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之蝶
《中国青年报》3月21日报道,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51.0%受访者喜欢“鸡汤文学”,但42.3%受访者认为同类型书籍泛滥,缺乏新鲜感。
点评: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可見鸡汤读物在中国还是火热的。全球调研巨头凯度集团发布的《2016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指出,2015年微信的情感类内容尤其是鸡汤文广受欢迎,50个最热门的公众号中有19个是情感类账号,而2014年只有3个。情感类文章的阅读量占比也从2014年的21%上升到了2015年的34%。
其实,有些鸡汤你不必喝。心灵鸡汤,最早起源于美国同名的励志丛书,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煲出的《心灵鸡汤》,曾是世界最畅销的系列读物。十几年之后,励志书籍在美国已普遍衰落。鸡汤书籍在美国普遍衰落的原因,通常的看法是,人们意识到这些文字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简单化,用“达到……你必须要做的几件事”“只要做了……你就可以……”这种设定,给人以虚幻的情感鼓励,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的走访中,有受访者就说:“励志类书籍就像快餐,吃起来过瘾,却没什么营养。读得多了,会发现许多都是一个‘套路。”也许再过十几年,肉不再鲜汤已凉,对待鸡汤读物,不必冷嘲热讽,也不必随波逐流,认识你自己,看缺什么营养然后再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