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羽芬
那天早上,我急匆匆地走在校园里,突然前面传来清脆的声音:“老师早上好!”我抬头一看,一个小女孩正弯着腰给我鞠躬呢!咦,跟我问好的竟然不是我班的学生?她那稚嫩的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顿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让我感到一些温暖。看年纪,估摸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小小年纪,竟如此懂礼貌,多好的孩子!赞叹之余,不禁佩服起他们班的老师来,真是教育有方啊!我是教六年级的,班上也有五十多人,可每天上下学,跟我打招呼的没有几个同學,更不用说主动去跟别的班的老师问好。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下午那天放学后,天阴沉沉的。一出校门,感觉天全部黑了,我骑着电动车急匆匆地赶回家。马路边,我看见我班的三好生A同学,正带着他的妹妹,在焦急地等着公交车,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有车。我知道他家在丽都步行街,跟我顺路。于是我停下车,叫妹妹站车前,哥哥坐在车后面。电动车很小,三个人坐上去非常拥挤。到了我家楼下,本想让他们下车再接着走回去,我急着回家做饭。但感觉天色已晚,还是送他们回家更安全。总算到了他们家楼下,兄妹俩相继下车。只见他们一前一后拿着书包,头也不回地一溜烟跑开了。此时街上霓虹灯已亮,发出绚丽的光彩,而我呆呆坐在车上,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我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如果在以往,我帮助的是别人或是陌生人,面对那样的举动,自然不会有什么想法。我们不是常常教育学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举手之劳。可现在我面对的是我的学生,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竟然在接受帮助后,连最简单、最起码的“谢谢”两个字都不会说。也许,在他看来,老师送他回家是理所应当的,也许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感谢”二字。
第二天,我怀着郁闷的心情来到办公室,又听见英语老师在发牢骚:现在的学生真没有什么教头,昨天放学跟一些学生坐公交车,竟没有一个学生起来让座,更可气的是,汽车到了一站,旁边空出一个座位,他正准备就座,没想到一个站着的学生眼疾手快,一屁股甩上去,仔细看,是本班教过的学生……
听完后我陷入沉思:现在的学生素质真令人担忧。“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许多老师和我一样,不管上什么课,都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我们深知,教师的责任是既教书又育人。可为什么学生行动起来却事与愿违?“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这几个文明用语,似乎离小孩越来越遥远。造成这种现状,我觉得应从两方面找原因,一是学校,二是家庭。
现在的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面对实际情况,一方面,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在抓优分、抓升学率,这不得不迫使教师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德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在小学,只要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学习成绩优秀,其他都是次要的,升学率第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象征。过多的赞赏和掌声,再加上教师的宠爱,使这些学生孤傲蛮横。另一方面,最近常出现校闹,这让教师变得谨小慎微了,对于班上成绩差又调皮的学生,别说体罚,就连一句重批评的话都不敢说,学生郁闷、逃学、自残……一股脑儿全让教师负责,轻则经济受损失,重则饭碗不保。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教师既要教书,还更要育人,既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诚然,社会急需培养一大批全新全能的创造型人才,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更不能忽视,素质教育得从娃娃抓起!(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沙河经济开发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