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
【摘 要】为了解决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习作满篇空话、错话,思路混乱,立意肤浅,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首先从教师自身下功夫,转变作文教学的思路与方法。作文训练有目的、有要求;要有指导性、层次化、序列化。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读写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5]GHB1273)“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54-01
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困扰我和学生的瓶颈问题,就是作文指导与写作的问题。从学生平时的习作看,他们不会写,没内容写,所以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满篇套话、空话、错话,思路混乱,立意肤浅,缺乏真情实感。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写作现状,不妨从以下三阶段入手:
阶段一:定内容,定结构,按套路,训练写完整型的习作。
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力都非常有限,且没有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篇习作,往往无话可说,或者写出的内容前拉后扯,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一文后,为了学习掌握文中的写景技巧,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游华池县双塔寺森林公园”,并按游踪顺序完成作文《美丽的双塔寺森林公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作套路:
双塔森林公园坐落在华池县东山上,是全县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
沿着小路向上走,走到半山腰首先看到双塔寺,寺中双石造像是塔林中的瑰宝。 。
经过双塔寺便来到儿童乐园。 。
到了山顶,引人注目的范公祠出现了, 。
穿过范公祠,一个又大又圆的人工湖展现在眼前, 。
家乡的双塔森林公园真是美不胜收!
这种定内容,定结构,按套路的训练目标,目的是要帮助七年级同学解决写作无话可说或者是有话不会说的困难。
阶段二:会选材,巧构思,妙表达,训练写个性化的习作。
会选材。即使我们从生活中、阅读中、影视作品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怎样做到选材呢?我认为最主要是要围绕中心选材。就是要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旧呆板的;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巧构思。学生写生活记实类的文章,往往陷于平铺直叙,记成了流水账。严格的讲这不是作文,只是生活材料的堆砌,看不出要表達的中心,这是因为在写作上缺乏构思意识所致。怎样做到巧构思呢?
1、巧构思体现在文章要有一个总览全文的好开头。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经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的开头不但有领起下文,而且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可见,写好开头是巧构思的重要表现。
2、巧构思体现在文章前后部分间有紧密的衔接或过渡。如《藤野先生》中写到“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引出下文的看电影事件,可见此句对下文起到了一个过渡衔接的作用。
3、巧构思体现在每段的开头句就是统领本段的中心句。
4、巧构思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上。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前文有悬念,后文就有揭示,文章只有注重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才能凸显浑然一体的结构美。
5、巧构思体现在全文围绕一条线索组织材料。如《我的叔叔于勒》整篇小说是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为线索。形成了一咏三叹的音律美。
6、巧构思体现在文章的首尾呼应上。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到:“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用结尾呼应标题或开头是最基本的结构要求。
当然,文章的构思技巧很很多,只有运用好,才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骨架挺立、血脉贯通。
妙表达。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让句子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阶段三:审题清,立意新,写特色化的习作。
审题清。审清题意是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只有审准了题意,作文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离题万里。审清题意包括审清题目,确定文体;审清题眼,确定重点。审清题目附加的要求。
立意新。立意,就是确立作文的中心或主旨或中心论点,它是作文的灵魂和核心。有无明确的立意和立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立好意呢?
1、认真审题,选准立意角度。很多作文题目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把握,从那个角度下笔更好立意、选材、布局,都必须要认真思考和推敲。例如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在审题时可以在“感动”后加后缀,也可以在“感动”前加前缀,这种给“中心词”加前后缀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表达的文体或方式。
2、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巧妙切题。大是指范围较宽泛,开放性强的文题。如“感恩”“考题”“生活”等,这样的大题、虚题比较抽象,一般是从哲理、精神层面拟定的文题,这类文题虽然都能让学生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立意时却感觉有难度,成文时,中心不集中,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为大题找到一个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点或一个方面的内容来着手。在作文时,只有化大为小,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去下笔,才能真正有所突破。面对虚题,要将虚题落实在某个具体的人、事、景等个体上,这样才不会使作文给人以空洞、乏味、如空中楼阁之感。
3、逆向思维,立意新颖。记得一次作文训练,以“真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其中一名同学在《真想做个没心没肺的人》中写道:“没心没肺,快乐就不会消失;没心没肺,痛苦就不会入侵。”《真想做个后进生》等这样标新立异的习作至今记忆犹新。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立意才能更加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引人深思。
4、由表及里,立意深刻。初中学生的作文立意上往往是停留在是什么,有什么的层面上,不能对所叙述的事情从深一层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挖掘出比较深刻的道理。例如,一个学生写他一次打出租车时没带钱,在众多的司机中只有一位出租车司机相信他,并把他送到了家。到家他取了钱并给出租车叔叔送了水果,这篇作文叙事清楚生动,但小作者写这篇习作就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他打车的经历吗?我们应该思考到这件小事背后展现的是人性的光辉。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就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认为作文训练也要循序渐进。建立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序列,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很大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2]《初中作文序列化研究》,黄小娟,《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