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
儒家的“教学相长”思想,最早见于《礼记·学记》中,至今仍是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时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间的相互促进。如“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现代汉语词典》),“教学相长用来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促进”(《汉语大词典》),均是在师生关系范畴内对“教学相长”进行解释的。这种理解不但存在于众多辞书当中,同样存在于很多教育类著作当中,并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
实际上,所谓“教学相长”,其本意并非指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指教师作为单一主体,通过“教”和“学”两种行为的相互作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回归“教学相长”这一思想的本源,理清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曾有过如下论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学而》),充分肯定了“学(自学)”与“诲(教人)”二者的重要价值,这种“学”和“教”并提、“学”与“诲”并重的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继承者们的大力推崇,并反映于多种儒家经典当中,如《孟子·公孙丑上》所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儒家先贤时时将“学”和“教”并举,充分肯定了“学”、“教”二者的对等价值,为“教学相长”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记》正是追随儒家先贤的经典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思想:“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由此可见,“教学相长”中的“教”、“学”并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而是同一主体“教人”和“自学”两种行为;“相”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长”表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正面效果。归结起来,“教学相长”是指教师“教人”和“自学”两种行为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自身发展。
此后的历代儒家思想继承者对“教学相长”的内涵多有阐释,但其本义均是指教师自身“教”与“学”两种行为间的相互促进。如东汉郑玄曾指出“学则睹己行之所短,教则见己道之所未达”。唐代孔颖达也认为:“若不学之时,诸事荡然,不知己身何长何短;若学则知己之所短,有不足之处也。不教之时,谓己诸事皆通,若其教人,则知己有不通而事有困弊,困弊则甚于不足矣。故日教学相长者也”。明代王夫之提出“明人者先自明”,“学日益所不足,则教不困;教以困当自强,则学益充”。上述论述均表达了类似的思想:通过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弊端,教能促进学,学能促进教。这是对教师或个人自身发展两种途径及其相互关系的充分阐释。
到了现代,一些教育家虽未明确提到“教学相长”,但从其对“教”和“学”二者关系的论述中可见,其基本思想与“教学相长”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如陶行知所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教得更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相长”思想的合理性。
基于对“教学相长”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的考察,我们认为,“教学相长”原本并不属于师生关系范畴之内,并不指教学双方、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而是专指教师,指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教”的過程中感到不足,再去深入学习;在“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教的质量,更好地教导他人,而教师在边教边学、边学边教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这是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规律的解读。正如东汉郑玄所说,《学记》“名曰学记者,以其记学教之义。”可见,《学记》写作的基本立意即为阐发“自学”与“教人”的基本思想,或者说,是为培养和指导教师所用,是教人学会如何做好教师的指南。
从尊重历史和正确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不该望文生义,借用“教学相长”来表达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这一思想。“教学相长”中的“教”和“学”,其主体应具有同一性,并非在师生关系范畴内描述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强调教师单一主体的“教”、“学”两种行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是这一思想的本义。
我国当下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恰恰是因为忽视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片面地将“教”与“学”看成是两种不同的工作,重教学,轻反思、轻培训,人为地将二者割裂开来,导致“教”和“学”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因此,回归“教学相长”思想本义,注重“教”、“学”主体上的统一,对当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教学相长”思想充分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蕴含一个基本假设,即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主体。“教”,是教师的天职;“学”,是教师的根基,“教”、“学”相互促进所带来的自我发展,是教师存在的价值所在。在一段时期内,教育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认为教师的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发展,而对教师自我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事实上,教师的专业成长或者说教师的自我发展正是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善教”、“乐学”,并且将二者统一起来,促进自身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发展,而这也正是学校这一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黄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