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燕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520)
·女性与社会发展研究·
小微企业女性创业者心理动力与性别认知研究
刘志燕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520)
女性创业动机可分为主动型创业、被动型创业和偶然型创业,三者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其中,“80后”女性群体的创业动机更倾向于“实现个人价值”等内部动力和主动创业。女性创业的支持性动力仍然主要来自家庭;女性对创业中的心理收益和损失的认知趋于均衡;对女性创业优势和劣势的认知也趋于均衡。女性的性别认识与创业规划具有相关性:具有积极性别认识的女性,更倾向于扩大规模,寻求更好发展;而消极认识的女性在创业中会表现出自我限定和成功恐惧。因此,外部创业环境和女性自我认知是影响女性创业心态的两大因素。女性要勇于突破自我限制,克服成功恐惧和角色冲突,提升能力建设和自我价值;同时要利用支持女性创业的政策环境,营造鼓励女性创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
小微企业;创业动机;性别认知;心理调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创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摆脱妇女贫困、提高妇女地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女性创业正在蓬勃兴起,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促进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女性创业。中国女性创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2002年创业水平居世界第5位,2003年,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1%以上,接近男性的水平[1]。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4)》指出,中国女性创业活动指数在70个参与观察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从2002年的第11名上升至2014年的第2名,中国女性创业非常活跃[2]。
根据陈琪等人的调查,女性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个人消费服务业是主要领域;在女性创建的企业中,组织形式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占41.1%、40.5%,外资企业仅占总体的4.4%;女性创业以小微型企业形式为主[3]。还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从事小型个体和私人经营形式的女企业家占女企业家总数的41%[4]。可见,以小微企业为主要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成为女性创业的结构性特征。为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女性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创业动机,在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动力与阻力,女性创业者有着怎样的性别认知,本研究选取了青岛市部分小微企业女性创业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青岛市是山东半岛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聚集了众多品牌企业和小微企业,有着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青岛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市南区、开发区和崂山区的小微企业女性创业者150名,发放自编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问卷设计了年龄、文化程度、经营形式和从事行业4个变量,内容包括创业背景、创业动机、心理收益、未来规划、创业者自我认知,重点调查女性创业者的创业心态(见表1)。此外,个案访谈11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看,35岁以下群体65名,35岁以上有64名,人数相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4人,大学以下的65人。从行业分布看,服务业、销售业、教育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和生产制造业分别有49人、32人、20人、23人、5人。经营形式以个体经营为主,占总人数的59.69%。
根据《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的数据,“80后”成为我国创业主力军,早期创业活跃指数为21.34%[5]。因此,本研究在年龄维度上重点把35岁及以下(“80后”群体)和35岁以上群体作了比较,更关注“80后”新生代女性创业者创业心态特征。
(一)小微企业女性创业者基本状况
1.从事行业较广,“互联网+”趋势明显。调查显示,女性创业行业涵盖了服务、销售、教育、生产制造等几乎所有传统产业,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微商、网店、网络培训等新型产业的人数上升。所有女性都认同互联网是发展趋势,必须学习和利用互联网技术。有12名女性表示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促使自己创业成功。
2.经营形式以“单打独斗”为主。从事个体经营的有74人,占总样本的57.4%。仅有不到10%的人选择与他人合作经营或者借助更大机构与平台。在访谈中有调查对象也意识到了单打独斗的经营形式限制了发展,但是找不到合作平台,或者不知找谁合作以及如何合作。因此,缺少平台、“单打独斗”成为制约小微创业者发展的瓶颈。
