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生
摘要:名师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作为一种课程领导力,具有示范性的教育价值。肇始于2012年,无锡市教育局在进一步深化国家、地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构的过程中,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名师工作室建设发展规划为推进蓝图,积极培育高素质的卓越教师,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有效策略、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师发展;课程领导力;无锡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B-0016-0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1]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2]中小学名教师,是教育界同行认可、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专家级教师精英,是基础教育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发现卓越的名教师,建立地区性或跨区域性的名师工作室,进一步培育和提升课程领导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
一、无锡市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发轫与设计
新世纪初,无锡市是全国首批全区域进入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十二五”规划开局伊始,无锡市教育局在积极反思十年课程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锡委发〔2011〕4号)精神,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见》(锡教发〔2012〕279号),正式启动“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作为全市“发展教师,提升质量”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无锡市理解的名师工作室是这样界定的:是具有一定学科专业影响力,且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是高层次骨干教师梯队建设的有效模式。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有市级和区级两个不同层次,前者由市教育局批准和授牌,后者由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关于市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结构,原则上在各地各单位已经建设并取得較好成效的名师工作室中遴选,一般由1名工作室导师和不少于6名优秀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关于工作室冠名,以导师所在学校为挂靠单位,以其姓名命名。
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名师工作室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全市共计划建设100个左右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周期为三年,实行市、市(县)区、校三级共建,由市教育局统筹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市学校管理中心(此机构于2014年撤并入市教育局)和所在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市安排专项建设经费,支持名师工作室教科研活动。
此外,市教育局对于专家型教师精英的“经师+人师”核心素养进行了专题研讨,明确规定了名师工作室导师任职资格和学员入室基本条件。
名师工作室导师条件: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教育教学业务过硬,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强,科研创新成果突出。热心青年教师培养,有培训、指导其他教师的能力、经历和实绩。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是在职的省特级教师、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或市名教师。
名师工作室学员条件: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追求,有良好的理论水平、较扎实的业务功底、较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质。主持或参加过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并有2篇以上学科教研论文在省级(含省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原则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小学高级或中学一级及以上教师职称、无锡市教学新秀[3]及以上称号者。
无锡市全学科建设名师工作室,预设周期为三年。其初衷是这样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发现和培养名教师,促进名师自身发展;运用名师工作室,以加强高素质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为骨干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交流发展平台;通过名师工作室,着力发挥和强化名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活动中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在省内外知名的教师,带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4]
各市(县)、区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的推荐、甄选和指导工作,肇始于2013年春学期。江阴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全市普教教学类名师工作室管理的几点说明》《关于落实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会要求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引导各名师工作室搭团队、建机制、抓规范。9月进行了第一次考核工作,以网站实时上传动态考核为主,以现场抽查为辅,通过自评和互评方式,相互提高和促进。
2015年12月23至25日,市教育局对首批名师工作室进行专题调研暨年度评估活动,主要围绕名师工作室的运行管理情况、工作室效能发挥情况、保障机制形成情况和工作特色创新情况等内容,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2016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市教育局师资与人事处制定了《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考核评价表》。12月26至27日,对首批名师工作室进行终期评估考核工作。终期评估考核内容有四项:(1)工作室运行管理情况,重点考核目标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等。(2)工作室效能发挥情况,重点考核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团队发展等。(3)工作室保障建设情况,重点考核组织保障、条件保障、经费保障等。(4)工作室特色创新情况,重点考核先进理念、推广价值等。评估方式主要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考察顺序及具体流程由各组与相关学校协商确定。结果评定: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5]
二、无锡市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推进与策略
