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玲
计划行为理论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慕课学习研究
刘俊玲
慕课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和集约性等特点,正在以迅猛之势渗入高等教育。然而面对众多的慕课资源,学生的学习意向如何?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取了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国际交流英语慕课课程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学生的慕课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性,而学生的努力期望、课程质量及同学影响等因素较好地解释了该现象。
慕课;学习意向;计划行为理论;国际交流英语
慕课(M 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因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与集约性等特征而备受师生青睐。目前,众多国内外机构都在致力于慕课的开发与建设,国外有被誉为慕课“三驾马车”的Coursera、EdX和Udaci t y,国内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 OOC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机构收录的课程门类齐全、语言众多,可充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对英语教学而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而慕课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条件。面对众多的慕课资源,学生的接受情况、学习效果、出现的问题等都需要教师认真加以分析。因此,本研究选取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慕课学习情况为研究问题,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的方法,以更好地利用慕课资源推进英语教学。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Pl anned Behavi or,TPB)是由Icek Aj zen分别在1988年和1991年提出的。Aj zen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五要素之间的关系。态度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主观规范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知觉行为控制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该理论认为,个人对于某项行为的态度越正向、主观规范越正向、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强,而实际行动就越大。对于慕课学习,学生并不会完全处于自愿或自主,它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知觉行为。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行为意向,才会采取更积极的实际行动。研究团队在教学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慕课学习的意向有明显差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H 1):慕课课程质量对学生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2(H 2):慕课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3(H 3):学习的便利性对学生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4(H 4):课程难度对学生态度具有负向影响;
假设5(H 5):同学影响对学生的主观规范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6(H 6):教师指导对学生的主观规范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7(H 7):努力期望对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8(H 8):自我控制对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具有正向影响。
借鉴Icek Aj en的研究模型,构建如图1的研究模型:
图1 英语专业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研究模型
(一)受试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两个班作为试点,共69名学生参与试验。年龄在18-22岁之间,其中女生65人,男生4人。为了确保调查的可信度,两个班是平行班级,均来自同一教师任教。
(二)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在实验之前,由教学团队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讨论可能影响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因素,制作了调查问卷,其中涉及到学生对慕课的了解情况、使用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期望、学习课程等。
慕课了解情况及使用情况。作为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只有21.7%的学生在实验之前了解过慕课。实验班级中16.1%的学生正在开始学习,83.9%的学生还没有在慕课平台上完整学习过一门课程。
慕课学习兴趣。本问卷中采取了李克特五级量表(1=非常感兴趣;2=比较感兴趣;3=一般;4=不太感兴趣;5=没有兴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慕课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占55.1%,比较感兴趣占43.5%,只有1.5%的学生反映不太感兴趣,没有同学拒绝慕课学习。
对慕课的学习期望。学生希望通过慕课学习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占84.1%),学到有效的内容(占85.5%)、体会新颖的教学方式(占75.3%)、优秀的教学设计(占60.8%)、优秀的教学团队(占50.7%)以及课程证书(占47.8%)等。这说明学生对慕课学习期望很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都希望看到改变。
希望学习的课程。问卷中罗列了“中国大学M OOC”在线学习平台上该时期正在进行的英语慕课教学,如国际交流英语、大学英文写作、英汉语言对比、外国文学经典选读等。从学生的选择来看,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国际交流英语》,47.8%的学生愿意选择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本实验确定选取《国际交流英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慕课学习。
2.实施阶段。国际交流英语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学团队精心打造的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根据课程安排,该课程共持续13周,每周约2个课时。内容涉及到自我介绍、着装礼仪、餐桌礼仪等多个主题教学。本实验要求学生用邮箱注册学习该门课程,并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用于学习交流。在实验期间,共进行了一次访谈、一次问卷调查。
在课程进行到第7周时,随机选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慕课学习的进度、实施情况。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该访谈采取了听证会的形式,每班随机抽选了10名同学,组成访谈小组,按照事先设计的问题,由教师对受访学生一一提问。问题涉及到学生慕课的注册情况、每周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学习条件、对课程的评价等。访谈结果显示,受访的20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已经注册中国大学M OOC学习账号,有10名学生已经在开展同步学习,有6名学生能够按照课程要求每次都提交作业,有4名学生参与过课程讨论发言。16名学生认为学习条件便利,有移动设备,流量充足。所有进行过学习的学生都认为课程有一定的收获。受访的学生中,有2人认为收获很大,有3人认为有一点点收获,有1人认为收获一般。问及对课程的评价,学生表示课程讲解详细、设计很好,但是作业难度偏大,需要录制视频,完成该作业会花费大量时间。但是问及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所有同学都表示愿意继续学习该课程。
访谈也调查了部分学生未能进行慕课学习的原因。结果显示,学生面临的首要困难是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进行慕课学习,占65.22%;对慕课不了解的占21.7%;对慕课学习不感兴趣的占10.6%;只有约2.3%的学生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设备或考虑到流量花费而不能开展学习。