3.创业者文化水平较同龄人偏低。有研究显示,中国女性的创业活动水平在25~34岁之间是最高的,其次是35~44岁,这两部分创业者占女性创业者的63%。同时,女性的创业活动水平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接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女性有着更高的创业活动水平[6]。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35岁以上人群中,大学以下学历的42人,占35岁以上调查对象总数的近70%,且以初高中、中专、自考等学历为主。随着总体教育水平的提高,35岁以下人群受教育水平状况有所提高,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增加,但是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很少。这一现象与南方某些省份的女性创业状况形成反差。谢雅萍等人针对福建省女性创业者的调查显示,女性创业者受教育水平较高,高中以上学历者占71.6%,大专以上学历者占36.6%[7]。造成这一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在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样本以低端小微创业者为主,门槛较低,高学历人数偏少。
(二)小微企业女性创业动机与背景
1.创业动机类型。2006年公布的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开创事业、希望致富和生存需要是创业的前三大推动因素,依赖于机缘巧合(偶然性因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很少,而且男女创业者创业动因不存在显著差异[8]。
本研究把女性创业动因分为被动型创业、主动型创业和偶然型创业。被动型创业是指迫于现实的压力或者个人的无奈,被迫或被动地选择了创业,比如单位改革导致失业、没有好的就业机会、迫于生计等。主动型创业指个人主动自愿地积极创业,一般是受到发展性目标的驱动,比如为了证明自身能力,为了取得更好发展,还有人表示“喜欢自己说了算的感觉”。偶然型创业是在没有明确创业计划的情况下,由于外部条件驱使做出的创业举动。调研数据显示,被动型创业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1.78%;主动型的占30.24%;偶然型创业者占37.98%(见表2)。
表2 女性创业动机类型表
2.“80后”女性创业动机分析。对35岁及以下女性群体(即“80后”)和35岁以上群体对比研究发现,偶然型创业类型中,两者比例基本持平。但是“80后”主动型创业比例占优势,占同年龄段人群的41.50%,被动型创业者占21.50%(见表2,图1)。对35岁以上群体和35岁以下(“80后”)群体的创业动机做t检验,显著系数为0.68,两者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女性创业动因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和代际差异。
图1 35岁以下(“80后”)女性与35岁以上女性创业动机差异
3.女性创业的支持性动力分析。在被问到“让你坚持下来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时,近90%的已婚女性都回答“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有20%的人认为坚持下来的动力来自家人的鼓励和支持。“80后”的女性在注重家庭力量的同时也受到个人追求和社会性发展的驱动(见表3)。
表3 女性创业的支持性动力
可以看出,35岁以上女性群体,其创业的支持性因素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心”。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女性无论在创业动机还是创业态度方面,更多来源于“自我发展”的个性化因素。越年轻的女性,受到的传统性别观念束缚就越少。这与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9]。
罗青兰等人认为,传统女性的社会网络构成以家庭、亲属、邻里等核心“强关系”为主,随着女性职业阶层的提高,女性社会支持网络扩展到企业协会、工商联、妇联等社团关系网络,创业女性利用这些“弱关系”的力量扩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获取创业技能与信息[10]。
4.创业中的心理收益与损失。“创业带来的最大收益”主要集中在“改善了家庭生活”“证明了自我”“实现了经济独立,更有尊严”“实现了自我价值”等方面。各因素的频数相当,说明创业女性心理收益的多样性和相对均衡性(见表4)。
表4 创业给女性带来的心理收益
相对而言,创业的心理损失则集中在“感觉陪孩子的时间少,亏欠孩子”上,从中能够看出,部分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陷入了传统的“家庭还是事业”的角色冲突与认知失调。还有1/3的女性感觉受到了性别歧视,抱怨适合女性创业的环境太差(见表5)。
表5 创业给女性带来的心理损失
有学者指出:女性自我发展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困难;摆脱对男人的依附相对容易,实现人格自主和社会自主困难;拓展社会领域相对容易,维系公私领域的角色平衡困难[11]。
(三)女性创业中的性别认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创业中女性处于优势和劣势的人数基本相当,另有近1/3的女性表示没有感知到性别差异。
1.对女性创业性别优势的认知。有研究者认为,女性创业者除了具备创业所需的共同素质外,中国女性的个性特征,如宽容、奉献、坚韧、节俭、谨慎及仁爱,无疑是女性创业者群体在传统的男性主宰的商业界取得成功的关键[12]。这与本研究的部分对象看法一致,她们认为女性创业的优势在于:女性更具有亲和力,更善于沟通,更敏感,善于捕捉信息。还有部分女性认为某些行业和产品更适合女性来创业,女性比男性会做得更好。实际上,这些特征都与管理学家提到的“母性管理”相关。
2.对女性创业性别劣势的认知。在认为女性创业处于劣势的人群中,29.3%的人认为女性处于劣势的原因是“女性在精力能力方面不如男性”;40.4%的人认为“女性主要承担家庭角色,当事业与家庭需要产生矛盾时,仍以家庭为重”。还有20%的人抱怨男权社会的影响仍在,存在性别歧视,女性很难挤入男性领域。
