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曾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写作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1]由此可知,在作文中要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够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本文将以初中记叙文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教好记叙文、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一、文体难辨
在记叙文教学中,需要明确的第一个问题是记叙文的定义。对于记叙文的定义众说纷纭,但都大同小异。《中学各类作文评价指引》是这样定义的:“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2]
从广义上来说,记叙文包括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它必备的六个要素。记叙文的记叙次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在表达方式上,记叙文一般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说明、议论和抒情。通常来说,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也称为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借代、引用、反问、设问、反语、对比。根据文章记叙对象的不同,一般将记叙文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三类。梁启超先生从动静角度将记述之文分为两类,一类是记静态之文、一类是记动态之文,动态之文又分为写人和记事。这种分类方法为现代记叙文的广义分类奠定了基础。
明确记叙文的定义,对记叙文作文的教学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知道记叙文教学具体教什么,学生知道记叙文写作写什么。至于教师如何教记叙文写作、学生如何写记叙文,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初中记叙文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写作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3]
二、目的不清
初中記叙文作文教学,需要明确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生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生活写作:来自叶老〈文心〉的启示》里明确指出:“‘为生活写,‘为生活的需要写、‘为生活的改进、‘生活的自我实现写。”[4]写作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种生活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好这门技能。“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5]记叙文作文教学理应将生活写作作为教学的宗旨,而不是为了应试。
应试只是短暂的记叙文教学之义,长远的记叙文教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是为学生能够写出生活的所思所感服务的。既不能一味地重视应试抛弃生活,也不能一味地只重生活不重应试,记叙文作文教学在做到为生活写作后,应试需求的满足也就水到渠成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记叙文作文教学中,源源不断的活水便是生活,这生活更是学生的生活。教师在第一节作文课上就要给学生树立生活写作观。只有当师生双方都树立这一观念,一直围绕记叙文作文假大空的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语文教师是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引导者,学生的生活更是他们记叙文写作潜移默化的感染者。
三、过程混乱
初中记叙文作文教学,需要明确的第三个问题是:教学生怎样写,即教学作文的过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记叙文写作的方方面面。
记叙文作文教学过程需要教师预设,对记叙文教学内容的提前预设,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而来。这里就对教师提出一个基本的要求,做好记叙文教学的预设工作,明确今天教学的是写人还是记事或者写景状物,再对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着重教学,可以选取这个方面的其中一两点作为上课的重点。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例,选取人物的外貌描写为重点讲授的一面,再选取外貌描写中的容貌、衣着作为主要描述的点。这样既避免了记叙文教学中的面面俱到的错误教学方法,也避免了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记叙文的教学过程更离不开课堂的生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告诉教师注重生成,注重选择学生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固守预设的记叙文作文教学方法。记叙文作文教学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师生的互动往往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对记叙文教学的过程的探讨,本文将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批改、讲评六大点来思考。
“审题,就是对命题的意义与要求做仔细周密的检查,分析、弄清命题者的主要意图与基本要求的活动。”[6]初中记叙文作文的命题一般分为命题、半命题、话题三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记叙文中的命题作文日趋减少,命题的记叙文有利于学生审题,也不用学生对题目冥思苦想,但命题的记叙文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命题陈旧刻板、限制性太大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记叙文的命题时候要慎重,要让学生感兴趣、乐意写、写的好,而不是照抄陈年旧题,我的老师、我的某某人等题目。对于半命题记叙文而言,首先教师应该教学生补齐作文的题目,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写,并根据这个方面来写。例如初中经典的半命题记叙文题目:令人难忘的……,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半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实际填写写作的主题内容。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有一个共同点,是给学生一定的限制,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是这个道理,刚开始学习写记叙文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限制,帮助学生确立写作的主题。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对学生限制太多,这个时候在记叙文教学中就要把握好命题的度,既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表,也让学生有章可循,不至于跑题。
话题作文,成为近年来记叙文写作中最受欢迎的命题方式。话题作文相比命题、半命题更加自由,更加灵活。教师在教授话题记叙文时,应该教授学生怎样分析话题,话题在灵活的同时,也常常使学生审题不清,写出的记叙文自然就跑偏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进行话题的分析,师生共同分析话题,在交流互动中做到熟能生巧。不管是命题、半命题、话题,记叙文教学中首先要进行审题工作,之前有一种误区:写作文要争分夺秒,审题的时间是绝不能分秒必争的,反而需要保障审题的时间,只有做到正确的审题,记叙文的写作才不会问不答题。
选材,一直是记叙文作文教学的重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记叙文的素材是以“挤牙膏”的方式,还是“自来水”的方式,完全取决于学生平日里素材的积累。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对记叙文素材的收集与积累。除了生活中的经历是学生素材的宝贵源泉,阅读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素材来源。潘欣和先生曾在《语文:我写故我在》中提出一个观点: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在整个读、思、写的过程中,都要贯穿着“写作”这个目的意识,在目的意识的不断强化中使学生养成“写”的习惯,使阅读思维与写作思维交织在一起,落实在“写”上。”[7]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的观点,提出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也体现出素材从阅读中来这一内在观点。“在核心素养视野下作文教学更应该根植于阅读,在生活的基础上,以阅读来提升写作知识的认知程度、写作的思维水平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等,从阅读中发现写作的智慧、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从阅读中领悟语言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写作素养。”[8]这里便对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怎样丰富学生记叙文的素材库成为了很多老师苦恼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就落实在了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上。