基础,对公园遗产价值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估。《评估》文件梳理了公园的历史变迁和物理特性(位置、边界、地质、生态环境等),对公园各项景观要素展开细致的考察,包括分析公园整体天际线、园内重要透景线(图3)、绿色空间构成等,调查园门、栏杆、围墙、路面、构筑物等现状特征,尤其逐一指出之前改造项目中的不合理措施。管理者对构成伯肯海德公园特色风貌的建筑进行了重点评估,将建筑按登录建筑、未登录但保留部分历史特征的建筑、历史特征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建筑、新增建筑等进行分类,记录它们的设计手法、现状分布、风格特征、体量高度、立面细节(图4、5)、建筑选材等信息。管理者虽然认可建筑为了满足当代使用需求而进行改建、增建的需要,但在评估文件中指出了更新改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且将那些修复质量低劣或拆毁历史构件的建筑归类为与公园风貌特征产生冲突的建筑。评估文件最后提交了一份伯肯海德公园遗产构成清单,不但包括建筑细部结构、建筑整体风格、植物空间格局等物质遗产内容,还强调了原始设计理念、公园世界影响力等无形遗产的价值。

图3 伯肯海德公园内透景线

《伯肯海德公园保护区管理规划》根据公园遗产价值的评估结果,针对各项园林要素的现状问题,基于公园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满足当代使用的需求,分别对园内植被空间、历史建筑、新增建筑、改造建筑、建筑细部、建造材料、公共设施与道路等具体内容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伯肯海德公园保持着每三到五年更新一次管理文件的频率。2012年发布的新版《伯肯海德公园保护区管理规划》比 2009年所提供的信息更为详尽,对于保护工作的目标、依据、步骤、内容分类、任务分级、工作性质、部门职能、资金来源有更为系统的阐述,对于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划分也有更为细致的分类。

(二)美国晨曦公园的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

晨曦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北部的哈莱姆区⑦,占地12公顷,周边以教育、教堂、医院用地为主,距离纽约中央公园西北角只有一个街区的距离。晨曦公园是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沃克斯(Calvert Vaux)继纽约中央公园之后合作的第二个景观作品,1873年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图6)后项目因遭遇经济危机而停滞,1887年两人重新修正设计方案⑧(图7),到1895年公园终于建成。

图4 伯肯海德公园建筑门窗

图5 伯肯海德公园建筑屋顶

图6 晨曦公园1873初步设计方案

图7 晨曦公园1887修正方案

公园所在的基址原本是陡峭狭窄的坡地,奥姆斯特德在尊重场地特性的前提下,提出突显现状地形特色、提供繁茂自然景观的设计理念,以“观赏功能”弥补“游憩功能”的不足,将公园打造成“城市中的美丽装饰品”。公园落成后景观效果突出:平坦的东部设有大草坪(图8)和水面,通过精心安排的步行道连接西部,西部是循地形而造的连绵挡土墙和疏密有致的树林(图9),游人可沿着不同位置的台阶走上西侧高地的各个眺望台俯视园内景观,或远眺城市景观。作为城市中美丽的“瞭望台”,晨曦公园将自身的地形特点发挥到极致,沃克斯也因巧妙处理了场地上各处裸露的石块而受到赞誉,帕森斯(Samuel Parsons)认为晨曦公园是沃克斯所创造的“最完美的艺术品”。

20世纪以来,晨曦公园几度变迁。1900年之后,晨曦公园陆续增添了景观雕塑和构筑物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城市居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开始增多,城市公园内的活动从散步、赏景转变为运动为主。1935年之后,游人的过度使用导致园内的游憩设施、运动场地受到破坏。园内也常有流浪者出没,各种犯罪行为经常发生,晨曦公园开始沦为公众眼中的危险地带。1960年公园西侧紧邻的哥伦比亚大学校方宣布要占用公园用地兴建娱乐健身中心并于1968年擅自动工,虽然随后便因公众抗议而放弃工程,但公园局部面貌已然遭到破坏(图10)。从1987年以后,公园管理局多次制定保护与更新计划以挽救公园的衰退。21世纪伊始,晨曦公园终于重新恢复了活力,名列哈莱姆区的四大历史公园,更被视为纽约视觉效果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2008年晨曦公园被地标保护委员会指定为纽约景观地标,世界遗产百科全书也收录了“晨曦公园”条目。

