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论是两种翻译理论。两种理论产生于不同实践背景,两者也就有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本文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而且更实用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指导意义更强。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目的论 翻译标准
一、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指出动态对等是“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to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与原语信息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语)”,强调译文与原文的高度相似。后来他将动态对等”理论修改为“功能对等”,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但“功能对等”理论始终寻求语言之间、文化之间的对等,奈达认为只有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量,才能使“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可见始终无法摆脱原文的束缚。[1]
二、目的论
目的论则提出了三条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目的原则。忠实原则服从连贯原则,二者又都服从目的原则,如果翻译目的要求改变原文功能,那么原文的标准就不是原文文本的连贯而是符合原文翻译目的的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以及读者的知识背景等对原文进行一定的调整,如增删、改写等,以求达到其翻译初衷。[2]
三、翻译标准比较
1.从译者地位看
奈达认为“译者作为信息的第二源,其作用主要是向读者传达原作者的意旨”,译者不能将个人想法带进译文。而目的论则允许译者根据翻译目的决定译文对原语文本的忠实程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自主性,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及读者的知识背景对译文进行处理,以达到翻译初衷。“社會主义市场经济”若按对等理论翻译就译成“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在争取世界各国承认我们是全面的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国家,如果译成“socialist market economy”就等于承认我国实行的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因此不能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全面市场经济的待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外国人很从本质上理解,因此翻译时应从大局着眼,译成“Chinas market economy”比较好。
2.从原文地位看
尽管功能对等理也强调译文功能,强调译文和原文应在读者应产生相似或等同的心理感受,但对等理论始终无法摆脱原文的束缚,始终以原文为中心。而目的论摆脱了“文本中心论”,而将翻译的焦点集中到译文的功能上,允许译者根据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可以增译,删译,释译和化译等。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经验的译者都会将译文处理为“since the found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在句末补足“in1949”这个信息,因为中国有5000年历史,很多外国读者不知道新中国从那年算起。再如:“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对等理论可以译为:The rise of China can only be based our own strength and on our independence,self-reliant and hard efforts。但“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都传达一个信息,就是依靠自己,后面的信息包括“艰苦奋斗”都是对前面信息“依靠自己”的具体说明,不删减合并都翻译会使译文臃肿,无法突出重点。因此可以删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将原文译为“We must rely largely on our own to push for Chinas rise”。
3. 从具体翻译实践看
对等理论要求用最近似的语言再现原文信息。而目的论不再将对等或忠实作为首要翻译标准,而是将其作为充分翻译的一种表现形式。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要求可以自行决定译文和原文所传达的内容和文化达到最大程度的忠实或最小程度的忠实。过度强调对等会导致译词不译句的译法产生,这是也导致现在很多翻译文本不够准确传神,甚至导致译文歧义的原因。
如:中国的开放首先从经济特区开始。
译文1 Chinas opening-up started from special economic zones.
译文2 China first introduced the opening-up policy in it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译文1虽然从词汇到句法和原文高度相似,但是却是典型的译词不译句的翻译方式,它忽略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译文读者读译文1会觉得中国的开放是从经济特区自行开始的,不是政府主导的,opening-up 不是政策,而是一种现象。译文2强调了opening-up是政府推行的政策,并且有政府主导实施,更符合原文含义。因此,在翻译中要尽力避免译词不译句的翻译方式。再如“包容性增长”在一些文章中被译为“tolerant growth”,这会使译文读者认为我们国家的增长过头了,我们得容忍。但“包容性增长”其实是指发展成果要惠及所有人群,不是少数人暴富;发展要全面均衡,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也要同步进行。所以应该是inclusive growth,所有人群,所有方面包括进来,去公平合理的布局、分享增长。
结语
可见,目的论给译界的翻译思路得以解放,使翻译标准更加多元化,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原语文本本身,译者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去对原文本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不同场合,而不是拘泥于原作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使翻译更加实用化。
参考文献
[1]朱浩彤.“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04:112-116.
[2]王振平,夏琴.功能对等论与目的论之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61-64.
作者简介
沙磊(1989.5—),女,籍贯:吉林,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