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7-05-10 11:45李晶周志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习作中学教学活动

李晶+周志慧

长期以来,我们中学作文教学工作的“慢、差、费”已经基本成为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的共识。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样的现状做了很多的探究和努力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其中有些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打算从新课标的中学生作文能力要求、作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如何教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看法。

一、中学作文教学对达标学生的能力要求

中学作文教学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七年级学生我们要求“言之有情”,文体通常以记叙文为主,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记叙一件事、描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细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并不是指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儿才能迸发出真实的情感。当前我们普遍的教育模式依旧是课堂教学,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坐在教室学习甚至有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这时,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写自己真实的事情就会导致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也就是没有素材没有内容。长此以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害怕写作,谈“文”色变。所以教师应该在辅导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善于把普通平常的“别人”的生活“据为己有”,使它成为自己写作的灵感、源头、材料。八年级学生我们要求“言之有理”。文体也就相应的以议论文为主,对一种现象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能够进行阐述论证,也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以及生活的思考,想的多了、思考多了,有些深刻的东西沉淀下来也便成了思想。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应要求学生的作文要“言之有味、言之有法”。“味”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对作文的语言词句进行锤炼加工使之更有韵味。“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表现手法,作文行文当中采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运用得是否恰当以及文章呈现出来的效果怎样等。这些就是对九年级毕业生作文水平评判的标准之一,我们老师应该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服务学生。

当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审题能力,虽然我们理想化的作文教学是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但是在考试的大前提下,我们还是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即要求学生写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这一能力特别重要,这也就是许多同学在考试后都会问老师自己的作文是否是跑题的原因。然后就是立意能力,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通常这一能力的高低也是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文章立意高、包含大我,通常会赢得老师的好感。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作文语言的运用通常也就是所说的“言之有法”,对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最后是篇章结构,作文采用什么样的框架结构通常也是有所讲究而不是任意为之。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也不能把这一方面给忽略掉。

二、中学作文教学内容

中学作文教学流派有好多,其中有以“模仿”为主的流派,有强调“训练”的流派,有重视“过程”的流派等等。当然,写作本身应该算是一种创作活动,本身也就不存在说应该遵循哪一种模式。所以中学作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长久以来,大概也没有哪一个老师可以具体给出。大多数老师会根据课本单元教材内容来安排每周的作文写作内容,也有老师会从试卷中选出优秀的作文题当做作文教学内容等等。其实,老师这样来选择作文教学内容也无可厚非,毕竟那么多的教学任务需要老师完成而同时老师的精力又是有限的。但真正这样来选择习作内容老师确实也有点儿被动。教学服务学生,每一项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理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是高质量的服务。

王荣生教授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有提过作文教学的内容以及作文教学的序列问题。他认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次序不在于老师给学生布置安排,而应该从学生本身去寻找,在于学生遇到的难题,从学生遇见的难题来安排习作的顺序。王荣生教授就是强调了学情的重要性。老师通过一节课的作文训练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然后这样的困难和问题便再成为下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改变提高。这样的作文教学就好像在补补丁,漏洞会越补越小。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至于那么被动,能够获得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又保留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逐渐弥补学生写作这一方面的漏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教学过程往往又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这样的教学内容基本开展不下去。比如:大班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教学任务重,教师精力不足等等。所以我们一线的伟大老师应该尽量克服困难,优化选题,使学生的共同问题能够暴露出来,然后有耐心地引导学生写作。终究咱们是为了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三、中学作文教学方法

孔圣人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境界就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把一件事情当成乐趣去做自然在过程当中他们是快乐的,那么最终这件事儿做的肯定也不会太差。自然,学生把习作当成一种乐趣也就不用担心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了。有一项关于中学生最不喜欢上哪节课的调查表明,有很多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上作文课前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一种乐趣,可以在习作中释放自己,让学生敢写、想写。有一位老师曾说过他的学生写出过“他高兴得像刚下了蛋的母鸡”这样的比喻句来形容同学,虽然在行文中不是太恰当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给他多点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多下笔写。巴金老人曾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写得多了,后面的审题、立意、布局以及怎样锤炼再慢慢引导,相信这样学生也会更多的接受而不会排斥作文教学。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学生把写作手法学得多么优秀,平时不注重积累素材,到真正写作时也会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处境。这也就是有时候讲作文指导课时,老师在上面讲应该怎么写讲得激情飞扬,下面学生也听得心情澎湃、想要跃跃欲试的时候拿起笔还是不知道如何下笔的现状。为了避免这样的现状,学生理应多多读书,然后学会慢慢积累素材,为自己的文章提供充足的材料。

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夫文凭理推事,准情抒写,心之所至,即文之结构矣。果理真而情切,直捷写来,宁有弗当。”如果学生学会了思考,那么写作也就不是什么难的事,心里自然会有许多观点想要表达,就会自动把作文写作当成一种日常习惯性的行为,成为一种“日记”或是“随笔”的形式。这样的话也就不用愁文章没有“法”了。但是通常咱们想要教会学生思考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老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阅读与学生学习阶段相适应的经典小说,然后同学之间分组讨论、每个人写下自己的感想与见解或者对原著进行改编等等。我们相信只要长时间坚持与练习,学生一定会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总之,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中学作文教学也不例外。老师不仅要精心专研新课标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真正需求。并且学会思考,养成写作是一种日常习惯性行为的习惯。如此,咱们的教学活动才能对症下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1]秦雪.中学作文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0,(38).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谢建军.中学作文教学的求诚之路[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4]高庆.中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李晶 周志慧 南通大学文学院 226001)

猜你喜欢
习作中学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在多解中学创新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