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托马斯程序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2017-04-26 23:01郑晓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校本课程

郑晓明

【摘要】校本课程建设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将有助于中学生全面素质的共同提升。基于托马斯程序的校本课程建设变得更为合理与科学。为此,作者在本文中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教学领域研究经验,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整理,基于课题研究计划,对基于托马斯程序开展校本课程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托马斯程序 校本课程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43-02

1.引言

自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积极行进,“科研兴校”、“校兴科研”,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共识。基于这一理念的课程改革正在缓慢推进。托马斯程序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利用这一方法进行校本课建设就变得十分重要且具有研究意义。

2.基于托马斯程序的校本课程建设

2.1基于托马斯程序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建立在托马斯程序之上的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研究课题小组、明确课题研究任务及流程、拟定课题的内容及实施策略,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课程。针对校本课程而言,其建设的目的也同样决定了这一课程所包含内容,及其实施的复杂性和科学性。利用托马斯程序所建设与形成的校本课程纲要将可最大化的满足校本课程要求。因此,基于托马斯程序来进行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就变得极为可行。

2.2基于托马斯程序校本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

上文中,作者对托马斯程序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这部分将对利用托马斯程序对校本课程建设开展应用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建立校本課程目标。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对该课程建设的目标给与明确。校本课程应当更倾向于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方面培养的动力来源应侧重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并借助于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的引导自主开展学习,并最终获得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除此之外,在校本课程目标的建立过程中,应利用托马斯程序,通过观察、访谈等调查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把学生的目前状况与社会对学生的期望目标对比,同时根据学校的资源优势,选取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和别人交流分享,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为行为目标。

第二,明确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建设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应针对目标进行有效的外延及内扩,来实现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校本课程的内容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拓展,把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基础上,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间,从而使学生既对课程内容及知识进行充分把握,也可对这些知识的实践应用进行掌握。

第三,实施及评价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在明确目标及内容之后,应具有针对性的实施途径。在针对中小学初次进行课程建设时,应采用试点开设的方法,在学生自愿申报基础上择优录取。以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对学习态度、动手实验能力、参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进行过程评价及效果评价,不断反思改进,通过“设计方案——行动——反思——再设计——再行动——再反思”的模式来建设校本课程。最后全校选修开设课程。并不断对已经确立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修订,结合托马斯程序来实现对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及计划的完善,从而更有利于校本课程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居民的需求逐渐从对最基本的物质层次转变为对个人文化、思想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国内环境的改善使教育成为时下社会各界关注焦点。由于中小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及个人特点,对其进行良好、全面与科学的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其未来多年人生的发展。为此,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国内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校本课程的目标,并通过利用托马斯程序对这一目标的实现给与完善,最终设计出了有利于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通过本课题研究随着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转变。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听讲—讨论老师抛出的问题—做笔记—练习巩固,现在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永康.初中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探索[J].课程 教材 教法,2014.9.

[2]李兆文,邵然.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J].价值工程,2014.34.164.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校本课程
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