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蓉芳
【摘要】本文在总结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以七年级学生数学课程学习为例,分析和研究了“学困生”的成因和特点,提出了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让其脱离学习困境的措施,并给出了具体的转化步骤和做法.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数学教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GS[2015]GHB1265).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自身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基础不同,使得每名学生在学习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这样的差异下,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不同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是教师的职责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2013年后季,我曾接手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程教育教学任务,并在这两个班开始进行学困生调查研究.这两个班学生小升初成绩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成绩,而且大多是留守儿童,数学底子特别薄,几乎是清一色的学困生.所以,选这两个班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经过三年的尝试和努力,学生成绩不断进步,这两个班的成绩在2016年全市的中考中平均成绩位列全县第二.回顾三年来的教学经历,我觉得自己做得最成功的是通过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转化了大多数学困生,现将我的具体学困生转化措施做法进行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重心下移,降低教学目标,避免学困生增多
七年级时,我还用以前的方法授课,两班学生成绩和年级组相比很差,大面积的学困生让我心急如焚,束手无策,甚至教学也失去了信心.到八年级时,校长要求我们关注学困生,降低教学难度.领导一语点醒了迷茫的我,我的教学从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调整了自己教学的关注点,课堂上不再只盯着那几个学习好一点的学生,而是看大多数学生,关注学困生.同时,降低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如果这堂课学困生还没掌握,就放慢速度,一节课当两节甚至三节课来上,直到大多数学生弄懂为止,去掉有难度的题,增加基础性题,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反复训练.果然,短短五周,学生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15班由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前进到第十名.降低了课堂授课要求,教师和学生上课都很轻松,没有了以往的不堪重负感,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慢慢消除了,上数学课、做数学作业不再胆怯了,我的教学自信也恢复了.由于教学进度慢一点,层次低一点,学困生能跟得上,也不再滋生新的学困生,我发现这是杜绝学困生继续产生的最有效方法.
二、倾注感情,关注留守儿童,拉近师生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困生喜欢学数学,那必须喜欢数学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想办法对他们多倾注感情,拉近师生的距离.尝试着和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可以陪他们玩,也可以聊天,使他们与教师亲近,近距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减少畏惧情绪,消除心理障碍,轻松地学习,自发地学习.班上的蔺婷婷和王姗姗,由于数学成绩太差,以前看见我就远远躲开了,但我找她们聊了几次,又陪她们跳绳、下五子棋,慢慢地她俩不再惧怕我,也敢来向我问问题了,课堂上也敢发言了.对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的留守儿童,我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常和远在外地务工的家长取得联系,在我的动员下,有三名学生的母亲回家陪孩子了,最让人欣慰的是班上倒数第三的张康同学的父母同意返乡创业,由于有了父母的陪伴,原来问题不断的他,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注意力很集中,作业也交得很快,数学成绩前进到班级前十了.对于不能陪伴孩子的家长,我要求他们平时多与孩子电话交流,有问题多向我反馈,我及时处理,每天的家庭作业上的家长签名由我代签.学生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也感觉到了教师的爱,都变得和我很亲近,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效率提高了很多.
三、小组合作,倡导生生互教,学优生、学困生同进步
由于学生年龄相近,沟通交流更方便,学生教起来比教师教更容易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发动众多的“小老师”来教学困生,教师一定要在班上培养几个小助手,有他们的帮助不但教得快,而且效率高.我在15班上课时,小组探究内容完成后,我就出两道检测题,完成的学生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当他们表示都掌握了时,我再出两道同类型题,再次检测都能独立完成就结束这部分内容.倘若完成情况不好的话就再检测一次,直到大多数学生都会为止.这几名“小老师”也很积极,他们享有教师的特权,可以在教室随意走动,大声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帮助了同学,也更进一步地加深对当堂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学会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更喜欢数学,钻研欲更强,成绩更优秀了,学困生在他们的帮助下也搞清楚了所学知识,成绩提高得快.课堂上有这些“小老师”的助力,我的教学任务也被分担了许多,授课轻松多了.这种小组合作,生生互教,可谓一石几鸟.
四、适时鼓励,不同层次展示,提高学困生自信心
展示是孩子的天性,学困生由于知识掌握不好,很少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都怯于课堂展示,即使有做对的题也不敢大胆展示,因此,教师应适时鼓励,对于理解力很差的学生,也鼓励他们说:“你很聪明,数学根本难不住你的,只要你努力,多展示,你会发现你不比别人差!”正是我的鼓励,给了他们勇气,让他们敢于展示,从合作展示中获取认同,得到成功的喜悦.我的课堂展示环节都是分层次进行的,对于简单易懂的题型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都由学困生来展示,小结归纳的内容和发散性的题目由学优生和中等生来完成.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信.学困生都敢于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不再把自己当作局外人,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运而生了.
五、强化练习,分层布置作业,促使学困生动手操作
“数学要好,全凭多练”,没错,强化练习是学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后要设置各类题目,最好是针对当天所学内容,多设置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使他们在反复操练中掌握知识,从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学困生,只要求做基礎性题目,留给他们的作业都是和例题相似的题型,围绕当堂内容,同一类型的题变成不同形式来反复练习,举一反三,使他们觉得数学题不再那么抽象,自己能动手解决,不再抄袭作业.并要求他们先领悟概念再做题.如,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先要求学生背会加法法则,再念着法则解题,这样掌握得更快.这样反复强化训练,从对知识的机械掌握到认识内化,独立完成作业不再是难事了.
六、应试训练,避免盲目做题,提高学困生应试能力
针对大多数学困生不会应试,考试时不看试题,每道题都动笔做一做,但都没做对,眉毛胡子一起抓,结果浪费了时间却劳而无功的现象,我给许多学困生分析了他们的试卷,让他们发现自己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根本不会做的题目上非常不划算.引导他们在考试时,先浏览一下试题,看清楚哪道题自己确定能做出来,哪道题根本不会,然后,集中精力做对自己认为会的题,对自己摸不着头脑的题就不用浪费时间了.告诉他们考试时把不该错的题一定要做对,难题即使不做,成绩也不会差的.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考试时先完成不该错的题目,然后,去做其他难一些的题目,结果都考出了自己满意的成绩,成绩上去了,学数学的信心就加强了,这样就从学困生的困境中走出来了.2016年中考时,反复强调他们全力应对第一卷基础试题,确定第一卷会做的题目全完成后再去挑做第二卷的题目,切不可盲目答题.结果令人可喜,十多个原来的数学学困生成绩都考上九十分了.
三年来,我坚持这么做,获得了教学的成功和喜悦,我的转化措施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推广.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今后,我将在转化学困生这条路上继续钻研探索,研究更多的转化策略,促使更多的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叶丽萍.关于“学困生”转化问题的研究[J].学周刊,2016(18):96-97.
[2]武开满.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6(30):122-123.
[3]魏俊荣.浅谈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6(10):120.
[4]崔文辉.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J].读天下,2016(21):311.
[5]马丽.学困生转化的初探[J].新课程(下),2016(08):149.
[6]陈婷.借新课程理念,探学困生转化之路[J].新课程(中学),2016(09):17,19.
[7]范竹发.“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心得[J].教育艺术,2016(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