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俊
摘要: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学校特色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张家港市合兴小学作为一个研究样本,其以“共筑适合生长的教育生活”为愿景,“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研究教育与学校的“共同文化”,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辨认,走文化立校之路,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具有推及一般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学校特色;文化选择;共同文化;适性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B-0004-04
近些年来,学校特色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张家港市合兴小学以“共筑适合生长的教育生活”为愿景,“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他们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的文化选择,具有推及一般的普遍意义。
一、关注共同文化
如何突破学校建设同质化的困局?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只是关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有的更是着力于“一招鲜”。我以为这都是基于一种误入歧途的理解。中国的学校建设千校一面不是靠剑走偏锋可以改变的,而是要回到原点上来,回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上来。本雅明谈不同语种的翻译,提出要关注“纯语言”,作品翻译首先是要在原作品中发掘“纯语言”的种子,使它在新的语言中生长。推而广之,建筑、艺术以至日常生活方式等等,也都有“纯”的内核。学校亦然,我们关注“共同文化”,首先要关注的是“纯教育”“纯学校”的精神。正是由于处于不同情境,由于学校个体的种种差异,由于师生和家长群体性格不同,由于校长性格的独特性,由于对基本规律领悟的角度、维度、广度、程度不同,自然就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个”与“共”是相互激荡、动态生成的。在这方面,我特别欣赏合兴小学,从他们的文化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教育与学校的“共同文化”的研究与汲取,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他们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
1.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合兴小学的“合兴”首先在于适合而生长,他们提出适合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生长的教育。怎么才算是儿童生长呢?怎么才算是适合儿童生长呢?结合合兴小学的理解看,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完整生命、内在生命、个体生命。第一,关注学生的完整生命。人的重要特性就在于双重生命的存在,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存在着自然生命、物质生命,但人又超越其他动物,因为人还具有文化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适合教育”有助于培养各方面发展健全的人,合兴小学的培养目标也着力描述“全人”的形象。第二,关注内在生命。合兴小学的老师们特别欣赏杜威的“教育即生长”,这种“生长”是生命自己在生长,是在过程中成长,是按照其本身的节律生长。合兴小学的老师们曾借龙应台的描述,表达自己对学生内在生命的尊重和期待:“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第三,关注个体生命。“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适合的教育既指向共同适合的教育,更指向每一个都适合的教育,合兴小学在理解“教育即生长”时,特别强调“生长是学生的相对生长”,他们一方面在孩子的诸多生长品质中进行横向的比较,发现其个性特点,尤其是闪光点。另一方面对孩子的个体生长进行内部的纵向比较,把准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律。正是基于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他们的适合而兴(生长),就有了理性的自觉。
2.关注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合兴小学的适性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展开的,他们的“适性”在我看来很重要的是基于他们对课程改革基本思想的理解。第一,“新人”意识。教育改革的目标都是因为现实情境的“人”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都是着眼于更好地培养“新人”,并进而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应时代要求,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勾勒出新人的基本结构。合兴小学在理解这一原点问题时,更是结合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热议,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工具三个向度描述学生的核心素养,甚至在每一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中,都紧扣核心素养这样的根本旨归。第二,超越学科中心的课改理念。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整体结构中,课程的综合性明显增强,重新审视和改进学科课程,豐富激活地方和学校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与多元化评价,这些都体现了超越学科中心的课改理念,合兴小学的课程结构很好地体现了这些思想。第三,课程动能的转变。旧课程关注人学的知识,新课程关注学知识的人,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现在进一步表述为核心素养,这样的功能转变是通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改革去实现的。合兴小学的课程实践全面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学生的内源性生长得以落实。
