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勇
【摘 要】芬兰的教育发展水平在短短几十年间跃居世界前列,芬兰中学生在世界OECD组织的PISA项目测试中表现优秀。本文通过对芬兰基础教育的实地考察,对芬兰教育成功的要义及其成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芬兰教育;成功;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134-03
芬兰,人口仅500多万,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但其教育发展水平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跃居世界前列,芬兰中学生也在OECD组织的PISA项目测试中表现优秀。芬兰教育何以让全球教育界如此关注呢?其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由成都市教育局组织,成都市“未来教育家”项目成员21人于2016年9月12日至9月28日,对芬兰基础教育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芬兰教育成功的要义
1. 现象教学:跨学科综合学习彰显新课程核心价值
(1)现象教学的提出: 2016年8月,芬兰中小学全面推行新课程。据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学院Pekka教授介绍,本次芬兰教改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学生的独特性与接受优秀教育的权利;二是充分体现人本、教育、启发、平等和民主;三是突出多元文化;四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2)现象教学的内涵:现象教学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现象的教学。其一,现象教学强调以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的主题和内容。芬兰Nurmijarvi中学助理校长强调,该校根据不同年级而设计了不同主题,如海难逃生、活在森林、美味大餐等;其二,现象教学是一种基于多个学科整合的跨学科教学。Nurmijarvi中学校长介绍,该校自主选择一定的学科进行整合,如海难逃生的主题,融合了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政治、造船、家政、安全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三,现象教学是一种基于对话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愉悦的情绪、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创造性的活动。
(3)现象教学的操作流程:据Pekka教授介绍,现象教学基本按照以下9个流程进行:确定学习主题-学习结果描述-实践中了解-学科角色-找出关联-阐明问题-确定项目-列出具体活动-找到可用设备或资源。
(4)现象教学的现实基础:当我们走进课堂才发现,芬兰所谓新课改,即现象教学,并不是空投的概念,而是早就孕育生长于芬兰多年的课堂教学中,只不过现在芬兰才系统地提炼出来,大力提倡实施。Pekka教授说,我们很多知识和能力,一部分(20%)是在正式场合学到的,一部分是在非正式场合(80%)学到的,这说明人可以在个性化的环境中独自或合作学到知识和能力,也就是现象教学理论存在的现实基础。
总之,现象教学把过去重学生专科学习转变为重学科综合学习,把过去旨在问学生“学了什么”转化为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学到”。老师由学习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推动者,对学生少用外部评价多用内部评价(即自我评价)。创设主题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对学科知识进行运用、体验、感悟、思考、发现和创新。
2. 公平教育:真正地帮助每一个人建立未来生活自信
(1)公平教育源自民主平等普世的教育理念。芬兰的教育去精英化,是真正的平民教育、普世教育,真正地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建立未来生活的自信。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2008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说,未来十年内,约有十二亿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进入职场,依照我们目前所采取的相关方针,只有三亿左右的人能够得到工作机会。我们给其他九亿人什么?如果我们要迈向和平发展并且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希望,我认为这是很大的挑战。基于这样的社会观,芬兰教育也旨在为每一个人提供教育机会和生活技能以及社会发展通道。在这咱观念指导下,芬兰老师的大部分精力都是在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2)完善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元的成长路径。在芬兰,初中学生完成9年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后,升学有这样的四种渠道:一是升入普通高中,将来选择学术研究型大学;二是升入职业学校,毕业后工作两年可报考应用型大学,也可选择直接就业;三是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同修,未来可以选择学术性大学或应用型大学;四是直接拜师学艺,走上技术专业化道路成为专门人才。如此完善的教育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升学路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获得均等的成才机会。
(3)特殊教育是芬兰公平教育的软性保障。Pekka教授给我展示了两幅图画,生动地说明了芬兰教育的公平性,一幅图是几个高低不一的学生站在窗前看风景,意谓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教育;另一幅图是在身体下面给身高不一的学生垫了凳子,让不同高度的学生都能站在窗前看风景,后者意谓特殊教育给学习程度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他们都能享受教育的公平。
(4)家政课程让每个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平和地生活。芬兰的中学要开设家政课程。以厨艺课为例,首先,学生要学会认识各类食物与食材;其次,要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学会如何进行营养搭配;之后,还要学习家庭的经济与预算,要学会有计划性地安排生活;此外,还要学会如何整理房间,如何进行垃圾的分类等等。家政课程让学生学会适应普通人的生活,既学会了技能,又调整了平和的心态。
(5)高福利的民主國家制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芬兰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教育、医疗均免费,不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免费,连高中和大学教育都免费。
总之,芬兰抛弃国际社会主流的追求竞争的教育观念,致力于教育公平,学校平和且平等地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未来发展的信心。对学优生用力较少,而对学困生用心较多。注重的不是成绩,而是成长,是每一个人公平地成长。
3. 教育信任:开放的评价给教育注入了自由飞翔的力量
在芬兰交流期间,我们听得最多得一个词就是信任。在访问期间我们总要问:“政府怎么考核学校,学校怎么考核老师,老师怎么考核学生。”芬兰同仁总是回答:“没有考核,自我评价,相互信任。”
(1)政府信任学校。政府只对学校做一些大政方针上的要求,对学校的具体管理与教学不予干涉,对学校几乎没有考核指标,不评等级学校,政府努力消除校际差别,建立校际交流网络。
(2)学校相信教师。芬兰教师全权处理教学大纲、学生评估、校园改善及社群参与。学校不按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不在教师人群中评优。教师的职业动力不是来自于学校的成绩考评,而是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以及自己的内心良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
