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眼看天下

2017-04-29 00:44圆眼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饭店布达佩斯古装

少博评论团

·少博新闻站·

东西南北,精彩放送,圆眼播报,直击现场。欢迎收看最新一期“少博新闻站”,我是小记圆眼。本期,我将和你分享与“完美主义”有关的趣闻。我们将看到“对称喜剧”《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完美细节;需要“完美精神”的古老刺绣技艺现今的流传;舍弃脸部细节后的“无脸古装群像”,拥有怎样一种独特的风骨韵味。

电影频道

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被称为“对称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位无名作家为了专心创作,来到了名为“布达佩斯”的饭店。在这里,作家遇见了饭店的主人穆斯塔法,穆斯塔法邀请作家共进晚餐。席间,他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饱经风雨的大饭店的前世今生……该片可以说是诸多“强迫症患者”的心头好。因为,基本上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对称的,符合严苛的美学标准,许多画面都精美过艺术大家的摄影作品。导演的“完美主义”深入到了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从色彩到布局,从时间线到情感线上,全都有始有终。电影的审美已经超越了电影的剧情本身,让它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并且,电影不仅在画面上讲究对称,就连剧情上,导演也不放过“保持对称”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又停在麦田上了?”“从何处而来两位光彩夺目的天使,他们合为一体,一起飞过窗外繁星点点的苍穹。他们一位从东方而来,一位从西方而来。”这些精巧的台词都暗含了导演的细腻用心。电影以喜剧开端,但是影片的最后十分钟画风一转,喜剧加上时间的流逝,流露出一种含蓄的悲剧色彩——昨日的世界已经离去,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方式去祭奠它。有影迷高度盛赞这部追求完美的对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新世界和旧世界如齿轮完美暗合,不失为一种优雅。导演在梦境之上再造梦境,在废墟之上再建废墟,明明颓唐又万分克制,让人为之着迷。”

纪录频道

刺绣可以说是一项被要求“零失误”的工作,错一针,错百针,没有完美主义精神,是无法完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的。央视纪录片《锦绣纪》纪录了关于刺绣这一中华古老技艺的种种美妙。穿针引线,绫罗绸缎,丝丝都有大智慧。从不同的布料,再到不同的刺绣方法,这些传承至今的世界级瑰宝,都蕴含着创造它们的工匠们的珍贵情怀。绫罗绸缎,四经绞罗,宋锦缂丝,素纱禅衣……每一件艺术品,都不禁让人从内心深处发出赞美,让网友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的感叹。

但也有网友对中华传统工艺的失传表示忧虑:“心疼的是,我们国家的丝绢类作为日用品,审美达到日常应用和精致工艺的完美平衡与融合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留下的,基本只有‘技术,而不是‘匠人……”这种对传统工艺生存现状的忧虑,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毕竟,想要将这么美好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光靠对往日工艺的缅怀是远远不够的。圆眼以为,若想要再一次惊艳世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艺术频道

一位名叫“呼葱觅蒜”的画手画出了一系列“无脸古装群像”,引得网友们纷纷惊叹。

和别的古风画不同,这位姑娘的画,虽然每个细节都精美飘逸,唯独到了最重要的人脸上面,她却沒有再动笔。也就是说,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没有五官的。但飘逸的画风和灵动的笔触,却让她的画别有辨识度。关于“无脸古装群像”的创作理念,“呼葱”表示:“过去的美人不美在皮相上,美在骨肉里。就算我画着些没有脸的人,大家依旧认得谁是谁。”古人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就是这个道理。

有时候,美是一种风韵和气质,就算没有五官,我们依然能够根据画中人独特的气场,辨别出所画的是何人。圆眼感叹,原来在艺术的道路上,舍弃掉一些细节,反而又诞生出了一种全新的风骨之美呢!

猜你喜欢
大饭店布达佩斯古装
河北云瑧世纪大饭店有限公司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布达佩斯:多瑙河畔的明珠
布达佩斯之梦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舞蹈剧《丝绸之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上演
韦斯·安德森与《布达佩斯大饭店》
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