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焰+黄达+王晓峰+邓康成
摘 要: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以大工程观为指导,用大工程观的理念构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大工程观的理念基础上,从重新审视工程管理的科学内涵,优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建立与企业良好的合作机制以及改变单一毕业设计,以大工程观的思维进行毕业设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程管理人才需要的五种能力要求以及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符合大工程观的工工程管理人才。
关键词:大工程观 工程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42-03
Abstrac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must be guided by the view of the big engineering concept,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built by the view of he big engineering concept. Based on the he big engineering concept,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optimiz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ability, establishing good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 system, changing the single graduation design, and graduation design in the view of engineering thinking of fiv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put forward for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and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is trained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with big engineering concept.
Key Words: The big engineering concep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1]: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
然,虽然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工程教育科学化,混淆了科学与工程的差异,工程教育过分模范科学教育,未形成独立的模式:二是工程教育的工具性过于突出,工程人才的视野局限在技术范围之内,工程与人文、工程与环境、工程与道德被割裂开来,工程的社会性、人文生等系统内涵未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未能兼顾创新性与实用性,对工程的综合性、创造性属性认识不到位[2]。
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工程建造行业将迈向大科学时代、系统工程时代,新工业革命将改变整个土木工程建造界的行业发展。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交互融合,创新与运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以智能+网络化为核心的工业4.0便成为崭新趋势席卷而来[3]。土木工程人才在新工业革命泛的宏观背景下扮演更重要的的角色,对土木建造工程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技术上增加,还对对土木建造工程人才的领军人才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教育界的理念发现了变化,“大工程观”作为一种新的工程理念已被工程教育界获得了重视。大工程观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Joel Moses 于1993年提出的。大工程观内涵是:工程师应该关注许多更大的环境比较因素,包括其所在的公司、公司的顾客、公共政策,以及周围环境等[3]。责任意识是大工程观的灵魂,操作性、价值综合和审美综合分别是大工程观在经济、社会、文化3个方面的体现,三者的统一是大工程观的系统性的全面展现[4]。一项工程,除了以工程本身的效用为社会提供某种使用价值外,还会在管理、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产生影响[4]。
因此,现代土木工程建造领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含量越来越高,需要更多懂管理、会经营,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建造人才。
作为地方高校,桂林理工大学一直结合广西特色,致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2016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方案中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应综合掌握与工程相关的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在工程领域进行设计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备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基于大工程观和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讨,以促进广西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1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探讨
大工程观认为,工程人才应该关注许多更大的环境背景因素,包括他所在的公司、公司的顧客、公共政策,以及周围环境等[3],因此,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回答“要培养怎么的工程管理人才”,即综合的工程管理人才应该具备怎么的能力素质要求。
美国发表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报告中,凝练了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对工程界提出了必须要在一个大系统中培养未来真正的卓越工程师[5]。因此,从大工程观的理念来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面对的是大工程,需要与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信仰等人员沟通和交往,故,工程管理人才应该具备工程知识能力、工程管理能力、伦理道德能力、社会协调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工程知识能力,意味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知识和社会、经济、管理、法律、环境各个方面知识的能力以及艺术、伦理、文化等人文知识能力[4]。
工程管理能力,意味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根据建设工程设计,合理地确定工程管理方案,具有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过程中,具有对工程项目全局指挥和运用的能力。
伦理道德能力,在组织土木工程建造过程中,具有工程增值(工程建设增值和工程运行增值)和价值观念,基于工程增值理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社会文化价值理念,从而对工程建造进行分析判断和各种方案正确取舍的能力,满足社会价值的取向。
社会协调能力,则是基于现代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大,必将对质量、成本和进度要求更高,尤其是现代工程项目参加项目实施单位越来越多,整个项目的协调沟通实施难度越来越大的基础上,要求工程管理人才具有人际的表达、交往、协调、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跨文化、跨地域交际的能力,善于沟通协调与合作。