3.学校管理的文化意蕴。合兴小学的“兴”既指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也指学校的兴盛。从合兴小学的文化实践看,他们特别重视的是:第一,意识形态系统的建设。意识形态系统是由理想、愿景、价值观等形成的,合兴小学的教育愿景是“共筑适合生长的教育生活”,这其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体现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在学校这样的组织机构中,共同关注“新人”的培养,必然会有丰富的收获。正是愿景等意识形态系统,使学校文化有了灵魂,有了生气,有了凝神聚气的一致性。第二,管理方式的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在当下的机构管理中,内心追求应当如合兴小学所信奉的道德领导,努力通过教育实现自然的“回归”,恢复人“灵魂深处”生来就有的美德。但从运行效率看,仅仅人文是不够的,科学管理的规范有序仍然应该得到重视。合兴小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范、标准、精致”,而这些则是科学管理的表征。人文与科学内在统一,通过科学的路径,抵达心灵深处,我以为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第三,通过组织的活动落实价值观的追求。文化总是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校组织机构的文化实践主要是通过制度与课程教学等活动来进行的。合兴小学在制度创新中倡导项目管理制,既落实科学管理的责任到人、权责一体的思想,又体现人文管理激活主体性的精神。这种弹性化的组织运行机制与常规管理配合使用,既保证了工作效率,又体现出放心放手和项目育人的道德感。合兴小学近些年的文化实践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这正体现出学校这类组织机构自身的特点。
二、认识你自己
希腊德尔斐神庙有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佛家世界里也有对“我是谁”的不断追向,可见这是一个人生的大问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认识你自己”是保持、彰显独特性的必要前提。合兴小学对自我身份的辨认,从三个方面展开。
1.从学校文化传统中寻找。学校文化应当具有内在性的特点,应当是学校文脉的绵延流响。合兴小学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意识到学校有100多年的文化积淀,应当循着历史的脚步,触摸厚重的文化律动,去寻找学校发展的根脉。学校当年创办正值面临亡国灭种之际,一些地方志士为救亡图存,为民族兴,共同举力创办沙洲大地第一所乡村国民小学。“和衷共济、兴邦立学”的办学宗旨正是学校的文化旗帜。此后,学校有幼小合办、中小合办、数校合办,更有近年来地方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学校“合而兴”,合作、适合,师生兴,合作双方兴,人的成长与国家未来兴,“合兴”的校名揭示出学校文化的灵魂。于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则让历史照亮了未来。
2.从地域文化特征中寻找。曾听一位在张家港市委挂职的朋友讲,她第一次参加全市干部大会时,距离开会还有20分钟,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就火急火燎地打电话来催,她提前10多分钟进入会场,发现领导全到了,会场全坐满了,于是她深切地感受到张家港特有的文化。我们在张家港参加教研活动也多次看到,中午超过12点,晚上超过6点,满会场的老师们没有退场的,其凝聚力与执行力可见一斑。合兴小学的同志告诉我,这些文化现象都是源于“张家港精神”。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秦振华走马上任,主政张家港,其时,张家港是“苏南的北大荒”,在苏州几个县市中排名最后。秦振华的施政纲领,一条是“三超一争”: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另一条是“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仅用三年,秦振华就带领张家港人把“不可能”变成辉煌的现实。这种“张家港精神”给张家港人带来深刻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熔铸出张家港人的群体性格特征,教育人也不例外。周有利校长向我介绍,合兴小学的乒乓队就是一个“张家港精神”落地生根的例证。正是在秦振华书记带领张家港人“三超一争”的时候,他们创办了张家港首个少年乒乓学校。“要办就办最好的”“打球要打出文化的味道”,这就是他们的信念与追求。通过20多年的努力,学校因乒乓球而声名大作,先后创建苏州市和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5年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学校为省队先后输送了十几名优秀苗子,校乒乓队在国内及一些国际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战绩,乒乓文化更是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涵,负重奋进、敢于争先成为合兴人前行的基本姿态。
3.从学校特有的结构形态中寻找。合兴小学与张家港的其他小学不一样,她还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14年更有研究生工作站落户學校。这种特殊的结构样态会给学校带来怎样的变化?学校领导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领悟。在与周有利校长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他们对学校异质文化的理解与吸纳重点在三“学”:学理,重视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让实践的成果在学理上站得住,比如从“适学课程”就不难看出背后学理的支撑;学术,重视教师专业进步,关注课堂专业品质的改进,比如教师的校本研训渗入诸多学术训练;学问,引导老师做研究,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在教学生的同时还能做学问,享受两种人生的趣味,比如参与“教海探航”论文评比就成为学问的重要进阶。于是,教授们的睿智、研究生们青春勃发的朝气,就成为学校文化合成的重要元素。
三、走文化立校之路
合兴小学的同志曾系统梳理过学界对“文化”的理解,他们认同的观点是:文化,是指人们按照一定尺度去改变环境,发展自己。文化即人化,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从这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对文化的理解,更可见出他们是自觉地以文化来立校的,而他们的实践也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完整形态。
