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区域发展背景下广州南站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2017-05-10 12:53周可斌
城市观察 2017年2期
关键词:南站圈层枢纽

◎ 周可斌 刘 垚

新一轮区域发展背景下广州南站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 周可斌 刘 垚

“高铁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与战略意义,高铁枢纽及其周边地区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对其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则是高铁枢纽地区开发建设的前提与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广州南站枢纽地区为例,以区域竞合发展的视角,剖析南站地区发展面临的阶段困境,探索基于新一轮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与地区合作升级机遇的背景下,南站地区如何利用高铁枢纽和区位优势,对接不同层面的战略需求来清晰定位其功能,并对产业发展路径与空间布局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区域发展 广州南站 产业定位 空间布局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推进,“高铁经济”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经济形式正逐步兴起,而高铁站点枢纽地区也受到沿线各城市的极大重视,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律,对其开发建设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政府及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实践证明,科学的产业研究会对地区乃至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完善、空间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在当今激烈的区域竞合格局中突破重围,寻找新增长点。

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的广州南站是集高铁、城际轨道、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常规公交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也是武广高铁的终点站与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的起点站。2016年1—9月初,广州南站到发旅客累计8471.7万人次。预计2020年将达到1.3亿人次,年发送旅客增长率20%以上①。

广州南站地区以南站枢纽为核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西部,广佛都市圈地理中心,是广州“南拓”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和节点,用地面积36.16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26.3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37.6万人[1](图1)。南站地区是广州市重点发展平台之一,《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将广州南站地区定位为现代服务业战略性地区[2]。

广州南站地区的规划因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先后经历2004年国际竞赛、2006年分区规划与控规、2011年版的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再到2013年—2016年南站外围地区的城市设计优化及控规调整过会并实施,历时12年。随着广州南站地区的开发推进,吸引了大量的意向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但在“一带一路”战略、广东自贸区、泛珠合作、珠三角全域整合以及新时期广州发展思路调整等新一轮区域发展背景下,有必要响应各个区域层面的客观需求,把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调整及区域发展与合作转型的重大机遇,重新审视原规划,积极探索适合南站地区的规划功能定位、产业发展路径和空间布局模式。

图1 广州南站地区区位与范围示意图

二、广州南站地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广州南站地区发展的阶段特征

相关研究将高铁枢纽功能划分为基本功能(综合交通枢纽)、扩展功能(综合型商业商务中心)和完善功能(城市副中心)[3],一般高铁枢纽地区的成长路径是在原有功能体系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城市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地,随着交通枢纽完善、商业中心培育、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与周边功能的融合发展,从而形成城市的副中心。

当前南站基本处于交通中转功能阶段(图2),到站客流基本去往广州中心城区,尚未成为消费与商务的目的地(图3)。从用地开发情况来看,现状建设用地13.7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38%,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基本处于开发建设初期阶段,已出让的八块地主要是商业金融用地,基本建设完成,处于空置状态。当前产业发展较粗放,现状村庄发展以厂房和住宅为依托的租赁经济,东部与南部发展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村办工业园。

图2 广州南站地区所处阶段示意

图3 广州南站地区客流目的地结构

(二)广州南站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1. 区域主体间利益博弈影响南站战略作用的发挥

由于南站辐射区域大,区域间利益主体多元,南站所连通的广深港、贵广、南广、武广等高铁经济带存在各类新区、高新区、开发区乃至自贸区等功能区,不同利益主体相互间的博弈都将对南站地区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首先,除广州外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在拓展内陆腹地,构建服务泛珠三角服务平台,如佛山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试验区,深圳前海借力自贸区及深港合作优势,搭建推动泛珠区域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其次,泛珠高铁沿线城市的利益协调难度大。尽管泛珠区域存在产业合作的空间,但部分高铁沿线城市担心高铁虹吸效应弱化地区优势,难以形成合力。

