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玲,胥兴春
教育论坛
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以四川省为例
何 玲,胥兴春
采用教师工作生活质量问卷对四川省214名35岁以下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一是其整体工作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生存需要满意度最低;二是其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在性别、学段、学校所在地及教龄等因素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班主任教师与普通任课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差异显著。
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
对于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表现为致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这些做法其实就是在试图改进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1]只是当时的研究并没有使用工作生活质量这一概念,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概念才第一次提出,随后被广泛认同和使用。工作生活质量不但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等,也影响个人生活的许多领域,比如家庭生活、休闲生活、社交生活、经济生活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的工作生活质量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对工作生活质量问题的研究。[2]随着影响的深入,工作生活质量研究已不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也带动了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是教师通过学校教学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要,并挖掘潜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书育人,实现学校和个人目标高效的完成,获取更高境界的自我实现。[3]在众多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研究中,对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关注却较少。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这是一个既受重视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都对其有较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他们工作量过大,工资收入不高,尤其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如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4]生存状态容易受到忽视。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关调查,了解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
1.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青年教师界定为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教师。在四川省的南充、泸州、成都等市区中小学发放问卷250分,回收有效问卷2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6%。
在有效样本中,男性教师89人,女性教师125人;初中教师104人,小学教师110人;城镇教师115人,农村教师99人;普通任课教师125人,班主任教师89人;教龄在5年及以下的教师122人,6-10年教龄教师43人,11-15年教龄教师49人。
2.研究工具。采用赵守盈等[3]编制的教师工作生活质量问卷,该问卷共35个题目,分为五个维度:尊重需要、社交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问卷采用七点计分,从非常不正确到非常正确,依次记为1-7分。总问卷得分越高,表示教师的工作生活满意度越高。
3.统计工具。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总体状况。总体而言,中小学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并不高,问卷项目最高分为7分,本次研究总分均值为4.08分,即中小学青年教师对其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将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值排序依次为:生存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社交需要,生存需要维度均值(M=4.02)低于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均值(M=4.08)。结果见表1。
表1 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总体特征
2.以不同性别、学段、学校、教龄及是否班主任比较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水平。对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性别、学段、学校、教龄及是否班主任因素上进行均值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分差异比较(M±SD)
男女青年教师只在安全需要维度差异显著,男性教师得分明显低于女性教师得分,说明男性教师在安全需要维度上的满意度低于女性教师。男女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学段的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初中青年教师与小学青年教师只在自我实现需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小学青年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分明显低于初中教师,表明小学青年教师在自我实现需要上的满意度比初中青年教师低。
为探查学校所在地是否影响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城镇与农村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城镇与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在社交需要维度差异非常显著,农村青年教师的社交需要得分显著低于城镇青年教师;两者在生存需要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农村青年教师得分却显著高于城镇青年教师。两者在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另外,班主任教师与普通任课教师在尊重需要维度、生存需要维度及工作生活质量总分上差异显著,同时,在这三方面,普通任课教师的得分均显著低于班主任教师得分。但二者在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教龄教师分别在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工作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事后多重比较(LSD)发现,在社交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上,6-10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显著低于5年及以下教龄教师;在安全需要维度上,5年及以下教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5年以上(6-10年、11-15年)教龄教师。
1.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一般,尤其在生存需要上满意度最低,说明青年教师较为关心自己的生存状态。中小学教师的物质待遇并不高,[5]甚至有超过60%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经济收入不满意。[6]青年教师,尤其是职称较低的教师,其工资收入更低,虽然近年来教师工资有所提升,但其涨幅远远低于物价的涨幅,衣食住行花费较多,经济压力较大,因此生存需要在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中占有绝对比重,此结果与贾海薇[7]等人的研究一致。
2.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不受性别、学段、学校、教龄影响。青年教师生活质量总分不受性别影响,但男性青年教师的安全需要得分明显低于女性青年教师,这可能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社会传统认为,男性应该是勇敢的、有抱负的,对于很多男性来说,“工作”构成“身份”,二者密不可分。[8][9]但是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工作苦,压力大,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在以金钱为上的社会,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相对于女性,多数男性并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即使已经成为教师,也希望能找到更高收入的岗位,获得更大成就感,这可能是男性青年教师安全需要得分较低的原因。
