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探讨

2017-05-09 19:48张春丽
关键词:问题学生有效对策农村小学

张春丽

【摘 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相关含义,通过对现阶段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来探讨转化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使其能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以保障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从而实现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农村小学 问题学生 成因转化 有效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矫正策略研究》(编号:JCJYC1625190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3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斷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农村教育方面。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推动发展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可忽视。为保障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则应当有效解决农村小学“问题学生”这一现象,要针对其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转化,帮助“问题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使其能够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促进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农村小学教育效益最大化。

一、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相关含义

所谓“问题学生”指的是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十分头痛的学生。其在成长过程中,受外界原因和自身原因而出现不正确的心理状态,并长期保持这种偏离常态的状态。“问题学生”的类型也比较多,有不遵守班级纪律的散漫型学生;有学习不积极,不愿意学习的问题型学生;也有意志薄弱,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因此,在转化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时候,应当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寻找出其成为“问题学生”的根本原因,再实施相对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现阶段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现阶段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涉及了各个方面,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一是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问题学生”都因与家长关系处理不好,和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惯养式教育和棍棒式教育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二是学校过去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未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因为过于重视成绩,而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缺乏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导致学生在压力过大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除此之外,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观方面的原因在于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致于其很容易在学习中受挫而不想继续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心理状态还不稳定,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且自制能力薄弱,很难管好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成为了“问题学生”。

三、转化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措施

(一)增进师生感情,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教师在解决农村小学“问题学生”这一状况的时候,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用自身积极的情感去影响“问题学生”,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赢得学生的信任。为缓解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和教师的紧张关系,教师应当对“问题学生”多一份耐心,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去了解“问题学生”,分析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方面,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当教师足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以及其成为“问题学生”的根本原因,则能够对症下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可对农村小学“问题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教师对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也是转化他们的关键,只有教师愿意与其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帮助“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可随意挖苦或是在言语上刺激农村小学“问题学生”,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在平时也不可因其是“问题学生”而消极对待,处理事情要公平。作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问题学生”。要不断地去反思,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学着与学生成为朋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其次,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要明确班级的目标,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制定目标,比如说本学期获得优秀班级称号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来说,其通常都缺乏目标,自控能力比较差,教师则可以帮助其制定合适的目标,使其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应当丰富班级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对于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来说,其并未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而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整体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师生之间关系友好,学生互相友爱并互相尊重,这样的一个氛围能够为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成功转化“问题学生”。

(二)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学生本就是一个独立而复杂的个体,其有很多面,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可仅仅以成绩为标准,而应当多元化的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来说,其在学习方面或许较为薄弱,但是在其他方面,如体育、绘画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教师只将成绩作为最终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赞赏,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因此,教师在对农村小学“问题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发现“问题学生”的长处,对其进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中不断地发现自我,取得进步。

(三)制定惩治制度,注重家庭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其需要在犯错的时候受到一定的惩罚,才能记住自己的错误。因而,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惩治制度,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则要加以惩罚,使其学会承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除此之外,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大多数时候家庭因素占重要部分。因此,为转化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教师应当与家长共同沟通,合力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告知于家长,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初中小学教育中,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现象十分常见,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教师应当加强对形成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来考虑其形成因素,根据所分析的成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以改变学生的消极状态。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成熟的心智,其需要教师悉心的教导和照顾。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较为复杂,是一个需要长时期坚持的工作,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加强对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倩.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 学理论,2013,(23):279- 280.

[2]蓝显兴. 浅谈农村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1.

[3]陈新生. 农村初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剖析及转化对策[A]. 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5.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有效对策农村小学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