图8 晨曦公园东部草坪

图9 晨曦公园挡土墙(1899)

图10 晨曦公园被破坏的部分

晨曦公园管理者制定的1987—1989更新改造计划和2001复兴计划是其能够在21世纪成功恢复活力的关键。1987—1989更新改造计划以恢复1968年被哥伦比亚大学破坏的区域为主。1989年实施第一阶段的工作,包括清除石块和垃圾;新增瀑布、池塘、出入口;恢复球场和重新设计球馆并增添立面细节等。1996年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更新多个出入口附近的台阶和园路、新增操场及游憩设施、翻新球场。此项更新改造计划补救了20世纪下半叶晨曦公园遭受的破坏和衰退。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2001复兴计划”,由于地形与植被是奥姆斯特德赋予晨曦公园的两大设计特色,所以复兴计划以维护历史地形和修整植被风貌为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遵循先修复、后更新的总原则,将公园平面划分为三个区块,依次对应三个阶段的分期工作,涉及台阶、挡土墙、眺望台、草坡、园路、雕塑、操场等具体要素的保护与更新。相较更新改造计划,复兴计划涵盖了遗产保护和更新改造两方面内容,其规划导则、工作流程也更加成熟系统,对每个项目都有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规划和实施说明,另外还考虑了对公园周边历史环境的维护,提升公园外围人行道路面和行道树的品质。

四、伯肯海德公园和晨曦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的经验总结

(一)以遗产价值评估作为保护更新的基础

英国《规划政策指导15:规划和历史环境》对遗产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有如下论述:“对某个地区的特殊价值的定义应源自对构成地区特征的元素的评估,以评估结论指导管理政策的制定。”伯肯海德公园、晨曦公园遗产保护的成功便有赖于将遗产价值评估作为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历史公园的构成要素中,原始设计、空间构图、景观风貌往往是其最突出的遗产特征。以晨曦公园为例,公园最初的设计反映了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兴起时的设计潮流:边界之内绿荫环绕、景色优美,与周围人工的城市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奥姆斯特德利用公园的天然坡地,精心规划植被,为公众提供对内俯看公园美景、对外远眺城市景观的功能,其设计布局和景观特色承载了奥姆斯特德对城市与自然的理解。后续管理者通过正确把握晨曦公园的突出遗产价值,对各项公园要素进行遗产评估,以此提出管理和建设规划的要点,在“2001复兴计划”中强调对自然地形和历史植被的保护与保留,以保持平面布局结构为基础,修复公园随时间变迁而流失、衰退的历史特色。伯肯海德公园同样尊重、保留帕克斯顿最初的设计布局(图11),同时又从公园原始设计中敏锐发现了设计师对于建筑体量和高度的控制,即从环绕公园开敞地带的高大乔木顶端仅能看到外环建筑的屋顶。根据这一评估结论,管理规划在强调保护、增强、利用建筑历史价值的同时,特别规定扩建、新建建筑的高度不得高于历史建筑,保证公园天际线美学的价值延续。

此外,伯肯海德公园和晨曦公园还以遗产的眼光看待公园边界之外的物质构成,对栏杆、围墙、人行道、行道树等构成公园周边历史环境进行价值评估,考虑公园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二)采取分级分类的针对性保护更新措施

