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让课堂导语有声有色

2017-05-10 10:22安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苏武柳永首词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精彩与否,关乎课堂教学的成败荣辱。如何导入才能先声夺人,笔者认为借助古典诗词、成语、古文、史传故事等传统文化,或许会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古典诗词让导语诗意盎然

诗词是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用古典诗词来包装导入语,会让课堂诗意盎然,美不胜收。如笔者设计的《荷塘月色》的导入语:“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这是汉乐府笔下的荷。“绿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萍,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这是李白笔下的荷。“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是北宋周邦彦笔下的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南宋杨万里笔下的荷。1927年朱自清写了一篇咏荷的散文,那么朱自清笔下的荷又有一番怎样的风姿和韵致呢?今天我们就来奇文共欣赏,一睹《荷塘月色》的芳容。古代咏荷名句,馨香满口,朱自清笔下的荷有如此之美吗?让学生悬念陡升,吊起一看究竟的学习胃口。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导语设计:就是那个“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人,就是那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人,就是那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人。因有人检举,说他写诗诽谤皇帝,讥讽新政,于是锒铛入狱,在监狱里折磨了136天后,1079年12月26日被一群小人一脚踹到了黄州。风吹雨打算什么,造谣中伤算什么,他仰天长啸,双脚踏进山水声动了整个北宋;他旷达盈怀,绣口一吐就是一首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诗词名句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双剑璧合,别开生面,新人耳目。

二、古文名句让导语厚重典雅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根脉,借用古文中的名言警句来包装导入语,会让课堂厚重典雅,雍容丰盈。对于提升课堂文化品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奠定学生人文精神底子,大有裨益。如笔者设计的《寡人之于国也》的导入语: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说“独乐乐,不如与民乐乐”;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再一次领略孟子的仁爱情怀。用孟子名句引出课题,自然妥贴,且和课文内容心心相印,相得益彰。再如《故都的秋》的导入语设计:王勃眼中的秋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欧阳修眼中的秋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气色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那么民国才子郁达夫眼中的秋,又有一种何样的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故都的秋》。借《滕王阁序》《秋声赋》之石,来攻《故都的秋》之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三、成语让导语凝练明快

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借成语来包装导入语,会让课堂凝练简约,干净明快。如《苏武传》的导入语设计:面对屠刀,他视死如归;面对劝降,他正气凛然;面对折磨,他坚贞不屈;面對绝境,他卧雪吞毡。鸿雁传书,风雪孤忠,历尽艰辛,白发丹心,终迎来执节荣归。他是谁?今天让我们走进苏武,一睹英雄的风采。视死如归等9个成语,既概括了苏武的光辉事迹,又字字珠玑,言简意赅,让学生立刻对英雄心生崇拜,急想一睹苏武事迹为快。

四、史传故事让导语引人入胜

历史故事、古典小说、文人笔记,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用来包装导入语,可使课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如《望海潮》的导入语设计:科举考试落榜后,柳永人生在世不称意,断肠人流浪天涯。话说这一天来到人间天堂杭州,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而柳永只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写了一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词。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唱了这首词,孙何听得如痴如醉,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永,孙何一听立刻接见柳永。想知道这首词叫什么名字吗?今天我坦白告诉你们,她的名字叫《望海潮》。此段故事出自文人笔记小说《鹤林玉露》,以之作导语,别开生面,妙趣横生,逗得学生急不可耐,浮想联翩。

课堂导入语是一门艺术,如何使导入语知识性、趣味性并具,思想性、艺术性兼备,借助传统文化来点铁成金,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以上四种方法是笔者多年呕心沥血所得,付之实践,效果明显。当然导入语设计,没有定法成格,要旨在于高效实用。为了让学生学语文不亦说乎,从导入语设计开始,我上下求索着。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CJYC16013105)研究成果。

(安健 河南省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 477200)

猜你喜欢
苏武柳永首词
苏武庙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苏武传》说课稿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