2013年9月,经各市(县)、区教育局、市学校管理中心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和市教育局研究,确定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杨培民工作室”等首批52个“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6]市教育局要求各名师工作室谋划建设发展思路,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市学校管理中心和各基层学校要积极支持名师工作室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市骨干教师、未来教育名家成才的重要平台,为我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无锡市名师工作室根据学科课程特质和导师的教学风格,独立自主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实行年度过程性评价和届满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定期接受市教育局组织的专题调研和评估考核,保证各工作室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设置在学校的名师工作室拥有相对独立、规范标准的专用区域空间,均设有统一醒目的标识标志,具有自身专业特点和文化特色。配备办公、会议等公共设备设施及与本工作室功能匹配的其他专用设备设施。市教育局有一般性经费预算和决算,有用于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等的专项经费,锡山区的名师工作室除了上级下拨的专项经费外,区教育局另外拨付每年2万元的经费。
为了更好地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市教科院于2015年12月23至25日组织专家对市首批“名师工作室”进行专题调研暨年度评估活动,形成四条基本结论:(1)名师工作室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参与名师工作室培训研修教师约600人。(2)名师工作室运行基本正常,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有三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个人发展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有效。(3)名师工作室效能初步发挥,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形成了一批可借鉴推广的成果,一大批成员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和进步。(4)名师工作室保障基本到位,所在学校建有相应管理机构,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并且将名师工作室建设列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有一般性经费预算和决算等专项经费。综合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工作室的基本建设、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较为先进,有效促进了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改革创新,一些工作室成员或指导的项目在国际国内竞赛中获得金奖,一批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2016年底,市教育局对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期终考核评估。49个工作室通过验收,其中20个被评为“优秀”等级,获得奖励。
無锡市教育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培育高品质学校文化,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方面,主要的指导和推进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六条。
1.深刻理解课程领导力
一般认为,课程领导力是指以优秀的校长作为核心,领导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学校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学校对课程规划、建设、决策、引领、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包括对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和对学校课程的准确定位、相互补充与整体功能的思考。包括发展和完善各种实施策略,建立健全各种保障系统,保证课程政策与要求落到实处;包括对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组织和整合;包括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建构能力等等。然而,专家也认为,“学校课程领导不单是校长一个人的课程领导,每个学校的成员都是有意义的建构者,都可以为课程问题的解决和课程品质的提升贡献自己的智慧。”[7]
无锡教育的课程共识是:就一所学校来说,以优秀校长为核心的先进团队是课程领导力的当然代表,可以决定所在学校的内涵发展、校本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影响小区域教育的专业发展。同时,整合“经师+人师”核心素养的专家型教师精英,即有专业影响力的名师,无疑也是一种具有示范性的课程领导力。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是培育课程基地的有效载体和便捷途径。鉴于这种观点,无锡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积极发现和培育课程领导力,以名师工作室为优质教育资源孵化器,一是建立了“无锡市教育专家库”,二是加快了“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三是建立了“无锡市初中学科课程基地”。
就江阴板块而言,“贡和法工作室”致力于规模化打造后备名师,运行机制高品质;“杨培明工作室”凸显导师的个人影响力和学科的高平台建设;“陈晓萍工作室”强调精致的团队合作;“徐顺湘工作室”突出务实教研和课堂研究味;“常建强工作室”不仅培养了成员,还注重发展学生。
2.强调发展规划执行力
首批名师工作室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确立了工作室发展愿景和预期目标,研制了工作室三年建设发展规划和阶段考核方案,分步实施,扎实有效。每一位成员根据工作室的规划,递交个人成长规划,撰写理论学习感悟和教学案例,提炼教育主张和教研成果。每一个学年工作室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要求每一位成员有年度总结、年终自查和考核自评,过程性资料细目完备。
名师工作室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市教科院的指导下,制定并执行三年发展规划,创造性地发挥了高素质教师培养、学科专题项目研究、教研信息服务、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室成果推广等积极的引导作用。
3.提升教师理论学习力
教育理论修养和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是名师工作室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工作室为成员提供教育研究的时空和资源,努力营造一种向上、协和、求实、共享的实习场。每学期初,导师根据工作室研究课题的需要,与成员商议选购前沿理论专著和权威核心期刊,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改进实践,丰富底蕴。
为培养有思想、有态度、有智慧、有境界的卓越教师,“唐江澎、夏雷震工作室”依托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开展“百万百卷”读书活动;“赵国防工作室”要求学员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学术专著,撰写两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提炼三个教学案例;“何志奇工作室”每年组织读书报告会,确定读书主题,并将“何志奇工作室读书笔记连载”挂在网上,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黄荣德、李勤工作室”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教师紧紧围绕某一主题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收获与体会。导师们为成员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员高远的精神、虔诚的情怀,积淀了各工作室独有的文化。