图11 伯肯海德公园原始平面图

通过对伯肯海德公园和晨曦公园遗产保护管理文件的解读,不难发现管理者将公园遗产保护的工作分为改善和维护两大类,适时而定期的物理改善可以减轻维护工作的负担,延长公园遗产的生命周期。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时,管理者根据公园遗产价值评估结论,对公园要素采取分类分级相结合的保护方式,并注明各保护措施施行的先后顺序。对于以构筑物、建筑物等人文景观为显著风貌特征的伯肯海德公园,管理者根据登录建筑、非登录建筑的重要性分级,对建筑的细部构造、空间格局、风格特征、环境基址等采取不同等级的保护强度。管理者还为建筑使用者制定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指导手册,分类阐述建筑门面、台阶、窗户、烟囱等立面设计更新的规划指导,针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分别给出了优先使用、合理使用、适度使用、禁止使用等规定。晨曦公园以地形、植被等自然景观为显著风貌特征,因而其保护规划优先重视地形加固和植被修复,尤其强调对植被进行高频率的检查与养护。在巩固坡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的稳定状态和塑造手法的不同,分别对坡地上的天然石块或台阶、挡土墙等人工景观进行整修或改善。

(三)强调遗产保护与当代发展的平衡

伯肯海德公园和晨曦公园的管理者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理念,他们对公园的遗产保护和更新改造不仅是改善与恢复公园物质肌理,更是通过各种手段使景观遗产拥有持续的再生能力,重新进入社会服务公众。

伯肯海德公园内大部分建筑至今仍发挥着使用功能,基于不同的使用需求,建筑往往会因为扩建、改造或新增而影响公园历史风貌特征。管理者在尊重公园当代使用价值延续的前提下,要求扩建、改造、新增的建筑注重设计语言与历史环境的融合、注重景观细节的更新与提升,尽量利用历史建筑的材料,或寻找风格、肌理相近的替代品,并且在构造中遵循历史设计的作法,降低对公园历史景观风貌的影响。如果新增建筑出于当代使用需求无法顺从历史建筑的营造手法,可以运用当代设计手法和艺术风格,但是要保证细部构造和建筑整体的建造质量,以新旧肌理的对比(图12)来烘托历史景观的遗产价值。

图12 伯肯海德公园新增板球馆(1993)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由于市民对户外游乐空间的需求大量提高,晨曦公园以保留公园布局、保护历史风貌为前提,多次对运动场地、游憩设施进行更新改造。2014年,管理者结合公众户外运动的趋势和需求变化,公布了“晨曦公园健身地图(Morningside Green Gym Fitness Map and Guide)”⑩,通过结合园内坡地、台阶、长椅等景观要素,为公众规划了三条园内健身路线,提供了12种健身方式。这种更新利用进一步发掘了公园的发展潜力,提高了公园的使用率。

(四)明确的职责界定和高效的分工协作

历史公园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有赖于管理权限的覆盖率、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以及公众参与度。晨曦公园“2001复兴计划”中明确指出各利益机构的明确分工是保证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晨曦公园的管理阶层由纽约市公园与康乐局、晨曦公园管理部门、晨曦公园之友组成,分别代表地方政府、公园规划管理者与公众三方利益。地方政府除了负责实施公园一般的更新维护工作外,还要设立、筹募保护基金,安排保护与更新项目升级的先后顺序,为公园提供宏观层面的保护指导规划。晨曦公园管理部门作为专业的监督和咨询机构,根据政府公布的保护导则,深入开展重点保护对象的工作计划,例如针对晨曦公园植被的维护保养,公园管理部门每日不但要进行园艺管理,每年还要定期监测专项植被并调整保护更新计划。此外,协调、监督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制定相关文案等也属于公园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晨曦公园之友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自发整理公园的史料文件、组织公众活动、宣传官方管理文件、帮助募集保护资金、协助公园管理部门进行维修、养护工作。在管理部门制定保护规划的过程中,晨曦公园之友作为广泛的民意代表也参与会议研讨。伯肯海德公园管理者在2009年的管理规划中也特别提及了伯肯海德公园之友在过去30年中的重要贡献,表示会继续与之保持分工协作。