一是从何处收集素材,主要分为两点。第一点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小事都可能成为记叙文的素材来源,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适时对突发的教育类事件进行班级讨论,在互动中加深学生对事件的记忆程度。第二点是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目,从课外读物中积累。可以采取篇章阅读、整本阅读的方式,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进贾府》就可以作为记叙文教学的篇章阅读资料,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可采取座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提出这一篇记叙的事件,以及在黛玉进贾府的事件中,不同人物的刻画,引导学生学习一两种人物刻画的方式。《老人与海》作为著名的短篇小说,可以作为整本阅读的资料,捕鱼的故事分时间来记叙,层层推进,人物的描写与环境的描写,随着时间的推进都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学生重点学习记叙的顺序、环境的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描写。只有当阅读与讲解学习相结合,才能让学生记叙文从素材中来,到作文中去,这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的过程,而是学生内化学习应用的过程。二是积累的方法,积累个人有个人的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的素材积累才会长久。在这里提供两种素材积累的方法,素材本,准备一个素材本,随手将素材记录下来,无论是生活体验还是具体事例,有价值便把它记录下来;生活日记,之前有很多关于初中生的日记存废问题,废弃的呼声远远大于存在的呼声,这里提的生活日记是宽泛意义上的,不需要学生每天记录,成为机械的作业,而是要学生选择一些鲜活的东西进行记录,例如记一些人物的神态、形象、动作。
立意与谋篇布局是联系比较紧密的环节。立意是谋篇布局的前提,谋篇布局是立意的输出。“立意,指通过对题目语言形式的分析和思考,深入地、准确地斟酌题目的旨意,以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9]在记叙文作文教学中,立意往往是被忽略的地方。在写好一篇记叙文上,立意却是不可或缺。语文教师在记叙文立意的指导上,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写真事抒真情,切忌深挖主题、胡编乱造。记叙文的立意绝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要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选取一两点来立意,这样写出来的记叙文才会更真实更出彩。立意完成后就到了见真功夫的时候,谋篇布局。
初中记叙文教学改革中,谋篇布局承担了太多无名的炮火,同一化、空洞化、套路化的批评纷至沓来。语文教师在记叙文教学中是不是要轻视谋篇布局,显然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措施。一些记叙文的知识,是教师无法绕过的大山。叙事类记叙文要向学生讲明讲透叙述要素、事与人、叙述的顺序、线索等知识;写人类记叙文,则要讲清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例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还要讲清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长短处;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几点尤为重要。写景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动静互衬(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观察的位置(定点定景、移步换景、定景换点等),視角的转化(俯瞰视角、明暗视角、虚实变化等),学生要一一掌握。这些即是记叙文写作的具体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步步接近、点面结合,不能贪多,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记叙的方法。当这些方法熟悉掌握后,学生才能选择适合自己、适合文章的方法,才能够灵活应用,才不会千篇一律。只有经过教师对记叙文的逐步教学,学生写出的记叙文才能避免四不像的尴尬境地。
记叙文的批改和讲评,是学生作文形成后的后续环节。批改、讲评是之前环节的继续和深入,是对学生针对性指导,提高记叙文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记叙文的批改工作之前是由教师一人完成的,但在新课改的今天,在教师的批改下也提倡学生自己改自己的文章、学生交流互动改作文。在这里需要赘述的是,教师的批改是必须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语文教师的视角、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批分为眉批和总批,改是帮助学生改正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教师的批改不仅仅是打一个简单的分数,那样的打分称不上批改,真正的批改是找出学生记叙文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面。接着谈谈学生自改和互改,现在记叙文教学批改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以学生为主的修改方式带来的形式修改,所谓的形式修改就是完全走个过场,时间也不少花,却收效甚微。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语文老师不能完全放手,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通常采用“先收后放”的批改方式,先教授学生怎样批改文章,再给予学生批改的空间。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记叙文作为学生自改和互改的文章,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特征鲜明的记叙文训练文章;其次,语文教师要教授学生作文批改的方法和常用作品批改的符号,最后在作文的批改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采取巡视的方式,帮助解决学生在批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记叙文作文的讲评,是记叙文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上课环节。通过讲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记叙文中的得失、进步的方向。记叙文的讲评方式,一般分为综合讲评、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交流讲评。综合讲评,是以教师综述为主,先对全班学生记叙文写作情况进行全面地综合和总结,指出共性的普遍性的优点和问题;专题讲评,就是根据记叙文作文计划与要求,例如学生写人记叙文中普遍出现的一两个主要问题:人物缺乏特点、心理描写不足。围绕这两点来讲评,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典型讲评,可以选择本次写人记叙文中的几篇学生佳作进行全班共同鉴赏;对比讲评,教师可以作一篇写人记叙文的下水文与学生的佳作进行对比,明确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交流讲评,一般采用课堂讨论的交流方式,可在多媒体上放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语文教师,绝不是记叙文课堂讲评的霸主,更不能一讲到底,忘情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寻找不足,让学生主动地改进,不失为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正确讲评方法。语文教师记叙文的讲评要注意几点:“讲评要有充分准备、讲评要有重点、讲评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分为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有启发性、注意效果。”[10]
初中记叙文作文教学问题不容小觑,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这里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展开,从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写作的目的到记叙文写作的过程,层层推进,不断思考,力图找寻初中记叙文作文教学的重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小蓬,曾湖仙.中学各类作文评价指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6][9]徐林祥,张中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家伦,何文胜.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5]夏丏尊,叶圣陶.文心[A].叶至善等,叶圣陶集,第十三卷[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7]潘新和.语文:我写故我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
[8]张长亮,汪溪.核心素养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1).
[10]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陈鸿凯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