1.思想观念层面,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学校作为一个机构组织,工作有多个部分,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必须依靠核心价值观以一驭多,建构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兴小学提炼、确立了“共筑适合生长的教育生活”的发展愿景,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立得住、照得透。所谓立得住,是说它是内在的,是厚重的学校文脉的“接着讲”;它是前瞻的,“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的教育”“教育即生长”,以“适合”为追求,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它是合已的,似乎是量身定制,“合兴”的意蕴巧妙地融入这一表述之中。所谓照得透,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实践中,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方方面面,比如,我们曾听到他们的多重追向:适合生长的管理制度是什么?适合生长的德育是怎样的?适合生长的课程是什么?适合生长的课堂生活应当怎样?适合生长的教师专业生活是怎样的?适合生长的环境什么样?等等。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观“光芒照四方”,整体风貌才可能是内在一体的,亮堂堂的,合兴小学正是努力走向这样的境界。
2.组织活动层面,重点工作卓有成效。核心价值观是回答为什么做,组织活动是指做什么、怎样做?从学校组织的特有功能看,做什么、怎样做应当以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重点,而合兴小学在这些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在课程建设方面,他们精心设计了“适合生长”的课程体系,确立校本化的培养目标,从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三个向度展开内容领域,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建构校本的课程形态。在不同学科,对“基础”“拓展”注入不同的内涵,比如语文的拓展课程分为阅读类、表达类、活动类,再加上综合学习类与社团类,划分较细,定位比较具体,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也就较大;数学则把基础课程分成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拓展课程又分为必修与选修,既夯实了共同基础,又留有多样选择的空间。在教学方面,他们围绕“适学”,提炼出“两单五环”的实践模式。“两单”指的是自主研学单和合作互学单。“五环”指的是自主研学、小组互学、展示问学、教师点学、迁移悟学。总体上看,“适学课堂”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信任,对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师生各自的主体作用、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也有比较适当的处理。在学生特色活动方面,合兴小学有一棵年岁比较久远的橘子树。屈原的《橘颂》歌颂了橘子“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优秀品质。所以学校把“橘树”作为文化意象,把一个个成长的橘子作为学生发展的形象表征,基于“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综合发展”的培育目标,学校组建了“橘娃六艺少年宫”,开设科技类、文学类、体育类、艺术类共四十余项社团项目。学校开展 “橘娃争章”系列活动,以“小橘娃综合素质绘本成长手册”记录孩子每一天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着“师德高尚、学养丰厚、专业精进、知行合一”的发展理念,学校开展“六航”专业行动:(1)专家领航。设计师德与生命认知、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题研究五个模块,每月围绕某个模块邀请南师大专家到校指导。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邀请南师大教授和研究生全程参与,进行专业引路。(2)读书启航。学校组织三方面阅读:研读教育专著、精读教育教学报刊、荐读主题文章,更是倡导满足个体需要的自由阅读,使读书逐步成为教师日常的生活方式。(3)故事引航。每周的教师例会以随机抽签的方式,组织大家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引导教师提高日常生活的专业品质。(4)课题导航。学校围绕“适合生长”申报省级课题,立项后分成涵盖学校主体工作的子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5)工作室助航。学校成立名特教师的语数外三个工作室,助推教师发展。(6)教海探航。把省里的有关论文比赛作为关键事件,有组织地磨课、磨文,促进教师超常规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倡导道德领导,实现合而共兴。比如学校制订“三勤、四及时、五必访”的工作制度。“三勤”指脑勤、嘴勤、耳勤。“四及时”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汇报问题、及时反馈结果。“五必访”指节假日必访、生病必访、有困难必访、婚丧必访、家庭邻里矛盾必访。这些措施彰显人文关怀,教师自然会以能动性、创造性回馈给组织,共同推进学校兴盛与发展。
3.在物质建设层面,让物态成为学校文化特质的表征。王继华教授在阐说静态校园环境文化时,曾文采飞扬地写下这么一段话:“静态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和外界对话,展示精神信念的载体,它让石头唱歌,促成心灵的震撼;它让墙壁说话,书写心灵的走向;它让花草致礼,形成绵长的志趣;它让雕塑栩栩如生,成为活现理想的旗帜;它让校史馆的峥嵘岁月,成为砥砺自豪的向往。”合兴小学正是这样努力的,地方政府于2013年投入1.25亿元对学校进行高标准改扩建,为“适合教育”的开展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学校依据“适合教育”的理念,对大楼、室馆、厅廊、过道进行命名设计,让学校楼堂室馆成为凝固的教育;学校绿化面积21000多平方,校园里植有寓意各美其美文化的果园、植物园,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创建了令人心旷神怡,启迪美好遐想的诗意校园;学校文化的视听觉识别系统,统一规划,整体设计,把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形象符号影响着师生,传达给社会。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弥漫的场所,环境育人,一种“冉冉出新人”的气象就自然而然地升腾起来。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