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明:沉醉于书法和学术的青年学者

2017-04-29 00:44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山东省书法文明

王立群

【个人简介】

吕文明,1982年生于山东海阳。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入选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首批青年书法名家。近三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3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1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委托课题1项。15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活动中获奖和入选,两次获泰山文艺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有《翰墨心象》《当代书法文化论稿》等。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上巳节,会稽内史右将军王羲之遍邀江南名士42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修褉之礼。曲水流觞,心随风动,众多风流才子把酒高歌,慷慨吟咏,正似仙人浩歌、瑶林玉树。在活动达到最高潮的时候,王羲之拿起鼠须笔,铺开蚕茧纸,奋笔疾书,千古名作《兰亭集序》由此诞生……

多年来,深深沉浸于魏晋书法研究的吕文明博士,曾无数次在脑海中还原这样的场景。魏晋名士那种观天法地、游戏山水,将满腔热情通过书法表现出来的潇洒与惬意让他心神向往。同时,这种以书法为引、以情怀为线而建立起来的基于文学精神和浪漫诗意的跨越千年的思想共鸣,让他对当下书法发展偏离文化轨道的浮躁现象颇感无奈与心痛。生于八零年代的吕文明,既有青年人的聪慧和灵秀,同时又有同龄人少有的沉稳和持重。在吕文明看来,书法是技法,更是文化,是数千年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最直接的表现,以书论法,以书论史,以书载道,书法必须回归其文化本质方能迸发出无限魅力。

在如此繁杂的世界发出独特清音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既要读书做科研,又要临帖搞创作,吕文明每天的生活都忙得出奇,年纪轻轻的他主持着六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有大量学术论文不断见诸各种专业报刊,其书法作品的面目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在许多人看来,吕文明就是一个年轻的传奇,他在书学研究上创造了他这个年龄的奇迹。但是,他从未表现出得意和欣喜,只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坚守和拼搏,欲要寻找他构思和探索了许久的笔中之天。

文化和诗意情怀的书写

王羲之之所以伟大,绝不仅仅是因为书法,他在文化和文学上的感悟早已成为其书法存在和生长的厚重土壤。在吕文明看来,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熏养的书法才能根深蒂固、茁壮成长,书法家应尽可能书写自己的诗文,而不应一味抄写古人的作品,这种认识让他与大多数书法家有着明显的差异。吕文明研习书法的道路与明清书家颇为相似,“在王羲之的时代,书法是一种自觉,到了明清,书法与文学、文字学、训诂学等联系在一起,像清代的阮元、康有为等人,既是书法家,也是学者。”在吕文明的思想中,书法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在心中始终割舍不掉的就是读书和学问,先做学者,后做书家,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对当代书法发展的一种期许。

吕文明自幼便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岁以前,他已经读完《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数十部古典名著,“当时虽然不能完全看懂,却在心底里燃起一种久违了的古典情怀。”读小学时,吕文明便与书法结缘,在老师的一次偶然提点下,吕文明闯入了书法世界。自幼喜爱历史和文化的秉性,决定了吕文明对于书法的研习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他从小就注重向身边有学问的老师和长辈请教问题,对于书法,则是在这种对于家乡历史人文掌故的了解和追问中一步步深入进去。初三时,吕文明在学校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书法展。高一时,因病休学的吕文明得以全身心地进行书法研习,同时还写出了32万字的长篇小说《青春风雨行》。书法与文化、文学自那时起便交织在吕文明的思想世界里。

吕文明的书法研习涉猎极广,篆隶楷草行皆有所成。早些时候,吕文明感觉自己的临帖太杂太乱,“拿起毛笔,往往想不出用哪种风格书写,这说明自己的艺术语言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在近年的研习中他便着力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吕文明很喜欢米芾和王铎的书法风格,对魏晋文化又颇感兴趣,所以,他的行草书开始固定研习王羲之、米芾和王铎一脉。此外,汉魏民间书法中不成熟的隶书所透露出的朴拙气象,也深深吸引着他,他的隶书便向着丰富多彩的汉魏简牍书风一路迈进。近年来,吕文明又潜心于静穆小楷的研习,对敦煌残纸、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和文征明《离骚经》等颇感兴趣,书法面目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但是,吕文明从未忘记,书法的灵魂在于诗意情怀的自我书写。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诗一,书二,文三,论四”,诗歌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占据独特地位,他的情感在诗意的描述和表现中逐渐成为一种语言习惯,于是,他笔下的书法便不由自主地裹挟着这样的诗意,表现出热烈而奔放的气息。2017年,他的新诗集《云水禅心》即将出版,这是他数年的积累,也是情感的总爆发。倘若说书法创作可以由后天勤奋弥补完成的话,那么,能诗善文则是他天赋灵性的表现了。

独辟蹊径的思想和学术迸发

在当代书坛,吕文明可谓是青年一代的标杆。2006年,24岁的吕文明在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上荣获三等奖,成为当届讨论会最年轻的获奖作者;2008年,26岁的吕文明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会员之一;2011年,吕文明成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史上最年轻的学术委员;2016年,吕文明入选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成为山东高校系统获此称号最年轻的学者;2017年初,吕文明又当选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主席团成员,成为其中唯一的80后。

