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华明
摘要: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巧用;错误;课堂;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70-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这些错误正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对于这些探究中的错误有效地利用起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究思路,并且透过这些珍贵的错误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在这些错误上面做些文章,甚至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1.巧用错误,让兴趣盎然而生
我们应该包容学生在课堂上犯的错误,因为处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出错的地方是他们质疑的地方,他们质疑的地方正是我们需要加以有效引导和指正的地方。在课堂上,我允许我的学生错了之后重新回答,若答得不完整可以再思考,不同的答案可以争论讨论。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去善待学生的错误,将错误看成一个教学的契机,顺水推舟,让学生发现"错",寻找"对",从而大大地激发其对这个"对"的强烈兴趣。
在教学角度的时候,我曾经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时间为十二点半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度为几度?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纷纷讨论。
生1:太简单了,形成一条直线,角度自然是180度。
生2:可是分针走过30分钟时,时针也会走动,并不是停留原处。
生3:看来我们想的太简单了,答案并不是180度。
生4:算上时针走动的距离,我们可以得出,十二点半时,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度为165度。
……
思维惯性带来的错误,让学生习惯于考虑大节,时钟上12与6的方向相对,形成的角度也就顺理成章地是180度。一个简单的错误,能够让学生陷入主体思考的地位,相互讨论,最终激发起探究的兴趣。我趁热打铁,又提出了时间为三点半、九点半等的时候,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度为几度等一系列问题。兴致提上来的孩子们,认真讨论起来,都能够在自己仔细思考,与周围同学热烈交流中探究正确的答案,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按照思维的惯性抛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
2.巧用错误,让思路拓展衍生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资源,有些可以简单利用,而有些错误则需要深度地挖掘,因为这些错误中可能存在着教学中可用于教学的数学知识,或者错误刚好躺在我们思维空白之处。这时候,教师应该尽可能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使其为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其思维能力服务。所以我们说,教学并不是局限在简单的评判对于错,一错多得、举一反三同样都应该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
如判断:半圆的周长是否等于圆周长的二分之一。有人爽快地说"对",也有人坚决认为是"错",在讨论中争得不可开交。我立即提出了几个问题:
(1)请大家画出半圆的图形。
(2)请大家将半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3)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发现。
几个问题的提出,大家在唏嘘声中渐渐得到了真正的答案。
生1:半圆的周长比圆的周长的二分之一要大,正好多出一个圆的直径的长度,所以半圆的周长并不是圆周长的一半。
生2:我混淆了面积和周长。半圆的面积是圆的二分之一,但是半圆的周长并不是圆的二分之一。
生3:我忘记了半圆的周长有一条是圆的直径,要不然就并不是一个半圆,不是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也没有周长。
……
学生们已经在几个问题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我趁热打铁地提出:那么半圆的周长改怎么表示呢?这时,他们已经能够准确回答我的问题,半圆的周长即是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一条直径的长度。
3.巧用错误,让反思记录沉淀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的习惯。反思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從中,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是促使学生发展的一条途径。对于学生,教师可以从"为什么错了"、"具体错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个错误"、"下次遇到这类错误改如何更正"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总之,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数学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利用一些有挖掘价值的错误资源,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延生拓展他们的思路,并教会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反思与记录,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新教师》、《小学数学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