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奇
摘 要:技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偏差,学习兴趣不大,自主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自学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较弱。这些特点使得技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起来难度颇大。因此,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强调自律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培养和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对技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打下较好的自我管理基础。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生 自我管理
何谓“自我管理”?许湘岳、吴强在《自我管理教程》中指出:“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资金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1]技校学生自我管理,即指就读于技校的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为实现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等环节,对自身的思想、行为、心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获得自我實现和自我发展。
一、技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2]2007年,“自我管理”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3],为技校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1.自我管理是技校学生实现自我成才的必经之路。技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存在职场竞争力不强、职业发展前景不够广阔等问题。因此,技校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自我管理个人的知识技能、性格修养、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自我成才。
2.自我管理是技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补充。技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日常事务杂且多,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极大。而技校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不足、学生管理主要依托同时兼有繁重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实施的现状,更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技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补充。
3.自我管理是技校“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自身潜能的充分挖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技工院校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切实把“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在管理模式上充分尊重人,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充分发掘学生的管理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信任、爱护,促使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真正地服从管理,从而发挥学校管理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
二、技校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自我学习意识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强;二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计划性不强;三是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力不强,忽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专注不够,学习纪律意识不强;四是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大部分学生甚至难以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2.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存在不足;二是个人道德管理有待加强;三是沉迷于手机、网络,“低头一族”数量庞大;四是集体意识、人际交往管理有待加强。
3.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未来发展的人生规划;二是缺乏对就业方向的正确认识;三是对技校学生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三、技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学生自我管理氛围。首先要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不再一味地把学生当作管理对象,而是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的成才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在管理工作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其次,学校要广泛宣传自我管理理念,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栏和各种学生活动等平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意识,刺激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和需要,使自我管理真正印入学生的内心,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和积极性,形成学生勇于自我管理、乐于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
2.完善课程体系,适度开展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有学者总结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控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其次,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竞争;第三,敏感易冲动,虚荣心较强,盲目攀比物质享受;第四,参加完活动不会总结经验。[4]鉴此,技校应在充分认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完善课程体系,传授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一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二是要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自我目标管理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并定期总结和自我反省,培养“自我反省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制度,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一是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责任制、岗位职责制、岗位聘用制、奖惩制等等。二是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首先,建立班级自我管理体系。通过学生竞聘和民主选举,成立由全员参与、各展所长、允许相互渗透的若干个委员会,形成班级自治管理体系,实现班级自治。其次,开展学生社团自治管理。由学生自己管理社团、组织活动,锻炼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益补充。最后,实现学生干部组织(学生会)自治管理。通过公开选拔,挑选优秀的学生成为学生干部,在学生处和团委的指导下按照制度上岗,以自治的方式进行学生干部组织常规事务的管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此外,还可建立“学生自律委员会”、“网络自治管理委员会”等丰富多样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全方位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坚持能力本位,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2014年12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能力本位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5]这里的“综合职业能力”就涵括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而“就业创业能力”则表明了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意见》还提出:“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5]。
5.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全员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广大教职员工作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2]技工院校教师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员工,不仅要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更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和业务水平,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均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体现育人导向,把教职工的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全体教职工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典范;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更要切实体现学生利益导向,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广大技校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6.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影响不相伯仲、各有侧重。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建立长效联系机制,通过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及时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日常表现等,也让学校老师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便于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许湘岳,吴强.自我管理教程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Z].2004-10-15.
[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雷振勇.高职类院校90后学生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对策[J].今日南国,2009年第6期.
[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人社部发〔2014〕96号)[Z].20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