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霞+雷绪山
摘 要:当今家庭、学校、社会往往都重视智育,轻视德育,许多学生成绩优秀,但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极差。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几个层面分析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及危害,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如何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学优生;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4B-0005-02
在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当今社会,越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往往越不能正确应对,以致自暴自弃甚至酿成悲剧。因此,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教他们长知识、长才干、长能力,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应对挫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就是挫折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学优生对待挫折的表现
学优生一直是教师、家长、社会关注的对象,人们都将焦点集中在关注他们的“优”上,而这个“优”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的优秀。 因此,学优生的身体和心理成长往往被忽视。
(一)夸大挫折
小乔学习成绩优秀,因一点小错误,老师很含蓄地批评了她,一向心高气傲的她卻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跟老师闹起了矛盾,并拒绝跟老师谈心。小乔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极强,事事要求完美,强烈维护自己,不希望别人指责自己,即使一点小错也不能接受,如果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哪怕是家长或者是老师也要“据理力争”,找回自己的面子,这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的典型表现。这种孩子把挫折看得太重,抗挫折能力极差,一点小挫折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推卸责任
小智因朋友的一句玩笑话,而大动肝火,大骂朋友的同时,还将朋友的书全扔到地上。事后,老师询问原因,他说是朋友先惹他。这类孩子遇到问题时,不会从自身找原因,总是推卸责任,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与自己无关,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即使真有错也是别人造成的。这样的学生在处事过程中过于强势,很难有深交的朋友。
(三)自暴自弃
学优生很少受挫,一部分学生一旦受挫,就会过于关注错误本身,夸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对自己的打击太大,被挫折击倒后,便一蹶不振,生命之火就变得黯淡无光,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成绩严重下滑,更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的倾向。
二、原因剖析
学优生对待挫折的种种表现,可能有性格缺陷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缺少正确的挫折教育,这种现象的形成,是与家长、教师及社会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一)家长的溺爱
美国心理学家格兰维尔·斯坦利·豪曾说:“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这种说法虽有些偏颇,却也道出了独生子女家庭出现的问题。在跟小乔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一直强调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是如何优秀,在老师心目中是如何完美,在家庭中是如何听话,孩子是如何讲理,有时家长都说不过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这件事件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因为父母已经习惯了迁就孩子,不自觉地认为孩子的这种想法是应该的,所有的人都应该迁就她。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特殊照顾,是家庭中的小公主。长此以往,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不允许自己有一点过失,一旦受挫,情绪波动就会很大。家长不敢得罪她,更助长她了自以为是的意识。
(二)教师的偏爱
像小乔这样的学生,因为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即使有缺点老师也会迁就,成绩一好遮百丑,学校只重成绩,好成绩掩盖了学生很多的心理缺陷。老师整天把这些学生树立成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将他们包装成完美无缺的人。有时明知孩子出现过错,也因为对他的偏爱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孩子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会不断地助长他们的优越感,对错误特别敏感,对别的孩子来说是一点小挫折,对他们来说却是巨大的打击。
(三)同学的迁就
因为小乔是班干部,老师眼中的“红人”, 当其他同学和小乔发生冲突时,她总是得理不饶人,无理争三分,迫于小乔的成绩和老师对她的宠爱,其他学生也会让她几分,当有个别同学想和她理论一下时,她总能得到老师的支持,别的孩子只能服从她,或者敬而远之。长此以往也助长了小乔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
(四)社会的影响
政府专注于经济,整个社会显得很浮躁,社会思想中的利己思想、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泛滥,自然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社会上的功利思想严重,对下一代只重视智育,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没有真正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和矫正机构,孩子心理不正常,家长缺少正确地引导。
三、挫折教育的实施策略
“做学问得先做人”,学优生要做一个正直、热情、积极向上的人,学优生不单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为人品质要高,要有宽广的心胸,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一)父母要正确看待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走向社会后,由于一味地自我感觉良好,导致他们很难和别人平等相处,一旦有人提出指责,便会有一种“从小到大别人都说我很优秀,你为什么说我不好”这样的疑问,会影响到他们与别人的人际交往,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家庭和睦和事业发展。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到这种思想的危害,家长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控制权,让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改掉自以为是的毛病;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与社会的一员,会得到大家的关注,但他不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的需求也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要改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首先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是在孩子犯错时,一定要及时指出,适当批评,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学校要多方引导
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犯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每个人必须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二是教师应通过班会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合作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而不能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让优秀的学生适当承受挫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快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三是通过排练小品等方式,让这部分学生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自己言行不合理的一面,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四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让孩子适当受挫,反思自身的问题,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社会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说过:“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因为经不住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对父母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这是孩子成长的人生路标。因为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也就学不会承担责任。”当整个社会都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同时注意配合老师,引导孩子直接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换位思考问题时,将来走向社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定会大大增强。
总之,越是优秀的学生越需要挫折教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能经受住打击,勇于面对挫折,谁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负一定的责任。如果不找出病因,任由其发展,孩子的挫败感就会取代优越感,在未来的社会中很难立足,更体会不到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孟平.心理辅导与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孙云晓.好父母,好方法[M].漓江:漓江出版社,2006.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