2. 多点发力的重点平台影响南站集聚高端要素

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广州重点发展平台除南站地区外,还包括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花地生态城、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以及黄埔临港商务区等地区。在新常态发展形势下,多个战略平台的发展将稀释城市有限的资源与要素投入能力,对南站的集聚作用造成影响;且多数平台定位于高端服务功能,相互间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竞争。

3. 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南站地区未来的功能构成

从高铁枢纽发展阶段可以看出,高铁地区发展并非都能形成高端服务区甚至副中心。高端功能的培育、发展壮大是个长期过程,除了枢纽功能的完善外,如何引导商业发展,集聚活力,并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促成产业升级和商务服务,都是综合型商业商务中心或副中心需面临的问题。该过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周边发展环境改变、上层次发展思路调整或枢纽地位变化都将影响到高铁地区功能的构成。

三、新一轮区域发展机遇下的广州南站地区定位

(一) “一带一路”战略与广东自贸区政策下响应全球城市区域竞争与建设门户枢纽的需求

在经历了全球化与沿海化发展阶段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在于推动对外开放与内部转型相结合。在这种新的陆海多向开放格局下,多扇面开放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主体,而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冲的国际化门户城市——广州,在对外开放、空港、港口等方面将发挥引领作用。当前广州的发展呈现面向湾区与广佛肇腹地的两大扇面,而现有的两大扇面对内关注略显不足,南站地区的建设将为广州进一步打开内陆发展扇面,响应“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竞争(图4)。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广东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广州将依托区域交通优势、对外开放领先地位和“千年商都”良好品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由贸易港和对外交往中心”。南站地区作为广州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紧邻南沙自贸区,通过城际和城市轨道,可快速与区域主要枢纽连接构筑“空、铁、港”一体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有效连接“一带一路”内陆省份与自贸区的枢纽节点,肩负更为广泛和高层次的对外贸易与交往功能(图5)。

图4 广东在“一带一路”的发展示意图

图5 南站地区对外合作示意图

(二)泛珠合作趋势下响应泛珠区域商贸中心打造的需求

随着高铁经济带的兴起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泛珠合作从依托高速公路和普铁转向以高铁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②为核心,突破区域腹地局限,提速一体化。2014年底,随着贵广、南广高铁的建成通车,泛珠三角地区③形成了四小时时空圈。另外,2004年—2016年连续11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也积极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的格局,拓展了区域发展空间。

2015年6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在广州南站地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论坛与洽谈会固定会址和合作园(图6)。同时,各省市驻穗商会拟选址南站地区。一系列实质项目将落户广州南站地区,有利于以高铁为纽带,成为珠三角拓展区域腹地、开展泛珠合作的贸易与交流中心,强化广州对泛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三)珠三角全域整合下响应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需求

根据珠三角全域规划,地区未来将构建泛珠区域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国家枢纽门户。其中,广州南站作为华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是珠三角“四主六辅”对外客运枢纽的重点,形成“434”轨道交通体系,实现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5]。广州南站地区凭借其几何中心的地理区位和高铁、城轨、地铁交汇的交通枢纽地位,可成为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整合枢纽。(图7)

图6 泛珠论坛永久会址与经贸洽谈会会址概念方案鸟瞰

图7 珠三角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

广州南站地区作为珠三角17处新兴战略地区之一④,凭借区位交通优势,能够与珠三角其余战略平台进行快捷联系,为联动差异化发展提供条件。通过分析对比,广州南站地区可以在交通中转、商贸服务、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方面与其余新兴战略地区进行协作,成为珠三角各大战略性平台的功能衔接枢纽和商贸服务平台。(图8)

在珠三角地区全域整合发展的大势中,广佛地区的整合走在前列。广州南站地区紧靠广佛交界,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发展平台,目前正在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和地区配套设施建设,广州南站地区与北滘—陈村地区乃至佛山中心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以交通与服务为纽带可提高地区的吸引力,广州南站地区可成为广佛同城的先行示范区与珠三角城市整合的先锋(图9)。

