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坪,周慧敏,苟芯源,邓峰美△,李胜男,张 晓
(成都医学院:1.教务处;2.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500)
·医学教育·
基于MOOC的医学院校通识选修课建设与管理*
黄 坪1,周慧敏1,苟芯源1,邓峰美1△,李胜男2,张 晓2
(成都医学院:1.教务处;2.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500)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产生,不仅促进了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同时为医学院校选修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非专业课程在医学院校一直不受重视,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然而,医学院校通识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基于MOOC的医学院校通识选修课实践,深度剖析了医学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推进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MOOC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式免费网络课程。2012年,MOOC“数字海啸”席卷全球,国内高校也纷纷启动了MOOC平台和课程联盟的进程。MOOC围绕某个共同主题或领域把分散在各地教学者和学习者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其开放共享、大规模是MOOC两个基本特征。基于MOOC的这两个基本特征使得其他的特征得到更鲜明的体现。(1)可扩张性:MOOC打破传统教育中学习者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形成了 “大规模”课堂,针对于参与者数量不确定的情况来设计。(2)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基于其网络化的特点,使课程的参与者遍布全球,由于课程的内容可自由传播,其教学模式不仅局限于单纯的视频授课,而是同时横跨博客、网站、社交网络等多种平台,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参与课程的人数越多,则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3)个性化:因为学习者目的和背景的多样化,导致其参与路径和学习结果的多样化,所以MOOC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和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内容按课时划分,在有效期内可以不限次数重复听课,做到个性化教育。(4)适当管理性:MOOC的课程虽然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学习时间较为自由;但依然希望参与者能够按照课程的大致时间计划进行学习,以便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MOOC与曾在国内风靡一时的大学公开课的一个重要区别。(5)高效性:传统授课方式中,真正能享受到最优秀教学服务的只是少数人,而MOOC提供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其开放性使任何人都可以用最少的花费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服务[1-3]。
2.1 医学院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4],医学的终极目标是“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者。由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ME)制订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与沟通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医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等同等重要[5]。这决定了通识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开设历史、文学、哲学、伦理学等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完善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形成“整体观”;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仁爱、严谨、慎独、公正、责任、技术精湛等人民健康的守卫人;有助于陶冶医学生人格、培养心性、提升情怀、开阔视野,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和完美人格形成[6]。因此,医学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训练还包括语言沟通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社会制度适应能力及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意识等等。如此相互融合的多元认知素养,都需要医学生经由学习并内化后整体地表现在医疗行为之中,以建立有利于医疗活动开展的良好医患关系。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文教育为中心多方面扩展实现医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全面培养。
2.2 医学院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我国通识教育从1999年起步,在国内高校开展已近二十年。但研究表明医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和教学要求的了解程度还是不高。在推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不同的医学院校多是结合本校教学条件进行通识课程设置,不同院校课程设置同质的比例比较高,通识选修课的主要由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外语、数理化、军事体育类课程为主,阻碍了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7-8]。
2.3 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2.3.1 通识教育理念尚未深入骨髓 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旨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受“专业”教育思想的长期禁锢,医学院校尚未从中彻底转化过来。从专业布局和发展来看,多数医学院校重视医学及相关专业发展,轻视文科专业建设。多数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依据现有师资展开,多为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缺乏课程设计规划,课程设置随意性大。
2.3.2 通识教育缺乏有效宣传 由于社会对医学人才要求的提高,医学院校已经意识到通识教育对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大部分医学院校已开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但由于高校自上而下“通知式”推行课程建设的习惯,导致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原则缺乏足够的认知,学生选而不修、教师教而不严情况严重,抑制了教师对通识教育课程授课的积极性和学生对通识教育学习的自觉性。
2.3.3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推行通识教育时,只是在原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设通识课程,未能考虑到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模式、教师资质要求、课程考核目标等均与普通单学科课程不同。然则,通识课程对授课教师能力及教学质量标准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所以,应当制定相应的通识教育制度,以保证通识教育的质量。