3.性别认知对未来规划的影响。通过对部分创业女性的访谈发现,性别认知与未来规划有一定相关性。具有积极性别认知的女性创业者更多倾向于扩大规模,寻找更好商机等积极预期和行为。在问卷中回答“女性在创业中更占优势”或者“没有感觉受到性别歧视”的女性,访谈中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乐观估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愿景;而消极的性别认知,认为“女人总是处于劣势”“社会上仍存在性别歧视”的女性,会影响到她们对未来的预期,访谈中发现这些女性倾向于作出维持现状的保守性决策,还有女性表示“女人干到某种程度就可以了”“做到一定程度就回归家庭”。可见性别认知状况影响创业女性对自我能力和创业水平的预期。
(一)走出“全能女人”的神话
从某种程度上讲,女性创业是对女性传统角色的突破,而在突破过程中,很多创业女性陷入了角色冲突。在本次调查中有半数女性自认为“对不起孩子”;有1/3的人认为“女性的主要角色和责任还是家庭”“干到一定程度就回归家庭”。家庭取向的价值选择本身没错,但是创业女性的内心冲突与挣扎必须得到关注。女性在创业中不得不参与和男性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不分性别;同时女性内心又主动或被动地拿自己在孩子和家人身上的付出与全职妈妈相比,因此造成了部分女性内心的不堪重负。更严重的是部分女性由于做不到“全能女人”——既要像其他女人一样把家庭打理好,又要创业成功,从而陷入自责、愧疚与失衡之中。
“全能女人”本质上是创业女性在面临角色冲突时对自身的完美主义苛求。女性在创业中应当增强内心的灵活性和接纳度,接纳自身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性,接纳生活的不完美,作出恰当取舍,在此基础上尽量家庭创业两者兼顾。家政服务社会化,利用外部资源,是女性解放自己,全心创业的出路之一。
(二)基于成功的事实主动塑造女性创业的社会氛围
当前某些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仍然受到“男性中心论”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创业女性是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极具说服力的群体”[13],女性要积极掌控话语权,消除社会中的性别歧视,让女性抛开舆论的压力与误导,轻装上阵。创业女性一方面通过创业成功的事实证明男女平等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积极与政府妇女组织机构互动,推动形成鼓励、赞赏女性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突出新时期创业女性“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事迹和形象,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出一种“女性自强值得尊重、女性创业值得赞赏、女性成功值得学习”的氛围,使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女性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的观念,为创业女性勇于创业打造精神平台。
(三)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克服“成功恐惧”
“成功恐惧”是女性的内在自我障碍,女性一边外在行为上表现得艰苦创业,一边在内心深处不断自我质疑,害怕错过自己的“女人命运”。“成功恐惧”是造成女性在事业和创业中所谓“天花板效应”的心理原因。
女性想要创业成功,必须大胆向前一步,走出内心的自我限制,拿出向前的勇气,扫除内心的障碍,发挥出自身价值和潜能。
(四)主动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提升自我价值感
许多女性的小微企业创业行为在家庭中被认为无所谓,成功更好,失败正常,这种状况让创业女性找不到社会角色的自信,创业过程中,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遇到困难时知难而进的决心不足;同时,家庭成员的配角支持往往不够,甚至较好的女性创业态势会让家庭男性成员产生“阴盛阳衰”的自卑感。因此,创业女性在创业之初就应当与家庭成员充分沟通,共同策划,形成精诚团结、角色分明的创业团队,让家庭男性充分参与自己的创业,让创业女性无论处于创业低谷还是事业制高点,都能感到家庭成员齐心支持的氛围,以及社会中对创业女性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提升女性的自我价值感,让女性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五)用好外部环境,多途径加强个人创业能力建设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政策为女性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特别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消除了传统产业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同时,外部的制度环境也是史上最好的鼓励女性创业的时期。近几年我国政府制定并执行了大量扶植女性自主创业的政策,如在职培训、担保贷款、费税减免等举措。各地区也纷纷开展针对性的具体活动,鼓励女性创业。全国31个省市均建立了“妇女再就业指导中心”;妇女联合会大力开展“巾帼建功”“巾帼创新、创业、创客”活动;女企业家协会的“杰出创业女性”活动,均倡导女性创业、创新、自强的精神,为女性创业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持和社会网络资源。因此,创业女性应该主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有关组织的资源为自己的创业助力。
大量实证研究已经证明,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均有正向影响,通过社会网络进行学习对促进创业成功有积极作用[14]。社会网络学习理论认为,创业者可以通过观察、效仿他人的创业活动和创业行为,与他人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接受社会网络成员的指点和引导,借助这三种主要的社会网络学习方式,可使自己成长为成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总之,女性创业者要把握时代趋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充分取得家庭成员的创业支持,轻装上阵,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寻找更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全面融入市场竞争环境,用不断的创业成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让自己的创业走得更远。