4.聚焦专项课题研究力
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名师工作室建设,大多紧紧围绕导师主持的课题或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展开培训项目,研究重点突出,成果特色鲜明。如“王荐工作室”承担了省教研室第九期重点课题“中学理科科学方法及学科思想教学策略研究”以及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突出科学本质的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与工作室成员共同研发省生物学课程基地之科学创新模块,开发了校本选修课《生命科学史》,形成了以科学本质为特色的学科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徐彤工作室”成员参与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生物科学探究课程基地模型建构与整体推进研究”活动。“钱铭工作室”承担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创新型无线数学实验室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工作室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专题教学研究,不断汲取最新的科研成果信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张明霞工作室”着力于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学生学习任务单的建构,重点进行“以儿童学习需要分析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当代儿童学习方式嬗变下的课堂行为变革的研究”“儿童学习导向型课堂结构优化的研究”“不同学科学习导向型教学策略的研究”等四方面的研究。“严育洪工作室”围绕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任务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模式的开放、教学训练的开放和教学评价的开放六个专题,分阶段研究“开放理念下的预习课堂”“开放理念下的生长课堂”“开放理念下的任务课堂”,“任务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5.激发研修机制创新力
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方式做到了“五结合,五为主”。一是常规活动与专题研修有机结合,以专题研修为主。二是集中交流与分散学习有机结合,以分散学习为主。三是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有机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四是外地学习与本地观摩有机结合,以本地观摩为主。五是专家传授与互相研讨有机结合,以互相研讨为主。“五结合,五为主”研修机制,实现了名师工作室由“关注硬件和环境建设”到“关注培养质量提升”再到“关注共同体成员的幸福与发展”,实质性地富润了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内涵。
各名师工作室建设紧盯学术前沿,鼓励导师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多向碰撞、互动对话,不断生成新的智慧。非常重视与学科专家、兄弟学校的对话交流,结成校际联盟,联动思辨,共同成长,拓展理论深度和实践视野。
有的市(县)、区教育局,在区域教育信息网链接了名师工作室官方网站,如“江阴教育网”。所在学校建立了线上线下交互的学习、教研和交流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交流,及时动态反映工作室建设成果。每年举办区级或以上主题展示活动,以论文交流、专家讲坛、同课异构教研、成果报告会等形式,向全区乃至更大范围示范、辐射、推广,为区域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优质途径。
6.着力教研成果转化力
名师工作室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学术研究,引领学科建设。在课程建设上,以教育科研或教学改革项目(课题)为依托,规划学校课程方案,开发校本课程,推广研究成果运用并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可借鉴推广的成果。还注重开设选修课程,辅导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咨询等等,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大赛。
在“互联网+”新时代,“沈志斌工作室”研究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学,与成员共享有效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和新方法。“魏星工作室”成員参加苏南五校联盟“5+1”活动,切实提升成员的教学智慧,扩大了教学影响力。名师工作室导师和成员定期到基层学校送教,或与相对薄弱学校结对帮教,切实发挥引领作用。通过“青蓝工程”,90%以上的工作室成员结对指导2名左右的青年教师,近三年内75%以上的成员及其徒弟获得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称号。
三、无锡市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1.创立了可推广的课程与教学品牌
在学科与课程建设中,各地工作室有品牌课型、典型课例,有基本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在一定范围内可借鉴推广的成果。工作室成员加强课程体系研究,在自主创新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如“钱建源工作室”借鉴美国高中通行的辩论活动和课程,本土化开发了一套全面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型学术课程,给常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倡导主动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此外,还开设了英语戏剧表演、TED演讲(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英语影视欣赏、美文欣赏与写作、文学名著欣赏等活动类英语选修课程,为学生在各种情境下学习运用语言知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实践平台。
各名师工作室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推动课堂教学研究高位运行,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态。“杨志文、吴宝莹工作室”探索“问题引动—目标导引—自主探究—以评促学”目标导引下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一些高中数学学科的品牌课型、典型课例,以及基本的课堂教学形态,形成了鲜明的数学课堂教学特色。“杨晓荣工作室”精心打造28节精品课例,“吴红华工作室”归纳出的“四大调控艺术”“十种应变策略”,在区域内广泛交流,发挥了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2.促进了名师自身事业的超越性发展
惠山区名师工作室导师身正为范,积极发挥榜样作用,在服务成员进步的同时不忘发展自己的专业。“黄荣德、李勤工作室”导师黄荣德晋升为省特级教师,“唐江澎、夏雷震工作室”导师夏雷震晋升为教授级高级教师。
宜兴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导师严于律己,锐意进取,以自身专业的节节生长,倒逼成员自主发展,繁荣共同体的课程多样化。“缪朝东工作室”引领建设的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被评为无锡市重点建设专业群。在“十二五”期间,“刘炜杰工作室”引领的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工艺美术专业被评为省“十三五”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无锡市现代化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