五、对我国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启示

(一)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存在的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激烈而特殊的社会变革,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带来公园在中国城市的萌芽发展。早期的租界公园往往有着强烈的西方审美特色,主要为外国人服务,风格布局以英国自然式和法国规则式园林为主,引入马车、溜冰、野餐、音乐等娱乐休闲活动。一些城市还短暂出现了中西杂糅的经营性私园以满足国人的游园梦。为自强和宣传民主思想,中国地方政府和富商资本家也开始为公众建造公园。1918年后,许多公园都以“中山公园”命名,既是纪念孙中山,也表达了中国人自主建造现代开放公园的努力。大致从1840年至1949年间建立的这批中国近代公园,蕴含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反映了园林建造与设计思潮的流变。通过对西方园林的吸收和对传统园林的转译,将传统造园文化和近现代公园思想融合,是中国园林从古典园林转向现代园林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近代公园大多位于城市的重要地段,建国后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经过修复、改造先后开放,长期承载了游憩、运动、科普、观赏等使用功能。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使用率的提高带来设施老化、功能转型、空间拥挤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城市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老公园,2000年后更是将公园改造项目视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如上海从2005年起实施老公园改造计划,对包括鲁迅公园、复兴公园、中山公园等近代城市公园进行整体改造或局部修缮;厦门于2008年将中山公园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进行改造建设;天津从2009年起对中山公园、解放北园等近代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工程。这些公园改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设施更新、修缮场地、维护绿化等方面,虽然管理者和设计师都意识到近代公园的历史价值,改造之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保护更新的依据与标准,未能形成系统的工作流程,导致一些规划设计追求表面效果,局限于形态上的更新与替换,有意或无意破坏了原本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载体,造成公园历史特征逐渐弱化甚至消失。

近年来国内学界与公众逐渐认识到近代公园的重要价值,一些学者呼吁用“当代遗产”“活态遗产”等理念对待近代公园的更新改造。但目前在理论层面上仍缺乏严谨系统的遗产价值评估标准和规划导则,在实践层面也还未建构成熟的保护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尤其缺乏公众参与的引入与反馈。总体而言,我国近代公园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紧迫性,应在借鉴欧美较为成熟的公园遗产保护法律体系、规划设计导则、管理运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适应中国国情和城市特征的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的法规、政策、理念、工作流程和策略方法,充分发挥近代公园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效益。

(二)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的思路与策略

为开展我国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工作,首先应建立起全面系统的近代公园数据库,详尽掌握近代公园各个时期的历史信息。通过搜集、梳理历史文献资料和测绘图纸(包括卫星图、地质图、平面图、模型、照片、明信片、印刷品等)进一步复原近代公园的空间特征、梳理造园思想及理论的来源与发展生成过程、明晰公园的现状保存情况。

其次,基于遗产视角进行价值认知与评估,确定遗产价值评定标准。可结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历史文化及城市特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建立近代公园遗产价值的评估体系,从文化、审美、社会、教育等方面挖掘公园遗产价值,准确判断公园的历史风貌特征,确定其价值重要性等级,作为制定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规划设计的依据。

第三,强调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理念。近代公园在保护、修复、更新原有历史风貌时,同样也要考虑当代使用功能的延续,在不破坏公园遗产价值特征的前提下根据当下公众使用需求进行空间改造和功能转换,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设施为公众提供合理的游憩体验。同时要尽量保证更新改造的可逆性、降低改造频率,使景观要素的利用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保持适应性。在每次更新改造之前,详细论证其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

第四,提高保护与更新工作的专业性和公众参与度。在遗产保护的运营与管理实践中,强调跨专业人才的输入,确保公园在可持续性养护、基础设施维修、工程管道设计、资产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都有专业人员负责。可尝试组织与欧美“公园之友”类似的志愿组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公众意见,从前期决策、规划制定到后续维护全面推进公众参与。公园管理机构定期开展公园遗产保护教育活动,让遗产保护的理念深入民心,促进公园实现真正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的工作内容、原则与方法