图8 珠三角17处新兴战略地区分布示意图

图9 广佛地区周边重点战略平台空间分布图

(四)广州发展思路调整背景下响应国家高铁枢纽中心建设及各大战略平台商贸功能升级的需求

在广州构建“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创新空间格局的发展思路下,基于南站的交通优势和高铁效应,广州南站可实现从珠三角到泛珠地区,再到全国的时空圈覆盖,促进要素流通。广州南站地区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及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内外互联互通的战略支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有效组成部分与广州国家高铁枢纽中心。

在广州“陆港海港空港+一江三带+轴线引领”的创新空间格局下,结合总体规划和广州的发展战略要求,广州逐步明确打造“11大战略平台”⑤。作为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广州南站地区是广州“南拓”和“西联”的战略节点,依托独有的交通优势,南站地区与其他功能平台存在明显的错位发展取向,能够在强化对外吸引、完善服务功能等方面为这些战略平台提供升级的契机。

凭借高铁枢纽快捷、高效的优势及高铁经济带的扩散带动,广州南站地区的对外联系、资源整合、腹地扩展、要素集聚等能力突出,能够助力广州其他十大战略平台发展,扩展区域腹地,支撑产业发展,扩大影响范围,促进商贸互动。广州南站地区是“枢纽”中的“枢纽”,将成为引领广州商贸功能升级的动力引擎。(表1)

(五)广州南站地区的发展定位建议

南站地区对于广州以及不同空间层面的战略价值及意义,将进一步明确南站地区发展的具体目标,其中的多个目标是从战略价值层面提出的南站地区对不同需求关注的不同方向。

表1 广州南站地区与其余十大战略发展平台协作关系一览表

1. 泛珠国际化枢纽门户——对接港澳、服务泛珠

南站地区一方面对接自贸区与港澳的商务客流与国际服务,集聚高端商务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高端服务的集聚服务泛珠市场,推动金融、科技与泛珠生产要素的融合。

2. 广佛创新升级的服务平台——支撑广佛产业转型升级

南站地区周边集聚了众多创新要素,例如东部番禺是大学园区、创新孵化、风险投资所在地,西部顺德是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与制造地区,南海是金融服务和大数据发展地区。众多创新与产业要素的汇聚使得广州南站地区具备成为广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重点地区的条件。

3. 新经济下广州转型的示范区——提升对科技、信息、人才的集聚力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传统优势在于对物流与人流的集散优势,尤其是物流方面的组织与服务。面对消费时代以及新经济的发展,广州应当发挥轨道枢纽尤其是南站高等级枢纽的作用,提升新经济下对科技、信息、人才的集聚力,推动创新与消费的提升,促进广州发展模式的转型。

综上分析,积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调整及广东自贸区政策利好的重大机遇,顺应新一轮泛珠区域合作转型提速的要求,在珠三角一体发展和广州核心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广州南站地区的区位交通、资源整合、商贸互动优势,建议广州南站地区的战略定位调整为:泛珠CBD—泛珠区域生产与消费的整合枢纽。

四、广州南站地区产业发展路径思考

(一)泛珠合作枢纽门户的发展路径

1. 路径一:搭建“一带一路”战略及自贸区政策下高端平台,为泛珠地区企业的合作及生产要素整合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及发展相关的商贸服务和总部经济

在“一带一路”及泛珠合作的新形势下,广州南站作为广州对内辐射与对外开放的对接平台,为泛珠地区企业的合作及要素整合提供专业服务(图10)。构建南站专业化服务平台,发展技术、信息服务以及专项金融服务,推动珠三角资本、技术与产业输出。另外,南站地区可以有效对接珠三角三大自贸区平台,有效整合泛珠优势产业,推动泛珠企业“抱团”发展和跨境贸易发展。