谈及这些荣誉和称号,吕文明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说自己并非书法领域“根正苗红”的学院派。大学本科,吕文明读的是新闻学专业,硕士专业为美学,博士专业是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这些专业都与书法有一定距离,但却又都与他一直坚守和关注的书法文化密切相关。这种看似庞杂、实则内在关联的多元学科背景,让吕文明在书法研究的過程中多了一份不同于学院派的独特思维方式:新闻学背景使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学术见解力,美学背景使他的学术思维充满逻辑性和科学性,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的背景则为他打通文史哲的学科界限,进入无拘无束的艺术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旁观者看来,从新闻学到文艺美学再到区域文化,吕文明一直“游离”在书法的“外围”,更让人意外的是,硕士毕业后的五年,吕文明一直远离学术而从事行政工作。2008年,吕文明硕士毕业留校,成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他虽志不在此,但工作同样出色。可是,五年之后他又毅然决然地选择读书和考博,跟随知名学者、齐鲁文化研究大家王志民先生攻读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专业,他说要把自己的书法研究放到更加广阔的文史空间进行深刻解读。更让人意外的是,2014年,他又辞去学院办公室主任职务,调到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从事专职科研工作,“从最基础开始,这里所有的人都成了我的老师”。吕文明并不后悔这个让所有人直呼“傻帽”的决定,对书法的热爱让他永远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从行政到科研的转身自非易事。“转型做科研,我却没有任何课题。”2014年6月,吕文明接到调动通知,之后的整个暑假,他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课题申报上。8月5日,刚回海阳老家探亲的吕文明接到信息,由他主持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政治与社会变迁视阈下的艺术史观》已经进入公示环节;9月,由他主持申报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从齐鲁到江浙:文化南迁中的两晋书风嬗变——以王羲之为例》又获准立项。就这样,刚步入科研阵营的吕文明就带着一个国家项目和一个省部级项目进入齐鲁文化研究院,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也由此开始进行从行政到科研的华丽转身。

此后,吕文明就一边读博士写论文,一边拿项目做科研,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便申请到1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3个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个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委托课题、1个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当代书法文化论稿》,获得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优秀论文奖(最高奖)1项、山东省泰山文艺奖1项、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1项。他主持的《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政治与社会变迁视阈下的艺术史观》是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仅有的两个书法类课题之一,并实现了我省在该项目上书法类课题零的突破。

书法传承和发展的独立思考

从读硕士期间跟随李宗玮教授研究晚明浪漫主义书风,到当下倾心于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吕文明一直将书法研究放置于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大框架之下,他赋予了中国书法深厚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李宗玮教授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让吕文明的学术研究从不为传统所禁锢;王志民教授重史料的严谨治学之风,又让吕文明的书法研究恪守历史真相,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除了两位老师的影响,吕文明思想的灵透与思维的开阔,又让他始终坚持独立的学术思维,而不人云亦云地跟风。他认为,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是对当代有所启发,所以,他对当代书法文化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代书法文化论稿》便是这样的研究成果。他在书中这样划分和命名专辑——文化坐标:当代书法的时代选择;神居何所:当代书法发展经典问题探析;中西合璧:书法心理的构想和运用;审美教育:书法文化发展的时代双翼;以古鉴今:书法史的当代性阐释;书法地理:区域文化与地域书风。六大版块全面彰显出其雄阔的学术视野,正如古人所谓“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在当代书法文化研究中,吕文明最关注的莫过于书法的学科建设问题。在他看来,中国书法的学科地位被当代学界无端轻视,这是非常可怕的,他非常赞同旅法华人哲学家熊秉明的观点:“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之灵魂特有的园地。”在吕文明看来,当代高等教育的学科建制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法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最初完全照搬西方,而在西方的艺术教育门类中根本找不到与书法专业相匹配的学科。书法最终被归入美术学,仅仅是美术学下的二级专业。这也直接导致了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脱节。”当代书法专业教育的美术化倾向,与书法学科建设的偏差有相当大的关联。吕文明表示,书法必须脱离美术学的框架,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高校的书法专业教育中,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书法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成为有一定学问的书法文化研究者。只有这样,书法才能完成从技法到文化的回归,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谈及个人发展,吕文明说:“在很多人看来,书法好像是我的业余爱好,但在我的心里,它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写的论文和做的研究始终都是以书法为中心,这一中心永远都不会改变。”年轻的吕文明更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为书法文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他的心中始终存着一个梦想,他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愿书法能从绝学变为显学,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去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作为地道的山东人,吕文明最近开始关注山东地域文化与书法的关系,《儒学精神视阈下的泰山书法文化研究》和《儒风翰墨:山东历代书法文化家族研究》是他新的研究课题,“中华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泰山文化和家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泰山书法和山东历代书法文化家族的儒学精神对于探索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编辑/吴洁)

猜你喜欢
山东省书法文明
书法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书法欣赏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书法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书法欣赏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