针对具体的近代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建议以下工作内容与方法:

1. 研究近代公园历史及场地特征

首先搜集整理近代公园历史资料,其次对园内植物、水体、建筑、构筑等景观要素和周围历史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和照片采集,记录设计手法、建造规模、空间构图、结构关系、视线组织、环境质量等信息。通过反复比较、核对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数据,找到恢复、延续近代公园历史风貌的切入点和更新改造的着重点。

2. 分析评估各景观要素、罗列遗产价值清单

在深刻理解公园原始设计理念和历史变迁背景的基础上,首先认知公园最突出的遗产价值,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对其他次要体现遗产价值的景观元素,则可根据建造品质、立面细节、保存状态进行具体的等级划分和项目分类,明确公园历史特征受损、消失的场地范围,同时也不能忽视历史特征不明显但风貌良好的元素。通过对各项景观要素的价值分析和评估,完成一份包括物质肌体和历史意义在内的遗产价值清单。

3. 重点维护植物、地形和整体布局

近代公园主要是由不断代谢演变的植物和整体空间形态所组成的艺术作品,是“活”的遗产,更新改造的标准应以突出历史景观格局、保证重要景观风貌为基本原则。因此首先要明确主导功能或原始功能对于公园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的影响,分析原始设计中由植被界定的空间特征和结构关系。在保持平面布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可根据当代使用需求适当调整,如增加出入口和园路,提高主要功能分区的可达性。对植物风貌的维护更新则包括定期修剪过度生长的植物、关注密林区低层植被的存活率、及时移除外来入侵树种及有害树种。不得随意替换建筑场地上及附近的原生植物,要求建筑更新改造项目提供景观环境分析报告和植被规划方案。若场地现状植物病害严重,考虑到保持树龄相近和风貌完整的要求,可选用能发挥同等造景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植物进行替换。保护、加强公园内的特色地形,定期检查坡地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及时清理碎石,替换、维护受损严重的台阶踏面和挡土墙。延续原有设计的水景特色,维持优化水质效果,维护水体的驳岸形态和护坡材料。

4. 尽可能地保留不同时期有重要功能或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重要历史细节

维护更新时务必做到材料或设计的等效替换,例如可将拆建老旧建筑留下的砖石用以修补广场铺地或步行道。有效管控改造、扩建、新增建筑对公园整体景观风貌的影响,在色彩、材料、体量、高度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的风格匹配,门、窗、屋顶、围墙、栏杆、太阳电池板、微型发电装置等立面装饰或建筑构造必须同时考虑公园历史特色、景观视线、环境风貌等因素。新增建筑虽然无须刻意模仿历史建筑的设计,但是要尊重公园历史景观环境的设计内涵,不能抢夺历史建筑的突出视觉效果。另外建筑或场地周边新增的停车位不能有损历史风貌。

5. 制定分期计划,跟进使用反馈

综合考虑当代使用需求和经济能力,建立一套短期、中期、远期的保护更新计划,细致阐述方案目标、任务步骤、日常管理等内容,注明优先实施的保护更新项目。从计划开始实施起,精准记录每次更新改造的详细过程,保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调整后续计划。组织志愿者建立公众宣传、教育、交流平台,提高后续保护更新工作的公众参与决策力度。

注释:

①工业革命之后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欧美兴起城市公园建造热潮。这些产生于19-20世纪的早期城市公园如今被视为历史公园。

②2015年世界遗产中心公布了最新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③2010年英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指导5:规划和历史环境》以取代《规划政策指导15:规划和历史环境》。

④国民信托是英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公益组织,成立于1895年。1907年英国颁布《国民信托法》对其进行立法保障和发展支持。

⑤英国遗产是1983年根据《国家遗产法》组建的历史环境保护首席顾问及独立的国家管理机构,官方全称为英国历史建筑和古迹管理委员会(The Historic Buildings and Monuments Commission for