2. 路径二:顺应品质消费需求,发展面向泛珠客群的休闲娱乐等品质消费

除产业发展服务之外,南站作为交通枢纽,应充分发挥其客流带动作用,促进消费体验经济的发展。从泛珠客群集聚需求角度上看,依托南站地区的枢纽客流集聚作用,发展面向泛珠客群的休闲康体等消费体验业态,如优质的公共服务、旅游服务及相关的展销和交流活动(表2)。

在泛珠合作枢纽门户的目标导向下,结合产业协作和客群需求角度,南站地区可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商业贸易和休闲体验等产业(表3)。

(二)广佛产业升级平台的发展路径

1. 路径一:与中心差异化,促进商贸、咨询等生产服务业发展

图10 南站双向开放对接模式图

表2 高铁客流类别与带动相关产业对应关系表

随着中心区空间成本导向下的不断外溢,广州南站地区应主动对接珠江新城、天河北地区的商贸物流企业,发挥交通优势,引导商贸物流服务集聚发展,实现对广佛肇及泛珠内陆市场的辐射。在引进商贸企业的同时,应同步发展咨询、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增强生产服务综合能力。

2. 路径二:应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供增量发展空间

南站地区直接服务于民营经济发达且产业转型加速推进的番禺和佛山(顺德区、南海区),原有的镇街园区及村级工业园受限于规模与服务业层次低,难以应对产业升级对高层次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需要专业化、规模化、高层级的服务平台来带动生产要素的整合与技术升级。在广佛产业创新与升级背景下,南站地区作为区域枢纽及重点平台,应当重点发展制造业延伸的高附加值产业与专业服务业(表4)。

表3 泛珠合作枢纽门户目标下南站地区产业发展选择

(三)广州应对新经济创新的重要载体的发展路径

1. 路径一:新经济时代,以人才和技术优势强化科技服务业,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互联网+”触媒发展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南站所处周边地区是“互联网+制造”融合的发展区。这些地区的产业创新与互联网的融合,逐步催生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南站地区应当利用信息流枢纽平台优势,发展成为“互联网+制造”的技术与服务中心,推动“互联网+制造”下的科技服务的发展(图11)。

表4 广佛产业升级平台目标下的产业选择

广州当前致力于创新链的完善,对资金、人才和平台需求日益凸显。南站作为重要的客流枢纽,也是信息交流、知识交往的汇聚平台,在科技服务业主要细分业态中,技术转移、科技咨询、市场推广直接面向市场需求及交易,广州南站服务于广阔的泛珠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表5)。

2. 路径二:联动周边创新发展要素,吸引成长期高科技创新企业落户

广州创新型企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带动了总部经济的发展。未来随着股市注册制的实施,融资渠道进一步开放,广州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环境更为有利。广州南站地区东临大学城,西连顺德电子信息基地,科技资源区位优势显著,若积极降低地价成本(例如将商务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推动科创型企业总部落户,将有助于推动南站地区产业成长。因此,在创新发展策略下,建议南站地区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以及“互联网+制造”服务等产业(表6)。

五、广州南站地区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一)“三圈层”发展模式理论

“圈层”理论由Schutz(1998)、Pol(2002)等人结合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开发的案例研究提出。该理论将高铁站点的影响区域划分三个层次:核心区(第一圈层)、影响区(第二圈层)、外围影响区(第三圈层)(表7)。

第一圈层为核心区,距高铁站场5—10分钟,是与高速铁路站场关联程度最强的区域,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站场等综合交通设施以及大型商业、酒店、商务办公、金融、会展、娱乐业等服务业。

第二圈层是对第一圈层各种功能的拓展和补充,距离高铁站场10~15分钟,区域内功能与高铁站区关联程度相对减弱,主要集聚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物流业及其他商务办公用地,并从为旅客服务为主转向兼顾城市居民。

第三圈层为高铁外围影响区,区域会由于高铁的运营引起相应功能的变化,但整体影响不明显。区域内各项功能组织与高铁及站场关联度进一步减弱,主要由城市发展目标或分区定位等综合因素确定,开发强度取决于地块及开发内容。

