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山东工业遗产保护

2017-04-29 00:44王立群宋守君慕启鹏崔秀娜
山东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胶济淄博遗产

王立群 宋守君 慕启鹏 崔秀娜

上海,离北外滩不远的“19三Ⅲ”创意园区,已经成为这座东方明珠“特殊”的时尚地标,这里原本是一处听起来多少有点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远东第一屠宰场”。

北京,“798艺术区”,早在本世纪初,就引起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地标。而它的前身,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

它们都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典范。

山东淄博,同样有一个这样的存在——“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它的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原国有重点陶瓷企业淄博瓷厂……

对于年轻人而言,它们曾经只是蔓草丛生、空旷荒凉的房子。锈迹斑斑的机器、破碎的玻璃与密布的灰尘是其最显著的标示。而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工业遗产。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业遗产已经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其实,早在2014年,国家文物局就曾向社会公开发布《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导则(征求意见稿)》。2007年至2011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业遗产被列入普查对象,山东全省有172处遗产列入工业遗产清单。

2017年10月1日,《关于推进山东省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意见》正式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力争建设不少于50个特色鲜明的工业文化博物馆,认定20个工业遗产,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全方位展示山东省工业发展历程。

保护的前提是对山东工业遗产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统计、了解与认知,然而,在当下的山东,我们依然缺乏完善的数据统计与调研。

就是在这片几近空白的广阔土壤上,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早已开启了它的使命之路。在江海涛、姜波、慕启鹏等老师的带领下,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学子踏上了漫漫的田野调查之路。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对山东省内工业遗产的调研就已经开始,足迹遍布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等老牌工业重镇。在老城区、老礦区、运河沿线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分布区域,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他们也由此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早投入到工业遗产调研的团队之一。

2016年到2017年,在山东省文物局和山东建筑大学的支持和主导下,他们又开始了对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产的调研工作,30多个日夜,行程5000多公里,调研80多处遗产,拍摄了3000多张照片,走访100多位经历者……

而后,他们潜心案牍,整理照片,统计数据,广阅史料,核实信息,冷静思考,在为过去的两年做简要总结的同时,为接下来更多更深层次的调研理清思路。

这一次,我们走近这个团队,以胶济铁路为例,在他们的日志、图片、统计表格中勾勒出山东工业遗产的现状,并试图借他们的总结与思考为山东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

猜你喜欢
胶济淄博遗产
触摸胶济风云
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遗产怎么分
胶济铁路 走过百年
百年史话 胶济铁路回归始末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千万遗产
关于淄博窑系的探讨
淄博建成轮胎检测第三方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