England),具有管理遗产、倡导遗产保护的公众宣传和教育、提供遗产保护法律咨询等职能。

⑥Donald Insall Associates是一家由注册建筑师组成、致力于历史建筑保护咨询的设计公司,在英国拥有八家分所。

⑦哈莱姆区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北部的大型社区,分为中哈莱姆区、西哈莱姆区和东哈莱姆区,晨曦公园位于中哈莱姆区。

⑧方案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加出入口及台阶、完善园内各区的连通性、强化西部比东部高的地形特征、移除中部偏南的大型展览馆、南部泻湖被草坪取代。

⑨包括拉斐特和华盛顿纪念雕塑(1900),卡尔·舒茨纪念雕塑(1913),塞格利曼喷泉(1914)等。1909年在园内增建一座椭圆形体育馆的提议因受到公众反对而被取消。

⑩信息详见http://morningsidepark.org/greengymmap.pdf。

⑪晨曦公园之友(Friends of Morningside Park)成立于1981年。协助纽约市公园与康乐局参与维护晨曦公园作为纽约景观地标的历史文化价值,承担公园公共活动组织、公园日常维护等志愿工作。

⑫伯肯海德公园之友(Friends of Birkenhead Park)成立于1976年,协助参与伯肯海德公园保护更新工作,承担日常咨询、导览参观、组织活动、教育宣传等志愿工作。

[1]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ICOMOS).The Florence Charter[Z].1982.

[2]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Planning Policy Guidance 15: Planning and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Z].1990

[3]World Heritage Center.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Z].2015.

[4]Donald Insall Associates LTD. Birkenhead Park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R]. 2009.

[5]Donald Insall Associates LTD. Birkenhead Park Conservation Area Management Plan[R]. 2009.

[6]Donald Insall Associates LTD. Birkenhead Park Conservation Area Management Plan[R]. 2012.

[7]Friends of Morningside Park. Morningside Park Master Plan[R].2001.

[8]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 Morningside Park Report[R].2008.

[9]Cranz, Galen.Changing Roles of Urban Parks from Pleasure Garden to Open Space[J].Landscape,1978:9-18.

[10]Paul H. Gobster. Visions of nature: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in urban park restoratio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1.

[11]吴祥艳,付军.美国历史景观保护理论和实践浅析[J].中国园林,2004(03):69-73.

[12]丹尼尔·纳德切克,杨锐.遗产保护: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J].中国园林,2009,12:19-23.

[13]陆地.走向生活世界的建构-建筑遗产价值观的转变与建筑遗产再生[J].时代建筑,2013(03).

[14]刘曦婷,周向频.近现代历史园林遗产价值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4(04):104-110.

[15]贾俊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之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6]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7]邵甬.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Strategy for Modern Historic Parks: Case Studies of Birkenhead Park in the UK and Morningside Park in the US

Zhou Xiangpin, Wang Qing

As a special type of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modern historic parks in China exist as important structural components in the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The protection of this heritage needs to ensure their authenticity and meanwhile adapt to modern functionalit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 far ahead in this field, of which Birkenhead Park in the UK and Morningside Park in the US are outstanding examples.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Birkenhead Park and Morningside Park not only has protected the value of their heritage, but has also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themselves to adapt to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Birkenhead Park and Morningside Park,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ummarizes its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and renovation strategy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modern historic parks in China.

modern historic parks; heritage protection; renovation; Birkenhead Park; Morningside Park

TU986

10.3969/j.issn.1674-7178.2017.02.013

周向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冶园创景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方向为中外园林历史与理论、中国近代园林遗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王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历史园林保护与更新。

(责任编辑:陈丁力)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近代公共园林空间演变研究”(2014BLS007)。

猜你喜欢
晨曦遗产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红军不怕远征难
遗产怎么分
在公园里玩
地扪晨曦
黎明前的晨曦
千万遗产
一见如故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