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慈悲的天使

2017-04-29 00:44车吉心
山东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诺贝尔和平奖特蕾修女

车吉心

她,出生于马其顿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而国籍却是科索沃;她,阿尔巴尼亚裔人,一生却献身于印度加尔各答的慈善事业;她,在87岁高龄告别人世时,为教会留下了4000多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人的义工,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者和4亿多美元的资产。而她个人的全部资产也只有一尊耶稣像和3套换洗的衣服及一双凉鞋。当人们获悉这位一生为穷人操尽心血的圣洁修女西归的噩耗后,全世界为之动容,印度为她举行隆重的国葬,数万人为其送行,20多个国家400多名政府要人(包括3位女王、3位总统)出席了她的葬礼。

她,就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1910年8月27日诞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父亲是一个富裕的杂货承包商。由于她是家中最晚降临的小女,上有父母的呵护,下有哥哥姐姐的爱抚,童年的特蕾莎是在歌谣和祝福声中长大的。

在家庭和社会浓厚的宗教氛围影响下,特蕾莎12岁就加入了天主教慈善会,善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5岁时,她和姐姐翻越千山万水来到了印度接受传教士的训练。27岁,她毅然决然成为终身职业修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献身于慈善事业的人生旅程。

2017年,一个春风荡漾、阳光明媚的午间,我来到了特蕾莎修女的出生地斯科普里。

今天的斯科普里已是1991年独立后的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穿过高大雄伟的白色凯旋门就是繁华喧闹的中央广场,亚历山大跃马挥剑的全身雕像在蓝天白云下,英姿勃发,傲然挺立。一幢幢历经岁月而又具现代感的建筑拱围左右,宛如穿越时空又进入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黄金时代。循着滚滚向前的人流,左行200米左右,一座独特的三层小楼,安静地座落在路边高大建筑群落之中,这就是特蕾莎修女的故居纪念馆。

故居纪念馆设计别具一格,一二楼的外墙是由斑斓的大小圆石砌就而成,错落有致,简朴而低调。三楼则是一色的玻璃装饰,明亮通透,光彩夺目。黄瓦配饰的红色门楼旁,谦卑地挺立着身着古铜色修女长袍的特蕾莎塑像,右墙则悬挂着两块印有她头像的金色铜牌。穿过门楼便进入一楼大厅,大厅为半圆形拱门撑开一圈开放的空间。时值午间,大厅阳光漫洒,人头攒动。沿着弯弯的螺旋上升的楼梯便登上了二楼的展厅,墙上挂满了大小各色照片,详尽地介绍了特蕾莎艰辛善良的一生。在展厅的右前方,摆放着一张简朴的木床,一个褐色衣柜和一只黑色的提箱,床上铺着一条薄薄的红白相间的织毯,箱里盛的是几件白色提花的披肩等物,这大概就是特蕾莎的遗物吧。不过这应该是复制品,因为它太过鲜亮而缺少岁月的痕迹。

特蕾莎的一生是为穷人而活的一生。她18岁那年,以韶华青春之激情告别了父母双亲和可爱的家乡,来到了贫困多难的印度。在她漫长的生命岁月中,这一去再没有离开。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她居无定所,食无定时。但她却每天推著小车穿行在加尔各答的大街小巷,在垃圾堆里、教堂外、河沟旁、车站内,搜寻那些奄奄一息的患者、被遗弃的婴儿、垂死的病人,然后她又四处去乞求人们的施舍和帮助,喂养他们、医治他们,甚至为他们送终。当贝鲁特难民营遭遇战火围攻的紧要关头,她拖着72岁高龄的病体亲临战火纷飞的前线,奔走斡旋于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之间,以她之真诚和爱心,终于感动了交战双方官兵,实现暂时停火,从战火和医院中拯救出伤痛的病员和无助的儿童。特蕾莎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只因为贫困、疾病和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生病和贫困时却没有人伸出援手。特蕾莎不正是为贫苦人们伸出援手的圣洁天使吗?

特蕾莎以终生博爱的精神,关注着、守护着穷人的生命,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而她一生清贫,自己的生活相当节俭和艰苦,甚至是相当苛刻。1979年,她走上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台,穿着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莎丽向台下珠光宝气的名流达人们发表慷慨激昂的答谢致辞。她对发达富贵不以为然,视而不见,而心中唯有穷人。当她得知颁奖大会宴席的费用高达7000美元时,坐卧不安,因为这笔钱是15000人一天的生活费呀!在她的恳求下,宴席终于取消了。她将宴席省下的钱、卖掉诺贝尔和平奖牌获得的钱,以及颁奖大会间40万瑞币的捐款和自己和平奖的奖金,全部无偿地捐给了穷人。

特蕾莎只是一位貌不惊人的修女,她没有高深的学识和深奥的哲理,而只用一生的慈悲和慷慨,真诚奉献,服务穷人,关爱社会,她的精神无疑是伟大的、永恒的!

真诚期愿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也能像特蕾莎那样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分爱心,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编辑/崔秀娜)

猜你喜欢
诺贝尔和平奖特蕾修女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因努力抗击饥饿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
凌波微步
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正在下一盘大棋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修女错过教皇祝福电话
从态度系统考量奥巴马获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引发的争议
爱具体的人
从一个开始
无价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