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兰
【摘要】“探究”是学生创新的体现,教师用各种手段引发学生探究动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给学生以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教师要讲究方法,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事半功倍,才能给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情境,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对语文课进行探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景 讨论交流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59-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这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互动性很强,这种学习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责任感、成功感、关注个体差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合作的对所学课程发现筛选问题、分析体验问题、整合问题的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2]
语文课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规律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探究是为培养学生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能力,这里强调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强调学生积极参与。
一、创设情境,激发激情,让学生想“探究”。
“‘探究原是人们对‘未知的一种探索。”[3]现在要让学生用“探究”的精神去自己获取知识,掌握规律,提高能力,首先要让他有激情。课堂上气氛炽烈亢奋,学生的激情在燃烧,思维力在启动,想象力在翻涌,创造力在迸发,才会对探究的问题有兴趣。所以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安全、没有心理压力、没有精神负担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一是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发展;二是要确保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三是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的学习材料,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力和决定权力;四是鼓励学生展现自我,树立信心。这样,学生才會有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去自主探究,积极探究,他们的潜能将会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
二、发现现实问题,让学生有“探究”之机会
“有问题”才探究,有问题就探究,能使学生的“探究”有目的、有目标、有针对性,有意义。要使学生学会探究,我们还要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设计成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时时有问题研究。
三、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性探究,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习惯
自主性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一种方法。“自主就是自己作主,不受外力干涉,坚持自己的主见。”因此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就是自己动手去探索,寻根究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遇事有主见,敢拿注意。学生有疑问,自己动手想办法,或上网、或进图书室、或找资料进行探究性自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主的习惯。
四、对学生探究问题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语文新课标提倡合作、协作精神,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合作,而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便是合作。
讨论形式可以是多样化,但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主题、有秩序的进行。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也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既竞争又合作。这样的讨论既有针对性,又能人人参与,调动讨论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语文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通过辩护、提炼、概括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搜集信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讨论内容,做到心中有货,心中有数;鼓励学生,敢于争辩,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五、注重总结,给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结论,都不要急于评论,要进一步鼓励他们去探究问题的实质。而对于失误的学生更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引导他们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最后学生自己矫正自己的错误,也要尽量让他对自己的继续探究充满信心。古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观点是相同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维角度,因此有不同的看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这是高考的阅卷评分原则,这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宽容和谐。这实际上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探究的肯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应该肯定。
“探究”是学生创新的体现,教师用各种手段引发学生探究动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给学生以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教师要讲究方法,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事半功倍,才能给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情境,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对语文课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赵有才.《对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思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一版 第184页
[3]瞿绪良,陈祥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一版 第73页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