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患者中致病菌感染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2017-05-03 10:45黄钦蓉王爱平
重庆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弥漫型致病菌支气管

黄钦蓉,凌 刘,何 兴,王爱平,徐 静,刘 瑛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1.呼吸科;2.检验科 628017)

·经验交流·

支气管扩张患者中致病菌感染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黄钦蓉1,凌 刘1,何 兴1,王爱平2,徐 静1,刘 瑛1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1.呼吸科;2.检验科 6280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BD)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与非病毒性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为BD病情发展预判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方法 分析224例BD患者细菌感染类型、通气功能,评估不同细菌感染与B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24例患者中气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阳性103例(45.98%),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优势病原菌114株。其中弥漫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局部型(P<0.01);弥漫型病变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局部型病变以革兰阳性菌(G+)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的BD患者中限制性类型占比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弥漫型和局部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类型均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P<0.05)。弥漫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损伤程度和弥散功能均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P<0.05)。结论 BD患者感染细菌后其肺功能与致病菌感染和感染类型存在关联性,有利于临床BD患者细菌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的预判,为临床BD细菌感染标准化诊疗流程的建立补充和完善可靠的临床数据。

支气管扩张;感染;病原菌;肺功能

支气管扩张(bronchial dilatation,BD)是由于管壁结构及纤毛功能受损产生的一种气道破坏性疾病[1]。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非病毒性病原体的感染定植严重影响了BD的病情诊断和治疗[2]。目前,BD致病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致病菌特点及耐药分析,仍缺乏致病菌感染与B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3],特别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不同BD病变部位的感染及抗感染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仍少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BD不同病情程度与致病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拟为BD病情的预判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224例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6例,女108例,年龄14~73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浓痰、咯血、气促及慢性感染等症状,结合肺部听诊、白细胞检查及肺部CT检查等,均诊断明确为BD。同时排除正处于结核杆菌感染、肿瘤治疗、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病变患者。按照CT检查支气管病变范围[4]分为弥漫型(2个以上肺叶受累)138例(男70例,女68例)和局部型(单肺叶受累)86例(男46例,女40例)。

1.2 方法

1.2.1 培养及药物敏感性鉴定 留取纤支镜灌洗液,采用血琼脂平板、选择性胆盐平板及沙保芬平板培养,并对优势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ATCC90029。

1.2.2 病情评估 通气和弥散功能评估BD损伤及损伤程度。通气功能类型分为:大致正常(FEV1/FVC正常,且PEF、MMEF、FEF50%、FEF75%<65%预计值或FVC、FEV1在正常值下限)、阻塞性(FEV1/FVC下降或FEV1/FVC正常,但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限制性(FEV1/FVC正常或上升,且FVC或TLC<80%预计值)、混合性(同时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的改变)。通气功能损伤程度(FEV1%预计值):>70%为轻度、60%~69%为中度,50%~59%为中重度、35%~49%为重度、<35%为极重度。弥散功能(DLCO%预计值):≥80%为正常、60%~79%为轻度下降、40%~59%为中度下降、<40%为重度下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在n<4采用fisher确切检验,相关性采用列连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病变范围B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224例患者中气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阳性103例(45.98%),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优势病原菌114株。其中弥漫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局部型(P<0.01);弥漫型病变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局部型病变以革兰阳性菌(G+)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不同病变范围BD患者中不同致病菌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感染的BD患者中限制性类型占比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弥漫型和局部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类型均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P<0.05)。弥漫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损伤程度和弥散功能均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P<0.05)。见表2~4。

表1 不同病变范围B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n)

表2 BD患者中不同致病菌与通气功能 类型的相关性分析(n)

表3 BD患者中不同致病菌与通气功能损伤 程度的相关性分析(n)

表4 BD患者中不同致病菌与弥散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BD是肺部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反复气道感染和炎症造成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管腔的异常扩张所致,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或流感后肺炎等病史,严重者胸膜改变[5],晚期BD可能影响心脏,出现肺动脉高压,肺门处肺动脉扩张而外周肺纹理纤细,心影也可能增大。研究表明,支气管的发病原因和病理过程复杂,其中被认为是经典学说的“恶性循环假说”认为病原体诱发气道上皮的慢性炎性反应[6],导致持续释放的炎性介质和酶损伤支气管壁、肺组织,破坏气道纤毛上皮的清洁功能,进一步促进感染和病原体的定植,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支气管管腔的结构性破坏。从假说看出,参与BD发病及其发病进程的3个重要因素是感染、炎症及酶作用[7],其中感染可能是BD病程进展的始动及关键因素。临床研究表明,目前临床有效的病情控制方式是抗感染治疗[8],抗感染研究多集中在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9-11]方面,少见对于致病菌与BD病程进展的相关性的研究和讨论,导致在实际临床中对于病情的估计不足和过量,影响了BD的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弥漫型BD以G-为主,局部型病变患者以G+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限制性BD患者的感染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相关性分析发现,弥漫型和局部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类型均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仅弥漫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损伤程度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弥漫型BD中G-感染后通气功能较差,而真菌感染对于弥散和局部型BD无差别。结果提示细菌感染类型对BD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弥散型BD所提供的致病菌较好的生长环境且细菌的耐受能力强,同时致病菌的致病物质损伤差异所致,如G-产生的脂多糖等内毒素物质引起广泛性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12]对气道组织形成广泛性损伤,而G+分泌的脂磷壁酸(LTA)和肽聚糖(PGN),以及脂蛋白可能是重要的致病物质,但这些致病物质多引起免疫防御机制的反应[13],但其免疫反应较慢且波及范围较小。

本研究通过通气功能类型、通气功能损伤程度及弥散功能分析评估不同致病菌感染的BD患者中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有利于预判BD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试验参考数据。

[1]李香彭,毛学飞,孟浩,等.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防治重度烧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4):256-258.

[2]李丹丹,李长锋,杨蕾,等.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34-136.

[3]谢飞,何凤仙.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5):97-98.

[4]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 版)[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2,5(5):315-328.

[5]王国安,吴宏成,吴仕波,等.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205例疗效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1):85-88.

[6]Tsang KW,Bilton D.Clinical challenges in managing bronchiectasis[J].Respirology,2009,14(5):637-650.

[7]Simpson JL,Phipps S,Gibson PG.Inflammatory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s with neutrophilic bronchitis[J].Pharmacol Ther,2009,124(1):86-95.

[8]李晓云,刘双.支气管扩张病因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1):124-126.

[9]王萍,刘勇,陆文.门诊与住院尿路感染病人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与比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50(4):357-359.

[10] 桂和翠.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2.

[11]鲍登,李亚,常小红.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7):841-848.

[12]Schult ZM,Ri JA,Florquin S,et al.Role of int erleu kin-1 in the pulmonary immune response during Pseudom onasaerugin osa pneumonia[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2,282(2):L285-290.

[13]Zheng Q,Cui G,Chen J,et al.Regular exercise enhances th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microbial antigen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J].Cell Physiol Biochem,2015,37(2):735-746.

黄钦蓉(1965-),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工作。

10.3969/j.issn.1671-8348.2017.11.032

R441.8

B

1671-8348(2017)11-1535-03

2016-10-18

2017-01-21)

猜你喜欢
弥漫型致病菌支气管
LncRNA FGD5-AS1靶向miR-195-5p调控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活性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曲霉与支气管扩张症研究进展
12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胃癌Lauren分型的临床病理研究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