2.3.4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医学院校是由教务处负责推动通识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而由于教务部门需要负责全校所有专业、学科、课程的统筹和管理,无法对通识教育课程做专业的设计,导致课程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2.3.5 通识教育优秀师资相对匮乏 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老师通常由医学或医学相关学科教师临时充当,跨学科专业的教师极少。他们往往缺乏人文科学知识,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达不到多知识面授课的目的。而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给予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的视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医学人才,因此优秀通识教育师资匮乏阻碍了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9]。
3.1 基于MOOC的通识选修课建设理念 高校MOOC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监控并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建构所学知识。教师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服务者、协调者,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以及人机互动,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最终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与网络共同主导的新双主关系[10]。选修课是高等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知识内涵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设类型丰富的通识选修课,以弥补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不足的现状,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但由于师资限制造成了选修课程的科目和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全校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需求。究竟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本研究通过基于MOOC的通识选修课的建设实践,证实了以MOOC为基础开设种类更多,范围更广的在线通识选修课程是解决目前医学院校通识教育和选修课设置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3.2 基于MOOC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实施 成都医学院通过中国高校东西部课程联盟平台,面向在校生开设了11门慕课课程,建立起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11门课程均需要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在线自主学习、网络互动,并结合见面课、视屏直播、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课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每一门课程均会安排一位教师,对学习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组织大家进行网络论坛互动,安排见面课与校内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考核并对选课学生进行成绩认定。其成绩、学分与修读常规通识选修课同等对待,学生修读合格后,学校承认其课程学分。
3.2.1 MOOC课程教学模式 MOOC课程按照教学模式分为在线学习模块和见面课讨论模块。在线进阶式学习过程即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后在讨论平台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在线答疑,然后可自己安排时间进行本次课程内容的测试,检验学习效果;见面课学习过程即教师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见面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学习促进的目的。教学课程具体安排,见图1。
图1 MOOC课程安排
3.2.2 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混合式考核方式(图2)评定,学生最终成绩分成在线作业成绩、见面课成绩和期末测评,分别占总成绩的30%、30%和40%。本研究通过完全随机方法抽取了30名《演讲与口才》课程学习参与者的学习成绩,根据在线作业成绩、见面课成绩及期末测试分数在总成绩的分布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30名学生在线作业得分率为80.23%,见面课成绩得分率为74.47%,期末测评成绩得分率为85.18%,总成绩得分率为80.97%。从成绩的组成分布可以看出,参与该门课程者在期末测评相较于在线作业和见面课有较好的得分情况,表明学生在师生面对面教学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对相应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基于MOOC的选修课并不会影响学生对该选修课的学习效果。
图2 混合式考核方式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开放课程,其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学习者能够更便捷地得到国内外一流大学优质的选修课资源,有利于缩小东西方教学资源的差距。而将MOOC应用于医学院校的通识选修课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医学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极大拓宽医学院校通识选修课教学范围,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并且本校基于MOOC的通识选修课建设实践证明,将医学高校的通识教育与在线教学相结合并不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动性,也不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笔者相信基于MOOC的选修课建设将为大量医学高校通识教育开辟一条新道路。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3):31-36.
[2]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3):13-19.
[3]潘丽佳.MOOC设计、学习者参与度和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孙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5]王晓波.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同时教育管窥[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53-55.
[6]杨栋梁.美国医学院通识教育及其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7]安晶.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1(1):31-34.
[8]岳林琳.程乐森.提升医学人文素养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设计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429-431.
[9]金仕琼,李忠,彭雷,等.医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2,33(11):68-70.
[10]莫宝庆,吴文明,朱慧娟.高等医学院校不同年级学生选修课知信行特点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80-81.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8.044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川教函[2014]156号);成都医学院校级教改项目(JG201603)。 作者简介:黄坪(1981-),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E-mail:502963775@qq.com。
G642.0
B
1671-8348(2017)08-1137-03
2016-07-28
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