小学与初中虽均属于义务教育,但对初中任课教师而言,中考升学率是其最主要的工作压力,也是教师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工作的一个较大差别。当大多数学生通过考试进入理想的高中时,初中教师能够从中获得较多的个人成就感以及自我价值感,所以其自我实现得分较小学教师要高。
城镇与农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总体无差异,但在社交需要与生存需要维度,农村青年教师的社交得分显著低于城镇青年教师,而生存需要的得分却比城镇教师要高。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一样,每天都面对同样的学生和同事,社交圈狭小,但因农村交通条件的限制,有不少农村学校教师都必须住校,一天24小时守着自己的学生,[10]不能像城镇教师那样下班后能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因此,其社交需要得分较城镇教师低。随着农村教师工资的调整,其工资待遇有所提升,而城镇教师工资待遇虽比农村教师好,但其生活消费水平也较高,经济压力较重,所以城镇教师在生存需要维度上满意度比农村教师低。
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不同维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教龄因素影响,具体表现为不同教龄青年教师在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三个维度上,教龄为6-10年的青年教师的满意度均比5年及以下青年教师低,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关。作为才开始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了理想和激情,开始与大量学生、家长接触,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对工作充满自信,且作为职业而言,教师较为稳定,5年及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还在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其教师相比,他们的职业倦怠最低,[11][12][13]因此对教师工作生活有较多积极的认识与感知,在社交、安全及自我实现需要上较为满意。而6-1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12][13]此时,情感方面,会感到压抑、紧张、沮丧、失意;认识方面,感到工作毫无意义;意向方面,缺乏兴趣,疏远工作。[14]这势必影响其在社交、安全、自我实现需要上的感知,这可能是6-10年教龄教师在这三方面满意度较低的原因。
3.中小学班主任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普通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有更高的尊重需要、生存需要及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管理者、协调者、教育者和组织者,[15]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与学生及家长接触更多,对于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更容易接受,较受尊重。另外,由于工作要求和责任不同,班主任与普通任课教师的待遇也有所不同,《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虽然,在不同地区、学校的班主任津贴高低有别,但一定程度上还是拉开了班主任与普通任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16]因此,班主任教师比普通任课教师在尊重需要、生存需要及工作生活质量上的得分更高。
1.教育主管部门应关注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他们比老教师承担了更重的教育任务、付出更多的辛劳,但付出与所得之间的差距却较大,物质需求满足较难,进而影响到其他需要,如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等的满足,这也是一些青年教师离职、转职的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如增加生活补助、租房补贴等,使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对工作生活能进行积极感知。
2.学校应注意满足青年教师的不同层次需要。总体而言,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水平一般,尤其生存需要与尊重需要有待提高。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直接环境,对其工作生活满意度有较大影响,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应了解当前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极为缺少的是什么,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提高福利待遇和补助等以满足其生存需要,关怀体贴青年教师,满足其尊重需要,丰富业余生活、和谐人际关系以满足其社交需要等等,让青年教师生活上心理上无后顾之忧,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3.青年教师应合理调节自身不良因素。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除与社会、学校等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外,还受到自身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对其工作生活需要满足的感知水平,如一些教师只有较低的职业认同或者缺乏职业认同,无法真切感知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和乐趣,降低了个人对工作生活的满意度。因此,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真实感知需要教师本身调节一些不良因素,如职业认同、职业倦怠、消极情绪等,以免对工作生活的真实感知产生干扰。
[1]J ean-Pi erreM art el&G i l l eD upui s.Q ual i t yofW ork Li f e:Theoret i cal and M et hodl ogi cal Probl em s,and Pres ent at i on ofaN ew M odeland M eas uri ngIns t rum ent[J].Soci al Indi cat ors R es earch,2006(77): 333-368.
[2]卿涛,罗键.工作生活质量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2).
[3]赵守盈,臧运洪,陈维,潘运.教师工作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J].心理科学,2010(3).
[4]王玉萍.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5(8).
[5]罗儒国.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实诊断与改善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1).
[6]董新良.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
[7]贾海薇,郭凤兰.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8]徐大真.性别刻板印象之性别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3(4).
[9]周伟珍,冯琪.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形成原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4).
[10]徐艳伟.农村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5(8).
[11]桑青松,黄卫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10).
[12]赵守盈,陈维.贵阳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
[13]何兰芝.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4).
[14]冉祥华.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4(9).
[15]陈宣霖.中小学班主任角色体系及其工作内容[J].中小学德育,2014(2).
[16]陈建蕊.对中学非班主任教师工作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4).
责任编辑:段 旭
G 65
A
1671-6531(2017)01-0050-04
何玲/宜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644000);胥兴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