表5 科技服务业具体业态发展选择

表6 广州应对新经济创新的重要载体目标下的产业选择

(二)广州南站地区圈层划分

根据上述高铁站圈层规律布局研究,同时结合南站地区自身的特征规律,对南站地区的圈层进行划分(图12)。

第一圈层(核心功能区)——参考其他枢纽地区和中心区核心功能的规模,结合前文提到南站圈层结构将向城市中心区倾斜,建议在南站枢纽东侧,结合路网布局情况划定核心功能区,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扣除高铁站点用地,其他占地约为1.5平方公里)。其内部主体以商务功能为主,同时混合商业服务或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

第二圈层(核心功能影响区)——借鉴圈层理论以及参考新宿的功能布局,考虑南站地区的现有开发建设情况,建议南站地区的第二圈层范围为目前控规的核心区范围,面积为4.5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商业贸易、休闲体验功能。

第三圈层(外围影响圈层)——该圈层地区会由于高铁的运营引起相应功能的变化,但整体影响不明显,按照步行30分钟的范围测算,划定南站地区的外围影响圈层,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主要布局休闲体验、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服务等功能。

圈层外的其他地区——这部分地区(北部石壁、南部沙湾等地区)与南站枢纽的关系微弱,其功能发展重点考虑周边地区功能发展的实际需要。

表7 发展区域与高速铁路站点可达性的相互关系表

图12 南站地区圈层划分示意图

(三)广州南站地区产业空间布局

1. 产业布局策略

(1)圈层布局结构

结合南站地区圈层划分,引导不同功能的合理布局,促进产业功能与土地价值最优化。

(2)簇群式发展

南站地区规划尺度大于一般枢纽经济范围,不只是枢纽核心区,其发展将形成不同的功能板块,还包括周边的其他功能组团,整体形成簇群式发展格局。

(3)适度功能混合

在保障各片区主导产业导向要求的情况下,开发单元鼓励采用功能混合、集约立体的用地使用方式(图13)。每个开发单元应合理安排办公、商业、居住、公共管理等多种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公共生活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4)产业单元模式

采用以15分钟步行易达、国际产业社区为特色的单元开发模式,鼓励集中成片开发,促进产业集聚,营造都市生活环境。

(5)宜居绿色,“三生”融合

将公共服务功能与开敞空间结合,加强水廊道和滨水地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提高其可达性。以高速公路、景观道、林荫道、水系作为“绿廊蓝脉”,将各类绿地“斑块”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系统。其他产业功能在公共空间系统的基础上布局并配套相关居住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图14)。

(6)区域联动发展

全面对接广佛同城发展格局,优先加快与番禺北部地区的功能联系,推动汉溪大道发展轴建设,对接万博商务区、长隆休闲区,发展商业、休闲及商务服务功能;其次加快与市桥中心区的联系,集聚服务要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另外,加快高端服务功能的向西拓展,联动佛山地区(图15)。

图13 功能混合开发示意图

图14 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示意图

图15 广州南站地区与周边功能协调分析

2. 片区产业布局指引

结合南站地区控规的功能片区划分,进一步明确各片区产业发展方向(图16):

(1)枢纽核心区——商务商贸区

该片区是高铁经济核心影响区,未来重点发展与站场高度关联的功能,契合不同人群需求,建设中央活力区,包括会议会展、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金融等商务服务以及部分餐饮、酒店、商业配套。

(2)东部发展区——休闲服务区

片区现状主要为空地和农田,处在与番禺联系的主轴上,对接市桥中心区、万博商圈、长隆度假区。未来结合泛珠人群需求,依托规划医院、专业足球场及其他公共设施服务项目,重点发展健康理疗、购物休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

(3)屏山发展区——创新示范区

片区现状为工业区,区内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应当强调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园区,鼓励创意研发、孵化以及“互联网+制造”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4)预留发展区——泛珠合作区

