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隐形德育因素的挖掘与渗透例谈

2017-05-10 10:21何立根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墨子德育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落实学科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又要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的德育内容是显性的,只需我们因势利导,即可水到渠成;但有些文章的德育因素是隐含在文中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在此,本人以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挖掘隐形德育因素,有效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作者深情回忆了自己在物质贫乏的童年时期读过的第一本书的经历。文章对父子之情的怀念和同学之情的珍视这些内容是显性的,但我们不应该就此止步,而应作进一步的挖掘。我们还应该顺势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的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教科书,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懂得感恩,努力成人成才!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读了书的“我”和没条件读书的乔元贞的日后的不同人生境遇中,具体深刻地感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励志和感恩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这不能靠灌输,而应是“渗透”。在教学中,我们就是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文促悟,有感而发,这比平时空洞的说教有更强的说服力!

杨绛女士的《老王》一文,提倡人道主义精神,教育我们要懂得关心弱势群体。但笔者在讲授本课时,有学生提到了这几年社会上扶倒地老人被讹、帮一些“可怜人”被骗的现象。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我们正好可以借此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明确认识这种现象的个别性和偶然性。然后教师再结合社会上特别是我们身边的那些助人为乐而受到大家一致“点赞”的事例,更可以联系“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使学生明白:世上好人多,好人有好报;扶弱助困才是社会的主流现象,也始终是我们大力褒扬的社会风气。立足教材,关注社会热点,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发挥正确引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从而达到明是非,扬正气,助力正能量的目的。

都德的《最后一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本文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不光要通过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感知,文章内容也值得我们挖掘和深思。文中写到:“他(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句话是韩麦尔先生对自己祖国语言的赞美,表达了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针对这句话,我们要顺势讲讲汉语的美——结构美、形式美、音韵美、寓意美……提高学生对汉语之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这就将德育水乳交融地渗透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

《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年级时“我”有赖床不起的毛病,一个下雨的早晨,索性赖在床上不想去学校了。爸爸抄起鸡毛掸子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腿上是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但“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现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被父母痛打经历的已是寥寥无几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连父母的几句批评都承受不了,他们会顶撞、撒泼、耍赖,甚至出走。针对这种情况,此时正是我们结合这个情节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要借此使学生懂得:父母恩情深似海!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有时可能未必完全正确,但我们一定要理解隐藏在“鞭痕”之后的深深的爱。文中的英子正是因为懂得了父亲的一片苦心,理解了严厉中所包含的父爱,使她痛改前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父爱!在大力提倡民主平等的新型父子关系的今天,即使我们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什么想法,也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及时和他们沟通,决不能心怀怨气,也决不能意气用事,甚至有过激的想法或做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只有针对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认同,才能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公输》一文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但我们不能仅止于此。这篇课文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墨子能成功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维护和平正义,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墨子高超的说服技巧,更重要的是依靠了强大的实力。由此联系现实,我们要引导学生使之懂得: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使我们虽有正义的立场,但仍不能阻止侵略者的铁蹄对国土的践踏;今天,正是因为有了祖国的强大,那些不怀好意的觊觎者才能望而却步。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增强经济和国防实力,才能真正阻止侵略,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强大的实力才是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实后盾!这些内容,基于文本,源于文本,由文本自然生发,生动具体,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这既体现了现实特征,反映了时代精神,也给文言文教学注入了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是掘地及泉而泉自涌,切忌牵强附会,要避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方法必须注重熏陶感染,注重潜移默化,要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濡养心灵,在润物无声中达到培德修身的目的。

(何立根 甘肅武威第十九中学 733000)

猜你喜欢
墨子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