[1] 史清琪.中国女企业家自主创业、发展与创新[J].管理观察,2008,(8):38-39.
[2] 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14)[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3. [3] 陈琪,张永胜.中国女性创业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85-95. [4] 王飞绒.国内女性创业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5):49-51. [5] 高建,程源,李习保,姜彦福.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33.[6] 王旭,邓胜梁.中国女性创业的制度环境与个人特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32-137. [7] 谢雅萍,周芳.女性创业特征及其促进策略——基于福建省女性创业者的实证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2):79-87.
[8] 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R].中国百姓致富论坛,2006.96-97. [9] 厉校麟.女性创业动机变迁与当代女性创业动机和创业态度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12-17. [10] 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女性创业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5):124-126. [11] 王建辉,吴翠萍.近代女性自我发展研究——基于家庭中心的演变过程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4):66-73. [12] 贾志科,祝西林,许荣漫.女性创业的促进对策与服务机制[J].社会科学家,2012,(6):55-59. [13]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M].颜筝,译.上海:中信出版社,2014.124. [14] 谢雅萍,黄美娇.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社会网络研究视角[J].经济经纬,2016,(1):101-105.
(责任编辑 鲁玉玲)
Femal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Gender Cognition in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LIU Zhi-yan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520, China)
The research explores femal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with 129 female entrepreneurs from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in Qingdao, which shows that: female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tive, passive and casual, respectively by 31.4%, 30.3% and 38.2%; supportive motivation mainly comes from family; the female entrepreneurs’ self-awareness tends to be balanced, namely, there is no clear advantage because they are female in terms of building up a business; the post-80s female are more active, more confident and more intense on the part of doing a business. To sum up, external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nd female self-awareness are two factors to affect femal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mindset adjustment, the female should be bold enough to break through their self-limitation, to overcome fear of success and role-conflict, and to positively exert gender advantage to promote their self-awareness. Finally,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will be improved by female self-change; the corresponding air of public opinion and general social conduct will be encouraged and supported consequently.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gender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2017-03-14
山东省妇女研究课题“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活动研究”(项目编号:2016SDWR19)
刘志燕(1977— ),女,青岛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B842.9
A
1008-6838(2017)03-0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