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机制构建*
——基于“跟进式教育”视域
沈杰
“跟进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特色模式,包括教育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和活动跟进等四个模块,相应地,它有四个属性,即教育文化属性、管理文化属性、服务文化属性和活动文化属性。作为一种科学教育观,“跟进式”教育的文化属性体现出的培育、规范、关怀和拓展功能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很大影响,因此,从文化机制方面探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和接受,具有一定意义。
“跟进式”教育;文化属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前,在经济成分多样、文化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构建一个有效的科学模式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跟进式教育”是2005年常州大学浦玉忠教授对改进高校思政工作而提出来的科学教育观,并在实践中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和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后来衍伸到了社会领域,成为适用于整个社会教育的一种有效的特色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是浦教授团队用“跟进式”培育的理念与方法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和培育途径的重要课题,而且已经在2016年8月以“优秀”等级按期结项。所谓“跟进式教育”,就是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做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为主线,遵循教育规律,与时俱进,适应现实,实现学生的成才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思想、需要和兴趣走到哪里,学校的育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1]。它包括教育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和活动跟进等四个方面内容,具有四个属性,即教育文化属性、管理文化属性、服务文化属性和活动文化属性。跟进式教育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维和特色模式,其文化属性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发挥着育人的重要功能,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此相应,科学构建文化机制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如下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属性,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开展的教育行为。跟进式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模式,其鲜明的教育文化属性所体现的强大教育功能和熏陶感染功能,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教育文化作为高校的办学灵魂,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子所集中产生的教育力量,是对全体师生员工、社会公众产生的综合作用和影响程度。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文化形态,反映一所高校所特有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教育文化属性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素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其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换句话说,跟进式教育文化属性本身就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必须扎根于先进的教育文化,充分利用好教育文化这一资源载体。
1.要转变教育跟进文化理念、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跟进式教育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性。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90后的大学生更加关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传统的灌输型教育理念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其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跟进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维和文化模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吸收传统教育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的教育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高地,充分体现出求实创新、科学理性和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教育文化的特征。高校要重视挖掘教育文化的思想,提高其社会价值度,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规划,这是跟进式教育文化机制能够建立并落到实处的关键。
2.要夯实教育跟进文化载体,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跟进式教育文化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平台或载体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物质文化载体是跟进式教育的显性平台,是物化了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形载体,包括校园自然风貌、建筑设施、教学设备和活动场所等,这些物质“硬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润人无声,启迪教育学生,从而达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精神文化载体是跟进式教育的隐性平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软平台,包括高校办学理念、历史文化底蕴和教育育人氛围等。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跟进式教育的核心载体。精神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坚定人的信念、净化人的心灵,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载体。
3.要重视教育跟进文化实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跟进式教育内含实践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的创新性运用。离开学生的实际、缺乏实践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没有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体现,不是看是否掌握了知识而是践行的效果。跟进式教育作为高校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重视其教育文化实践,彰显其教育文化属性,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文化空间和文化载体,推动着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跟进式教育文化不仅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为学的良好环境,更是营造出了一个为人的实践环境。换言之,跟进式教育文化机制是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知识实践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管理跟进是跟进式教育的重要内容,即重在探索一套独特、有效和规范的管理体系,跟进管理,为育人的实效提供保障。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高校在规模扩张过程中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管理文化建设的机遇期。管理文化立足管理,又蕴含文化因子,是“高校管理领域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强调的是在管理层面以文化的形态影响思政教育和高校的发展”。所谓管理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把全校师生员工凝聚起来的精神因素、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具体来说,高校管理文化可以被分为高校办学的管理理念,保障教育教学秩序的管理制度、日常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行为。管理理念是高校管理文化最为核心的部分。管理制度是构成管理文化的关键要素,也是落实管理理念的和践行管理行为的保证,管理行为则是管理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展现,是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文化是跟进式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全校师生员工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校级管理者导引和影响管理文化发展方向,是管理文化理念的倡导者;中层管理者负责推动、维持管理文化建设;基层管理者特别是辅导员落实、执行着管理文化建设。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良好的运行力,就必须发挥跟进式教育管理文化属性的规范功能,建立一个人本化、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把高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高校社会价值和个人人生价值的统一。