片区现状为农田以及村庄,生态本底较好,未来作为泛珠产业合作重点发展空间以及广佛产业协作重点空间,对接泛珠产业服务和广佛中小企业升级需求,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科技创新等相关专业服务。

(5)石壁发展区——会展物流区

该片区与南站联系较弱,不处于南站圈层影响范围内,且有一半用地属于村留用地,未来发展重点结合周边功能发展诉求,鼓励发展会展商贸和物流服务。

(6)沙湾发展区——生态旅游区

该片区与南站联系弱,不处于南站圈层影响范围内,现状为村庄、基本农田以及村级工业园。未来发展重点结合大夫山旅游和沙湾文化旅游,鼓励乡村休闲发展,远期可结合周边山水资源,建设区域休疗养服务中心。

图16 广州南站地区分区发展指引

六、结语与展望

从广州南站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区域新的发展逻辑角度出发, 通过研究高铁经济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南站地区在区域及广州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该地区的发展定位可调整为“泛珠国际化枢纽门户、广佛产业升级平台、广州应对新经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该定位的导向下,建议南站地区产业发展路径应响应区域发展的需求关注“一带一路”与广东自贸区的高端服务功能、关注应对泛珠客群的消费体验经济的发展、关注应对广佛产业升级带来的总部经济与关注新经济创新驱动下的新业态和相关的科技服务。在空间布局上建议结合圈层布局、簇群发展、功能混合、单元开发、区域联动的思路引导各片区产业发展。

广州南站地区产业的发展面临区域与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开发建设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体制机制保障。然而,当前南站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无论是运作机制以及政策优惠方面都难以支撑南站的战略地位。因此,对南站地区开发建设的运作机制与实施保障研究尤为重要,也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注释:

①数据来源自广州南站地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的2016年广州南站地区客流情况一览表。

②珠江—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横贯广东、广西,上联云南、贵州,下通香港、澳门,是扩大西南、中南地区对外开放,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2014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形成“一轴、两核、四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江海联动、陆海互动,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合作。

③泛珠三角地区:泛珠三角(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概念即知名的“9+2”经济地区概念,2003年7月在国内正式提出。泛珠江三角地区包含了中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的九个省份及两个特别行政区(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江三角地区覆盖了中国1/5的国土面积和占1/3的人口。

④珠三角17处新兴战略地区:按照具备“高端职能”“综合枢纽”“多方合作”“转型创新”四大核心功能选择出作为未来推动珠三角全域发展的支点,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沿海、环珠江口湾区内或空港枢纽、轨道交通枢纽周边。其中,广州4处,佛山2处,肇庆1处,深圳3处,东莞2处,惠州1处,珠海2处,中山1处,江门1处。

⑤广州市11大战略平台:包括广州南站地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白云区综合服务功能区、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花地生态城、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空港经济区以及广州国际创新城。

[1]广州市番禺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优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R].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市番禺城市规划设计院.2016.

[2]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R].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16.

[3]李松涛.高铁客运站站区空间形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泛珠论坛永久会址与经贸洽谈会会址概念方案[R].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6.

[5]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R].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2015.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New Round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Zhou Kebin, Liu Ya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ed railway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ill also become a new engine FOR urban development.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 the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rea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premise and success of it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Guang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ooperation-competi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eriodical difficulties it has faced, explores on how this Area combine the high speed rail with its location advantages, connect strategic demand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make clear its functional pos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new round of national openingup strategy and the opportunity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h, layou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 new round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Guang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 industrial orient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TU981

10.3969/j.issn.1674-7178.2017.02.008

周可斌,城市规划工程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三角城市群规划方法技术研究所主要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开发控制。刘垚,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城市形态研究。

(责任编辑:陈丁力)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区域治理视角下的环珠江口湾区城市群空间演进及其发展模式研究”(2016ZA01)。

猜你喜欢
南站圈层枢纽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枢纽的力量
B站冲破圈层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孝南站SFM编码电路设计缺陷分析处理及建议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神池南站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北京南站行车公寓给排水环保节能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