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晏辅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几千年华夏文明流转中生生不息,有着其独特的智慧与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意在提高人们的哲学思想认知,以知行合一的躬身实践精神充分发掘古代思想的积极意思并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新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19-01
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挥本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是突出而重要的。
(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成长、繁衍的基石,它像水一样润泽万物,没有文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犹如无根之木,难以成为参天大树。很多人一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认为被侵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更多的人进行弘扬,然而奇怪的是,任何一个优秀和先进的文化,都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自我复制性,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处于弱势地位了?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都处于文化理论的宣传上,而真正缺少了知行合一的教育和实践应用。我们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的教育体制,今天我们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要根植于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优秀成分。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包含着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继承和汲取的精华。联合国都将(三字经)选为儿童道德丛书,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不用呢!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我们不能割断历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都是要在批判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地拥有优势和特色,其核心环节就在于能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价值吸收。
(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可以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有机体的国家社会,要维系存在和发展,必须使社会成员对某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原则,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原则形成共识,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力量,也才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社会达到有序化。因此,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必须建立社会共同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多元化倾向,这应该说是很自然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种种以我为中心价值观的膨胀。这些人以价值观多元化的存在冲击排斥社会价值观的存在,否认社会价值观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显然不利于建立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与道德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新方向
(一)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
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实践应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收到的成效缺不是很明显。传统文化重视学与思的结合,注重静以修身,安身立命,以个人的实践来悟出个人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知道易行”、“知行合一”、“顺应自然之道”。而这些哲学文化正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缺失的。再优秀的民族文化若不是切身实践在个人生活之中,便是空谈。传统文化若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就必须注重实践精神,鼓励与推广学与思的结合,言与行的一致,不空谈,不妄行,突出躬行的精神与态度,反对在道德修养上的“茫茫荡荡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强调“重上磨练”。这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道德践履的组合拳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这种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确有其在当今社会发扬广大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提高人们的兴趣爱好
社区、团体、组织、学校可以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深厚文化底蕴的认识,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可以成立各种曲艺、话剧团,通过自编自演、交流观看,激发兴趣,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会、演讲比赛和组织观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电影、纪录片,在交流和沟通中内化传统文化,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功效。在社会上可以开发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免费开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名人故居、纪念馆等,组织群众性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三)有意识地利用中国古代思想资源来解释和论证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进行现代转化来诠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们可以用孔子的仁者“爱人”、圣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和孟子的“亲亲而仁民”、“得志,泽加于民”来诠释“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荀子主张解除心灵之蔽,以达到大清明境界来正确认識事物,《韩非子·显学》讲:“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这些理论可以用来论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墨子生时勤劳,死后菲薄,他的弟子用羊皮粗布做衣裳,穿木屐草鞋,日夜不息,墨家的理论可用来阐释“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爱人若爱其身”,而《礼记·礼运》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者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更是中国人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肖莎莎.浅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J].才智.2016(04)
[2]张洪伟.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4)