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南++陈景松
摘 要: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本案例的执教教师试尝“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的主要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并上台展示。课堂教学中,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习目标问题的驱动下,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在探索中高效的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例
引言
力的合成与分解首先体现了合力与分力可以等效替代的关系,等效思想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今后物理学习经常会用到,比如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电场中等效重力、恒定电流中的等效电阻、等效电路、等效法测电阻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的运算法则,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比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场强叠加原理,磁感应强度的叠加等等,最后让学生加深了对矢量的认识。在前面的教学中知道了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物理量叫矢量,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定义,应该还要再加上运算法则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电流有方向但是是标量。总而言之,力的合成與分解在教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就是一节高中物理的探究案例。
1 教学流程
2 教学程序
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一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的教学内容,梳理归纳如上表,课的容量比较多,如果对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比较好,上课的效果会比较好。由于是高一新生,因此这节课应注重强调作图以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强调细节。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紧,所以很多的作图是利用课件展示,没有板演,学生也没有亲身体会这个过程,因此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一应布置针对性的练习,然后交上来进行批改,并及时进行反馈;二要求学生把本堂课的作图重新画一遍,并上交。
参考文献:
[1]戴军.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归纳[J]. 物理教学探讨,2012,30(9): 19-21.
[2]刘慧展.力的合成与分解[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09(9): 50-51.
[3]吕彤.生活情景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J].新高考:高一物理,2006(11):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