(3)教师相信学生。芬兰在初中以前(除初中毕业考试),国家不举行考试,小学均不考试,高中举行毕业考试和高考,而高考和学校无关。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或各种学习、娱乐俱乐部,如果没有活动参加的学生就可以回家。学生的家庭作业压力并不大。芬兰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能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回家的家庭作业耗费时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学生只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做自我评价。这种开放的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消除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恐惧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与激情地获得深度体验。相信学生,就是从“唤醒”到“内省”。
(4)学生、家长、社会信任学校和老师。芬兰教师帮助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的专业能力,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教师和质量这两个核心因素又使学校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这种信任反过来激励学校和老师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负责。
总之,芬兰人的信任已成为一种文化。芬兰的教育改革没有采用竞争、选择、标准化考试等市场化的运作手段,而是自发地选择对学生和专业人员高度信任。在芬兰的每个学校,我们都会听到校长老师们谈论“领导力”。初识领导力,让笔者觉得有点行政化,有点空洞。但连续几天的讲座和到校考察,让我们明白了“领导力”的核心就是相信,就是政府相信校长,校长相信老师,老师相信学生。
4. 少就是多:教育效率是在缓慢的教学进程中等待与唤醒
芬兰的课堂教学节奏缓慢,教学内容少,一般每堂课只讲一两个概念,或由某个生活现象引出话题后,就布置学生讨论,完成课堂作业。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重视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深度体验,重视小组合作探究。
“孩子,不着急!”这是我们在课堂上听到的最温暖的话语。在一堂三年级美术课上,一位小姑娘用剪刀剪裁图画,不小心剪过了画线,“哎呀”了一声,这位老师听到后,迅速走过来,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没关系,不着急!”之后耐心地指导她先剪掉图画外围多余部分,再逐渐向内裁剪。看到修复好的图画,小姑娘欣慰的笑了。
Pekka教授给我们讲课总是那么从容而缓慢,当我们急的时候他一点都不急。每次的讲课内容很少,以体验为主。他总是说:“不要太在意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比如,9月13日,在于韦斯屈莱学习的我们感受“unlearning”时,Pekka教授要我们思考:什么是“忘却”?“忘却”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教学方式是让我们到户外探寻,拍下激发我们灵感的照片或视频,并加上文字记录,上传微信群中。什么是“忘却”?让自己的身心回复自然,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你会发现这个司空见惯的世界有着太多的微妙之处……很多时候我们被俗世束缚,被尘埃蒙蔽,这时还是否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是否明白教育最真正的出发点是人?教师这个群体,太容易被外物裹挟了,时代的洪流、功利的评价、烦杂的琐事……只有自我觉醒,自我回归,才是最好的教师成长。末了,我们有个学习小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心得。第一幕:忘却。忘却我们是教师、教研员、园长、校长,记住我们是人,是自己。第二幕:发现。发现自然中的树叶、浆果,池塘和野鸭,看野鸭的人,透过树缝的阳光,母亲和孩子,还有全新的自己。第三幕:反思。解放身心,重新认识自我和自我的价值。
总之,芬兰教育的缓慢其实是等待和唤醒,就是教育效率的体现。在芬兰,有种说法:“少就是多。”教得愈少,学得愈多;考得愈少,学得愈多;愈多元,愈平等。这样的慢,是慢在兴趣培养,慢在自我建构,慢在润泽生长。
5. 教师教育:学术性的师资培训造就优秀的老师伟大的学校
芬兰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国家拨款设立专项,由大学老师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我们参访的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学院分为两个系,一是教师教育系,一是教育科学系。其中教师教育系专门针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我们到芬兰的当天,于韦斯屈莱大学教师培训学院的院长Malinen教授给我们介绍的国家培训教师项目,即Apo。该项目参加者需硕士毕业者或工作后的教师,学习9个月后便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参加培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学习方式采取分组学习、时间安排是:有4个月密集学习,然后集中学习,最后自主学习。先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的: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还要拍摄一个视频,来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老師既是一个学习者,又是一个推动者。A.Malinen教授要和7个小组负责人一起来制订学习流程。后来我们进入课堂观摩了针对培训者的课程,课堂教学的学术水平很高,参与培训的教师非常投入。
总之,现代芬兰的师资培训课程已经与教育政策的数种特质相互配合,创造了五种类型的教师: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全科教师)、科任教师、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教育教师。所有老师需具备硕士学位,并参加国家教师培训,才能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在社会上获得极大的尊重。
二、芬兰教育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芬兰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从观念上要改变控制和功利的教育思想,切实平和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第二,从措施上系统地完善帮助学困生的教育方法,建议采用导师制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对学困生的义务辅导。第三,从管理上遏制或者逐步停办课外文化补习班,尝试小学三年级前不布置家庭作业和考试,取消小学调研考试,减少中学考试次数。第四,从考核上减少政府对学校高考效果的评价,学校减少对教师的成绩任务考核,初中及以下学校不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第五,从课堂教学上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地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第六,从课程改革上大胆吸纳现象教学,通过综合学科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第七,从师资建设上国家应加强对教师专业培训与资格认证管理,从而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增强教师的专业社会认同感。
当然,任何教育制度和举措都有风险和漏洞,芬兰教育也不例外。“无竞争”的教育,把握不好就会陷于倦怠和保守之中。松散的小组讨论,以及缺乏监管的自主学习,容易使教学处于“放羊”状态。基于“现象”的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这并不能否认课堂上教授式教学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尽管芬兰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我们要批判性地吸纳。
(编辑:赵 悦)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