1.要落实跟进式教育的人本管理文化理念。跟进式教育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学生的思想、需要和兴趣走到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3]这就要求跟进式教育必须坚持人本管理理念,把学生的发展当作是管理的目的,突出学生自身的价值和发展需求,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深入研究管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在联系的规律,用跟进式教育管理文化优势来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教育的创新。
2.要构建有利于跟进式管理创新的管理文化制度。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制度文化。管理制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就是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的程度和效果。管理制度既是管理文化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障。跟进式教育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将“硬”管理与“软”文化结合起来,尽量减弱人与管理的对立,科学树立制度意识和文化理念,奠定坚实的制度文化基础。
3.要规范管理实践行为,形成跟进式管理文化特色。文化属性是高校所具有的教育共性,也是教育、管理和文化融合的着眼点。具有特色的管理文化才会有生命力,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需要的文化。因此,要把跟进式管理作为一项文化实践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养成教育中。只有具备特色管理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应。
跟进式教育的原则是主动跟进、及时跟进和有效跟进,因此,其服务文化特征应是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学生的服务,高校实质就是一个主动跟进学生的服务机构。服务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文化承载着服务,服务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人们之间思想交流和心理沟通的文化活动。高校服务文化可以表述为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包括服务理念、服务行为等元素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模式。服务文化是跟进式教育的重要属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本质。通过及时有效的跟进服务,其本身的文化属性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价值认同,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品质,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通过培育“学生第一,服务至上”跟进服务文化理念,提升教职员工服务素质。学生是学校的“生命线”,以学生为本、学生满意为旨归是打造校园跟进式教育服务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服务跟进理念作为跟进式服务文化的精神内核,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服务跟进让学生受益。学校管理层更要立足服务,倡导终身服务跟进理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2.通过实施服务文化工程,改进服务跟进方式,提高服务跟进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和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型”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因此,高校需要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如通过高校教育服务道德工程来打造服务职业核心价值观;通过高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工程来丰富校园服务文化资源,使得高校的服务方式更加科学,服务范围更加宽广,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及时。主动、及时、有效的沟通是高校跟进服务文化的主旨,加强教职工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服务跟进工作更加完善,可以推动服务文化层次的提升。通过弘扬服务精神,倡导服务光荣,形成主动、积极的跟进式服务文化。
3.通过加大服务经费投入,建立跟进式服务文化保障机制,拓宽服务跟进张力。教育经费是构建跟进式服务文化体系的经济基础,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服务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家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学生可用的校园文化资源仍然不足,无法满足教育服务文化的建设需要。跟进式服务文化保障机制,是高校服务文化的承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的跟进式服务文化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要深入研究服务跟进的内在规律,不断创新服务文化机制,提升高校教育服务的文化品位。
跟进式教育是参照经济领域内的商业活动理论、组织行为学相关原理和“跟进”方式的一种教育模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关系形成、完善的基础。活动文化,即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价值倾向的活动方式和文化形态。高校活动文化是跟进式教育的行为文化形态,具有明显的教育特征,承载着较为集中的文化及社会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能够在各类学术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才艺展示等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自我。“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4]文化活动跟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日益彰显。但个别高校过于关注办学规模,把校园活动文化的培育当成一项软任务,有所疏失;活动文化缺乏战略性和整体筹划;创新不够,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形式主义和功利心态较重等。此外,主办方往往采用强制、命令的方式让学生参加,不仅预期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客体角度来看,高校不能单靠灌输和命令完成,要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重视学生个体需求,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教育有形化。在参与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意识潜能、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认同、提升,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第一,校园活动文化要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养成自觉的行为,在精神层面上实现跟进式活动文化的育人要求。第二,校园活动文化要尽展其文化价值,不能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切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第三,校园活动文化要跟进专业教学和理论学习,以学风建设为核心,注重教学研究,突出专业学习和技能提高,营造专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良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第四,校园活动文化要跟进具体的鲜活的实践形式:一要跟进主题活动文化,如结合重大时政活动、读书节、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挖掘主题活动的文化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活动内容之中;二要跟进节日活动文化,重视开发节假日文化这一教育资源,如双休日和小长假活动文化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三要跟进社团活动文化,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种类丰富,参与其中对锻炼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更利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浦玉忠等.“跟进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3.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7.
[4]郭庆等.ESM:大众化教育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7-128.
责任编辑:孙丽娟
G641
A
1671-6531(2017)01-0034-04
常州大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会重点资助项目(14LLSJ0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公民有序参与质量问题研究”(2014SJB473)
沈杰/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江苏常州2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