在课程进行到第13周时,进行了全体实验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注册情况、学习便利性、学习时间、课程难度、考核方式、课程质量、同学影响、教师指导、努力期望、自我控制等方面。之所以在问卷中设计这些问题,是因为研究团队依据计划行为理论,主要考察学生的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能力对学习意向的影响。问卷涉及到10个问题,47个自变量。其中关于注册问题设置了两个自变量,其余9个问题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发放问卷69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
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学生注册中国大学M OOC在线学习平台的比例达到84.1%,注册度高。然而课程的完成率却很低,有超过50%的学生只学过一次,几乎没有学生完成系统的学习,也没有学生获得课程结业证书。对于本实验研究模型中提出的8个影响因子,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了因子的信度、效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一)因子信度、效度分析
本实验在对数据进行测试之前,通过观察、访谈,提出可能影响学生慕课学习意愿的8个因子,通过对因子的信度分析,最后得出具有相关显著性的因子为6个,分别是慕课课程质量、同学影响、教师指导、学生的努力期望、自我控制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各因子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因子分别为努力期望、课程质量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且学生的努力期望Cronbach's Al pha值为.707,信度较高。运用SPSS17.0计算出样本总体信度Cronbach's Al pha值为.613,荣泰生在《SPSS与研究方法》一书中提出,当0.35≤Cronbach'sAl pha<0.7时,信度分析尚可。本研究样本的总体信度为0.613,说明研究的信度较高。
表1 因子信度分析结果
根据SPSS统计方法,实验选取的这些变量之间的共同因子越多,越适合做因子分析。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降维因子分析,显示KM O值和Bart l et t的球形度检验,如表2所示。依据KM O评定标准,KM O值小于0.5时不太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中KM O值为.658,大于0.5。Bart l et t的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为.000,已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本研究选取的6个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因子效度分析结果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为检验每个因子对学习意向的影响是否存在以及每个因子对学习意向影响程度大小,运用SPSS17.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多元回归模型
上表显示了多元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t值及显著性。列入分析的6个因子中,对学生学习意向影响最大的是努力期望,其次是课程质量和同学影响。本回归模型的标准化残差量表显示,标准化残差值范围为-1.252到1.776,符合残差值应落于-2与2之间的要求(荣泰生,2012, 383)。因此,图1所建立的慕课学习意向研究模型经过检验是合理的。本研究方法、研究变量、研究模型、研究结果都具有可信度。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对学生慕课学习具有显著影响的是学生的努力期望。高校可以为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导论课,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同时建立大学生成长目标导航体系,引导学生每学期明确建立自己的努力期望,并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只有提高了努力期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通过慕课学习来提升专业知识。
慕课课程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人才培养与高水平学术型大学有较大区别,它主要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因此,慕课的学习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专业知识入手。学校在引进慕课时,应考虑到课程的难度、实用性、受众面等因素。本实验中学生反馈出所学习的国际交流英语缺乏实践机会,与职业发展的相关度不明显。笔者认为,可以鼓励教师组建团队,开发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订单式慕课。
学生在开展慕课学习中,受同伴影响较明显,本实验中同学影响因子与学习意向的Cronbach'sAl pha值为.444。一个班级自主进行慕课学习的同学越多,就越会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因此,笔者认为学校要创建便利的网络学习环境,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校园的wi f i网络,为学生开展慕课学习提供便利。同时,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开展自主学习,还可以将慕课学习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慕课学习的针对性。在微信群、QQ群等交互平台上,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意愿不强烈的学生应多鼓励,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慕课能够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受试学生对慕课的认可度很高,注册度高,学习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的参与度不高、完成率不高、学习意向不强。因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慕课并接受慕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评价者、帮助者。对于慕课学习,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如组织实施翻转课堂,开展任务教学、合作学习,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互联网+”时代下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加强慕课的开发,将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慕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来展现的,在内容设计上,可以采取讲授、动画、微电影、实际操作等方式来丰富慕课的形式,也可以以游戏闯关的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当然,本实验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受试者人数有限,取样中的有些变量信度不是很高。此外,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研究产生的数据可能不能代表所有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慕课学习情况。因此,本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围绕学生性别差异、慕课学习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
[1]C ovi ngt on.M.V.(1998).Thew i l lt ol earn:A gui de f or m ot i vat i ng young peopl e[M].C am bri dge U ni vers i t y Pres s.
[2]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8):82-90.
[3]荣泰生.SPSS与研究方法(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4]苏琪.远程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衰竭与调节策略研究[J].外语界,2015(2):53-60.
[5]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8-83.
[6]许玲,郑勤华.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61-66.
[7]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04-109
[8]张千帆,王程珏,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8):66-70.
责任编辑:贺春健
G 642
A
1671-6531(2017)01-0042-04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2015-GX-075);重庆文理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微课的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160239)。
刘俊玲/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重庆永川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