终身学习能力,以新能源、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交互融合,创新与运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以智能+网络化为核心的工业4.0便成为崭新趋势席卷而来,这要求工程管理人才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始终具有创新创造能力,能快速获取世界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在工程建设行业领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工程技术的要求外,如想在未来的工程建设行业取得成就,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上述五种能力,按大工程观的理念进行教学培养。
2 基于大工程观,重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重新审视工程管理的科学内涵,优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在大工程观的理念下,工程是思维整体性与实践可行性的统一,是工程与科学、艺术、管理、经济、环境、文化的融汇[4,6]。
因此,学科型教育不适应工程发展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视野更宽、基础更扎实、综合应用能力更强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具有较宽的学科知识覆盖面,拓宽学生的学科专业视野。在学科知识上,应进行建筑学、规划学、法律、人文、管理、环境、土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渗透,优化课程调整,实现工程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工程专业课程、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工程伦理课程的广泛整合,使课程体系从“层次”转向“网状”。在保障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打通相近课程,拓宽专业面,增加人文素质,如:建筑文明史、混凝土历史、人类文明史等,取消现代学生广泛已经掌握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
(2)加强实践能力,建立与企业良好的合作机制。
大工程观的理念下,要求回归工程实践,综合考虑工程情景,通过课程重构和加强产学联系来实现。
在实践课程上,加大课程设计的覆盖面,安排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法律类等四大模块课程设计,实现对工程、经济、法律等各学科知识的覆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大工程观的工程视野。
在校企合作上,改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校企合作内容比较狭隘,合作目标较单一,缺乏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的情况,学校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逐步与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的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3)改变单一毕业设计,以大工程观的思维进行毕业设计。
大工程观,要求学生具有以整体的视野产生新的观念,需要综合地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和培养综合的工程管理人才。
在大工程观的理念下,改革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更加有助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充分利用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优势教学资源,即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管理学、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根据大工程观的要求,探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
①设计题目的改革。
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仅仅涉及工程管理某一方面的内容。如:招标控制价,只涉及计量和计价内容,对其他无从涉及,如决策、设计、施工、沟通等,缺乏大工程观的格局。因此,在大工程观的要求下,工程管理毕业设计需要与管理、建筑学、规划、土木工程专业相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造价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而是参与到建筑方案的选择、结构布置的选择、管理决策、合同策划、招投标等,以大工程观的要求,不断训练学生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能力,综合地培养学生大工程观的综合能力,。
②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的工程伦理价值观念。
在大工程观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兴趣、就业意愿和能力等差异,这种不同和差异需要得到尊重,只有尊重这种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就要改变以往的大一统毕业设计,即:分组到老师,老师安排设计题目。老师安排的题目基本都是招标控制价或施工组织设计,没有体现学生的各种差异和兴趣。因此,在设计毕业设计选题方式上,可以根据学生個人的能力与潜力及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重点突出学生个人的工程价值观和判断能力。
③改变指导方式。
大工程观的培养下,工程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综合的工程知识和能力,涉及不同学科,如建筑学、规划学、法律、土木工程、管理等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为贯彻工程管理大工程观的理念,设置一主指导教师和几名不同学科的辅助指导教师。主导师由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学生的全过程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及学生日常指导和管理工作:辅助指导教师由不同学科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某些专业问题,由专业辅助教师解答。这样的大工程观指导方式改变了原先教师个体指导的模式,构建了以工程管理指导教师为主,联合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为辅的大工程观模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可以涉足工程管理专业各个专业领域,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讨论,拓展综合知识面,增强沟通能力,培养大工程观的工程管理能力。
3 结语
基于大工程观的理念,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探讨,桂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打造高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工程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
[2] 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等.创建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6):27-29.
[3] 邹晓东,翁默斯,姚威.基于大E理念与整体观的综合工程教育理念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1-16.
[4]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19-23.
[5] 周伟,李剑川.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动态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4):46-48.
[6] 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研究学报,2007(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