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课堂下的技术和人文

2017-05-09 12:33陆珂
关键词:人文教育实践探究初中信息技术

陆珂

【摘 要】任何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均是以学生整体发展为本,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也不应例外,因此即要重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传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养成。笔者基于此,对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了人文教育的渗透教学实践:课堂呈现以人文知识入手,教学过程人文关怀为途径,人文素质的养成为最终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人文教育 多元引导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28-02

我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即被寄于了振兴中华厚望——电脑从娃娃抓起。这句话让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为之激动,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不得不看到——眼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很多的偏颇之处是将信息技术仅作为“技术”进行传授,2008年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终身发展”、“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本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本此课程思想的一个积极的教学尝试。

我们不否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技术与人文曾经被当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现今却越来越多被放在了一起——特别是在技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一个以人为基本单位而组成的社会中,技术的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而如果仅仅有先进的技术的人类社会则是让人不能忍受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如果教师仅仅是将信息技术看成所有的课堂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学过程不仅难以做到,教学效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他的课堂中应该如何来渗透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呢?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希望能将技术传递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养成这两者能很好的融合于同一节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之中——哪怕只是将人文知识空插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温暖沟通中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

本文力从笔者将人文融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与课堂活动组织两个方面入手,记录本人教学实践尝试与对此的一些思考:

一、技术课堂中的人文呈现

构想之初,笔者认为:人文素质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因此,需要考虑长期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选择、因定时间安排、呈现方式的可行性,及学生的乐于接受,人文知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支持作用等等。所有以上种种,对一个偏向于理科多一点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而言均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适合中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系统性遴选。

1、人文知识的选择

本学期,针对我任教初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在与同组信息技术教师的商讨与协助下,结合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特点,我把本学期的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目标分成了三个相对具体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信息技术学习习惯的养成;(3)有利于学习的人文精神的传递。与此三个目标相对,本人设置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选取不同的人文知识。

第一阶段是开学第一周。这段时间我提出了要求,让学生接受这样的观念:“从今天开始,计算机是你最得力的信息处理工具”;“努力去尝试、探索,你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意识到:计算机用好了就是得力工具,用不好就是消耗你生命玩具。

第二阶段是第二周开始及以后的大约一个月。这段时间开始,人文知识的传递有形式有格言和小故事两种,内容是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习惯为主,具体内容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做人以信仰为贵·做事以尽心为贵”等。这一时间,正是初中学们慢慢适应初中阶段学习与生活的关键时期,此举与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重心相呼应,互为补益。

接下去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我选择的内容比较多,有注重培养坚毅精神的寄语小故事,如“在大海上航行中没有不受伤的船”、“人生没有地图”;也有注重关爱的寄语小故事,如“母亲的星空”,“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等等。为了增加这学生阅读中吸引力和兴趣,内容涉及面较广,各类人文知识不再按一定的规律排放。

2、呈现方式的确定——老师寄语和小知识栏目

信息技术课堂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选择的知识呈现的方式比较丰富,在本人利用网站呈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在课题右上角开辟了一个小栏目——老师寄语。选择这种方式时,笔者出发点有二:(一)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知识;(二)凸显人文知识的地位,让学生一下子就能看到。

“老师寄语”因为处于课题右上角,必然会受到篇幅的影响,人文知识的内容有限,故而,当内容较多时,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超链接,加上了小知识栏目,内容可以是人文知识,也可適当扩展一些同学们很想知道的但之前又不理解得不正确或较模糊的计算机小知识,当同学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日益丰富时,我在小知识栏目中的内容就尝试加入了部分比较高级的计算机应用技巧,一些专业的知识系列讲座。

这个两个栏目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受人文知识影响的前提下,自觉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时间,实现人文知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支持,使人文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互为支撑。

3、阅读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因为有了多媒体信息教室做了教学平台,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有了更多个性化选择。人文知识的阅读即可以放在一开始上课之前,也可以放在中间穿插的个人充裕时间,还可以利用好完成当课作业后的下课前几分钟。

教师的一般建议是放在课前几分钟,实现将同学们的思绪由课间活动拉回到课堂教学氛围中的同时,增长一定的人文知识,如果能潜移默化影响到同学们的习惯是最好不过的。

二、课堂组织——自主阅读与多层次互动

初一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的“数据统计”第二课——表格制作,如果仅仅从课程及教学大纲中设定的目标出发,这是一节“纯技术”教学内容的课。而本人在多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师寄语”和“小知识”两块内容,在体现对学生成长指导的同时,寓学于用,寓技术于人文。将点滴的人文关怀体现于冰冷的机器、技术之间,力图让学生感受到:只有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个体成长过程之间的技术,才是个体有效使用技术的更好方式。

1、自主阅读

本节课我给同学们准备的寄语是一则小故事“自助餐馆”:讲的是一位东欧的老人在美国的自助餐馆等了半天都吃不到饭的事,结尾部分提示:“人生是一顿自助餐。自助,就意味着你要靠自己,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成功固然需要机遇,但是幸运女神不会垂青于守株待兔的人。” 这节课的小知识栏目内容是“色彩知识”系列讲座中的“连续对比效应”、“亮度对比效应”、“色相对比效应”部分。

2、多层次互动

这节课的寄语小故事很短,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有感觉:“有备而来“是作用于个人的生命是巨大的。之后的思考:我们中国是不是这样的坐等食物送上门的事很多呢?是同桌之间可以互想讨论的。

如果课堂时间充裕的话,教师可以当堂在引导一下全班同学对“人生是一顿自助餐。自助,就意味着你要靠自己,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成功固然需要机遇,但是幸运女神不会垂青于守株待兔的人”的讨论。

三个层次的互动,我相信会对学生们有所启发:也许,这个小故事可以当堂课就对同学们产生触动;也许这个小故事可以让某些同学们受益终生。

此外,学生通过浏览本节课的小知识栏目,在“连续对比效应”、“亮度对比效应”、“色相对比效应”等等新名词的灌输下,很多同学的图表配色不再选用大红大绿这样鲜艳的配色了,实现了设置中人文知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支持的目标。

三、思考与改进

我们不能指望:人文知识与开成在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能渗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底。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期的教学知识中穿插,肯定会给学生一点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影响。

笔者认为本轮教学实践中的最大收获就是以教学实践证明了技术课堂与人文培养是可以在同一课堂下进行的。本人认为需改进的地方,主要的两个方面:(一)人文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一堂课中安排两类关联不大的知识,于学生而言是知识的扩展、于完整的一节课而言是美中不足的;(二)同一個教学阶段,有前后联系的人文知识,给学生持续的影响,才能发挥人文知识的更深远的作用。

技术为人,人文润人,课堂育人。当信息技术和人文培养在同一课堂中得到较好融合,并发挥出一定功能时,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信息技术课堂体现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主编:李元生、蔡绍稷,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2]本轮教学中用到的人文知识只要来自http://www.duzhe.com。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实践探究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